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5日 星期二

財經 > 證券 > 上市公司 > 正文

字號:  

《葉問3》資本大戲演砸 快鹿集團票房換股價夢碎

  • 發佈時間:2016-03-15 08:55:09  來源:中國青年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劉小菲

  本應是娛樂圈話題的《葉問3》,卻因被質疑票房注水及其背後複雜的多重融資鏈條,成了財經圈的焦點。而欲借助《葉問3》打造“網際網路+電影+金融”模式標桿的施建祥及其手中的快鹿投資集團,也面臨重重質疑。

  3月4日,《葉問3》正式在內地上映,3天后票房迅速翻至4.7億元。票房注水質疑隨之而至,3月7日,廣電總局電影局發聲,向貓眼、微票兒等四家電子商務售票機構下發了文件,要求電子商務售票機構提供與《葉問3》各發行方進行票務合作所簽署的有關合同。

  票房的質疑迅速轉至《葉問3》背後的金融迷局。《葉問3》上映之前,快鹿集團已經把其打包成多個票房資産證券化産品,在眾籌平臺、理財公司、P2P平臺等進行融資。擔保方多為上海快鹿集團及其旗下的東虹橋擔保。

  而快鹿集團董事長施建祥控股的港股上市企業十方控股(1381 HK)、快鹿集團旗下的A股上市公司 神開股份 (002278 SZ),均參與了《葉問3》的票房收益項目。

  快鹿集團一不願具名的內部員工對時代週報記者透露,快鹿集團最終目的是為了將票房凈收入“裝入”上市公司,票房越高,越是能帶動上市公司股價攀升。快鹿集團“網際網路+電影+金融”的模式,其實就是用票房換股價。至於做大上市公司市值後如何進一步運作,該內部員工並未透露。

  以票房換股價的如意算盤顯然已經落空。假票房風波後,3月7-11日一週內,十方控股股價下跌了59.17%,神開股份的周跌幅也達到了18.01%。

  《葉問3》事件的影響也在發酵,一位快鹿集團前員工向時代週報記者表示,因為去年以來,快鹿集團、金鹿財行等公司擴張太快,近來一直在裁員、縮減門店。不過,該説法時代週報未能獲得快鹿集團的官方回應,而與快鹿集團密切合作的當天財富,則向時代週報記者表示未聽説此事。

  “假票房”風波引發兌付質疑

  《葉問3》上映以來,因“假票房”問題備受爭議,稱快鹿集團及相關公司以自有資金購買《葉問3》電影票,推高票房。 而“假票房”事件甚至驚動廣電總局;3月7日,廣電總局電影局發聲,隨後,《葉問3》的票房開始回落,截至2016年3月13日,《葉問3》上映10天,全國累計票房突破7億元,但累計票房已被同日上映的《瘋狂動物城》反超。

  有影視發行人向時代週報記者表示,國內的電影票房水分是行業潛規則,不少電影在上映的時候都會有這樣買票房的現象。上述快鹿投資集團內部人士也向時代週報記者透露,對於“買票房”的問題並不完全了解,在影視行業“買票房”的不在少數。快鹿集團以大約2億元的價格向黃百鳴買下了內地發行權,而電影的投資製作方面,快鹿投資集團所佔比例並不大。另外一個發行方火傳媒的楊子與施建祥在影視投資上關係匪淺。

  在參與並買下《葉問3》的投資和內地發行權後,上海快鹿集團將《葉問3》在內地的票房收入打造成金融産品,經由眾籌平臺、理財公司、P2P平臺等進行融資。其中如蘇寧眾籌産品籌資總額4050萬元,當天財富産品規模2億元也銷售一空。單單前述平臺所獲得的融資額便接近4億元。據悉,早在去年眾多理財産品便已經售罄。但趣逗理財的《葉問3》産品自今年1月開始至2月底發了5次,每次融資10萬元或20萬元,為一個月的短期投資,年化利率9%-9.6%。

  以蘇寧眾籌上的《葉問3》産品為例,票房低於5億元,收益率為8%,票房點10億元,年化收益11%,票房每增加1億元收益率便增0.5%,而當天財富上的産品,是每增加1億元,浮動收益增加1%。隨著“假票房”事件的不斷升級,快鹿集團對於《葉問3》的預期收入也出現較大的落差,兌付問題也成為關注的焦點。

  儘管快鹿集團一直否認,但被其稱為戰略合作夥伴的金鹿財行、當天財富等眾多公司,包括影視公司、通道公司、擔保公司、融資平臺,均被指為快鹿集團旗下子公司,涉嫌自融、自保。

  除了《葉問3》,快鹿集團投資和發行的新電影《大轟炸》已經殺青,並早已在京東金融、蘇寧眾籌的平臺進行融資《葉問3》,産品的設計類似。如果《葉問3》的票房資産證券化産品最終獲得高收益,《大轟炸》如法炮製的金融産品,融資起來自然會十分順暢。

  快鹿係股價暴跌

  快鹿集團上述內部人士向時代週報記者表示,票房證券化的最終目的是在於資本市場的獲利,快鹿集團控制的十方控股是港股上市公司,票房越高則該公司股價市值便能翻倍增長。因為《葉問3》的問題頻出,《大轟炸》會不會用同樣的方式注入上市公司尚不知曉。

  有消息稱,快鹿集團早期對票房的目標是30億元;接近快鹿集團的相關影視發行人士向時代週報記者分析稱,30億元的票房預期有點高,更傾向於炒作,根據目前的情況而言,《葉問3》的總票房或許會穩定在10億元出頭。

  如果《葉問3》票房收入10億元,而票房凈收入一般為總票房的35%,十方控股得到其中的55%,再扣除1.1億元投資,十方控股便能獲得8250萬元的凈收入。目前市場上,一般影視公司20倍市盈率,十方控股的市值可以得到極大的提升。

  公告顯示,十方控股主要經營內地地區報紙、電視媒體等行業的廣告外包業務,隨著國內經濟增速放緩和部分行業經營壓力加劇,該公司2015年年中報顯示,營業收入4170萬元,同比2014年相比下跌54.8%,稅後凈虧損5400萬元,與2014年同期凈虧損7000萬元相比有所收窄。

  2015年12月22日,施建祥認購十方控股1.6億股股份,認購價格為每股0.8港元,認購事項于2016年2月19日完成,截至目前,施建祥持有十方控股股份1.86億股,為第一大股東;而後施建祥擔任了十方控股董事會主席。

  2月23日,十方控股公佈斥資1.1億元向合禾影視收購 《葉問3》內地票房凈收入的55%。其中提到,根據公告,可以得知票房凈收入=票房總收入-國家電影事業發展專項資金(5%)-增值稅和附加稅(3%-5%)-電影院及院線分攤(50%-60%)-總投資成本及推廣費用(未知)。

  2月24日,神開股份公告,出資4900萬元認購上海規高投資管理有限合夥人份額,設立《葉問3》電影票房收益權投資基金,用於投資電影《葉問3》。神開股份稱,無論《葉問3》票房多少,神開股份都可以獲得8%的收益,如果票房超過20億元,預計年化收益率將達18%。投資期限為6+3個月,前6個月為投資運作期,後3個月為清算期。

  數據顯示,上海業祥投資持股神開股份18%,為第一大股東,而上海業祥投資為上海快鹿集團全資子公司;此次參與交易的上海規高投資大股東為上海中海投金融控股集團,而該公司的工商變更記錄中有著快鹿集團全資子公司的身影,相信上海中海投金融控股集團與快鹿集團淵源頗深。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中海投金融控股集團為該電影提供10億元的票房保底承諾。由此可見,上海快鹿集團以《葉問3》的票房收益分賬給十方控股55%,而神開股份也將受益於票房。

  2015年9月,十方控股股價僅為0.4港元,而12月份後期認購完成後,十方控股股價上揚。2015年12月24日,《葉問3》在香港正式上映,當天十方控股股價收于3.08港元每股,漲19.84%;2016年3月4日,《葉問3》在內地正式上映,股價大漲22%至3.6港元每股。

  快鹿集糰子公司上海業祥投資于2015年9月認購神開股份,2015年12月24日,神開股份股價上漲2.74%,12月25日收漲4.83%,股價一度上漲到24.46元/股,創2009年9月以來股價新高。2016年3月4日《葉問3》在內地正式上映當天,神開股份股價上漲6.53%。

  但是,“假票房”事件的大肆曝光令《葉問3》與快鹿集團陷入輿論漩渦,自2016年3月7日起至3月11日,十方控股股價由3.6港元跌至1.47港元,單周下跌59%,神開股份的周跌幅也達到了18.01%。

  快鹿集團以票房換股價的願景,已經徹底落空。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