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證券 > 上市公司 > 正文

字號:  

李東生:我90%的時間都在想“3053”計劃

  • 發佈時間:2016-03-30 10:08:35  來源:人民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蘇杭

  3月29日,在TCL集團的2015年業績解析會上,董事長、CEO李東生並不像以往那麼輕鬆:“我們只是沒有後退,但沒有達到我們的目標。”

  去年,TCL集團實現營業收入1046億元,同比增長3.51%,儘管成績優於多數家電企業,但李東生並不滿意。“去年業績‘前高後低’,下半年開始宏觀經濟確實不太好,但更重要的內在原因是集團核心能力不是特別有優勢,離自己增長的目標比較遠。”

  為此,李東生把提升四項能力寫進了TCL集團的新三年規劃,他説:“這段時間,我90%的時間都在想‘3053’。”李東生提出了“3053”計劃:智慧電視和智慧手機業務用三年時間進入全球前五,力爭進入前三,年銷售額達到2000億元。

  加大投入

  智慧和自動化設備

  近年來,國內家電企業頻頻並購海外企業。在李東生看來,這是産業發展的必然趨勢,不過他認為,要成為産業整合者,必須提升自身核心能力,“否則就很容易消化不良”。

  在剛剛披露的2015年年報中,TCL集團提出2016年將繼續夯實基礎,提升四項核心能力,即産品技術能力、工業能力、品牌及全球化能力、網際網路應用服務能力。

  “實業是我們的根基。”李東生表示,TCL依然是一個實業為主的公司,未來主要資金投入還是在實業。“今年會繼續提高工業能力,包括導入智慧和自動化設備方面會加大投入,這個已經列入到今年的預算當中。”

  李東生還透露,TCL集團今年在高科技製造還有新項目投入,目前正在規劃,預計年內發佈,包括“能夠實現TCL現有製造業的智慧化、大數據和網際網路技術支援的轉型升級項目”,據介紹,在新興産業領域,TCL集團將通過資本平臺來做一些投入,包括成立産業基金和成立早期創投基金,項目主要投向“圍繞整個産業鏈的生態建設”。

  “暫時沒有計劃進入到晶片製造領域。”李東生表示,TCL集團此前投入660億元的華星光電已經完成三個液晶面板項目的量産,未來還將要繼續投入。

  李東生説:“一個企業的資源是有限的,在重資産、資本和技術密集型領域,我們會把半導體顯示技術作為一個主要的方向。在其他領域的投資都會圍繞公司化戰略來展開,有些會由公司資本直接投資,有些會通過我們的産業基金或創投基金來投資。”

  三年內

  海外收入增速超國內

  在2014年提出“雙+”轉型戰略之後,李東生又提出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國際化的雙輪驅動戰略。今年,李東生在國際化戰略之上又增加了“三軍聯動”這一提法。

  “我們成立了TCL國際銷售公司,準備以這個公司為抓手,在其他若干個市場逐步地推行,‘三軍聯動’,推動品牌領先的新國際化戰略。”李東生説。

  據李東生介紹,TCL集團在去年底已經在歐洲市場做了試點,對整個海外業務的結構進行調整,把彩電和手機業務合併在一起,以便於歐洲行銷公司發展業務,“未來家電業務能夠在歐洲做起來也會通過這個平臺,把所有的TCL産品在一個平臺裏面做。”

  “在未來的三年,我們TCL海外業務的增長應該是能夠超過我們在國內業務的增長。我們也希望國際業務的發展繼續成為公司增長的重要引擎。”李東生説。

  為此,TCL集團制定了“鞏固歐美市場,拓展新興市場”的國際化戰略。

  “我們今年會在重點的發展中國家市場,考慮三軍聯動,品牌領先,在當地建立核心的能力。”

  李東生説,由於新興市場對於進口産品的關稅比較高,TCL集團在印度、巴西等國家都投建了自己的工廠。

  李東生表示:“要把工業能力和産品服務能力在當地紮下根來,那就需要投入更大的資源,而且要持續地努力,不是一做馬上就有成效。但是我們已經把它列入到‘3053’計劃當中。”

  李東生介紹,迄今為止,TCL依然是國內家電企業中在海外銷售數量最多的公司,特別是在發達國家市場中的銷售絕對領先,但在新興市場反而不樂觀。“面對一大堆山寨廠的競爭,我們反而比較頭痛,以後我們一定要想辦法解決好這些問題。”

  李東生説:“未來市場增量最大的還是新興市場。所以我們希望在新興市場這塊能夠爭取更大的突破。”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