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8日 星期六

財經 > 證券 > 上市公司 > 正文

字號:  

華誼兄弟高溢價買空殼成癮 捧明星掏空上市公司?

  • 發佈時間:2015-11-26 06:57: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臧允浩  責任編輯:楊菲

  華誼兄弟在資本市場上的棋局越下越大。繼10月底以7.56億元從一眾明星手中收購東陽浩瀚七成股權後,11月20日,華誼兄弟又擬以10.5億元的價格,收購馮小剛和陸國強合計持有的東陽美拉70%股權。

  然而,令市場訝然的是,華誼兄弟一個月內連續兩起收購,總計耗資高達18.06億元,如此大手筆換來的卻都是剛成立不久的“空殼”公司。其中,東陽浩瀚被華誼兄弟收購時僅成立一天,由著名導演馮小剛控股的東陽美拉也剛成立兩個多月。

  有投資者對中國經濟網記者表示:“馮導一次性拿這麼多現金明顯不合理,除非合同明確説明馮導未來能夠幫助公司産生真實利潤不低於10億人民幣,不夠則補齊”。

  而華誼兄弟的一些收購細節與公司運作模式也引來質疑。“華誼兄弟的這兩次收購都採用現金支付的方式,而未採用發行股份的方式。一次次收購,公司為此付出大量真金白銀,若被收購公司業績不佳,華誼兄弟便得不償失,這背後亦有利益輸送之嫌”,一位業內人士對中國經濟網記者表示:“華誼兄弟太依賴明星效應,明星們確實得了實惠,但繼續下去可能會掏空上市公司,最終買單的還是中小股東”

  對於上述質疑,11月25日,中國經濟網記者多次致電華誼兄弟證券辦,但截至發稿前始終未能接通。

  一月內連收兩空殼公司

  根據華誼兄弟發佈的公告,東陽美拉的股權結構為:馮小剛持有99%的股權,陸國強持有1%的股權。其主營業務是影視劇項目的投資、製作,影視劇本創作、策劃、交易等,目前已經儲備和開發的項目包括電影《手機2》、電影《唸唸不忘》、電影《非誠勿擾3》、電影《麗人行》、電視劇《12封告白信》以及綜藝節目等。

  中國經濟網記者查閱全國企業資訊公示系統發現,東陽美拉成立與核準日期為2015年9月2日,這意味著馮小剛的這家公司成立兩個多月時間,即以15億元的估值賣出了70%的股份。不過,公告對此疑問進行了解釋,稱本次投資的交易價格是依據老股東承諾的目標公司2016年度經審計稅後凈利潤的15倍(為人民幣15億元)為公司的估值,以此估值為收購價格的計算基礎。

  今年10月22日,類似交易業已上演。公告稱,華誼兄弟宣佈擬以7.56億元,收購浙江東陽浩瀚影視娛樂有限公司的股東藝人或藝人經紀管理人(藝人包括李晨、馮紹峰、Angelababy、鄭愷、杜淳、陳赫)合計持有的目標公司70%的股權。

  東陽浩瀚的成立與核準日期為2015年10月21日,這意味著華誼兄弟公司收購了一家成立僅一天的企業。

  公告顯示,東陽浩瀚的凈資産僅為1000萬元,也即是説,其對應的70%股權的價值為700萬元。但此次華誼兄弟卻擬出資7.56億元收購其70%股權,溢價超過一百倍。對此,華誼兄弟表示,該投資交易依據2015年承諾凈利潤的12倍作為公司估值,作價10.8億元。

  從東陽浩瀚到東陽美拉,華誼兄弟一個月內連續兩起大手筆收購,總計耗資高達18.06億 元,如此大手筆換來的公司卻都是剛剛成立不久的“空殼”公司。

  對於這兩次收購,市場爭議不斷。一方面,兩家公司都是剛成立不久的“空殼”。另一方面,東陽美拉甚至是負資産狀態。公告顯示,東陽美拉截至2015年11月19日的資産總額為1.36萬元,負債總額1.91萬元,所有者權益為-5500萬元。

  儘管有分析認為,本次華誼兄弟重金參股馮小剛旗下公司,意在鎖定明星資源,不宜用傳統的估值方式衡量。但不少小股東仍認為,上市公司出手過於大方,有為影視明星“洗錢”嫌疑。

  華誼兄弟類似手法可以追溯到更早。2013年9月3日,華誼兄弟對外宣佈,擬以比2012年一年凈賺的2.44億利潤還要高的價格,收購知名電視人張國立旗下空殼公司浙江常升影視製作有限公司。當時,“35倍溢價”、“殼公司”、“套現”等質疑之聲不斷。

  利潤承諾藏貓膩?

  從公告來看,華誼兄弟對東陽美拉、東陽浩瀚的收購估值都採用的收益法,以其承諾業績做基準,對比行業市盈率而得出的估值。

  比如,東陽美拉2016年業績承諾為凈利潤不低於1億元,此後4年間年度增長15%,公司最終估值為15億元;東陽浩瀚2015年度凈利潤不低於9000萬元,此後4年間年度增長15%,公司最終估值為10.8億元。

  用收益法評估資産價值在A股並不罕見,可是,東陽美拉和東陽浩瀚毫無此前業績數據,其究竟能否完成承諾業績根本無從參考。

  有報道指出,設想極端的情況,如果上述明星股東現在直接揣著錢一走了之,那麼,即使完全按照合同執行,華誼兄弟未來幾年也只能拿到業績承諾的部分,兩個公司合計也只能收到8.97億元,不足付出收購成本的一半。

  “儘管極端情況不會出現,但在藝人變動頻繁的情況下,不排除這些藝人在履約完畢後另投別家,公司最終也只能獲得這5年的收益,還是一個虧本買賣。”有投行人士分析稱。這種擔憂並不是杞人憂天,近兩年已有不少公司飽受並購後遺症困擾:收購標的業績變臉直接拖累公司整體業務,甚至訴諸法律也難以討回應得收益,導致股價大跌、股東受損。但是從另一個角度講,華誼兄弟“收購+承諾”的方式卻讓明星們撈得了實惠,可以立刻拿到一大筆錢,但是,這也將股東利益置於風險之下。

  當然,華誼兄弟此次收購也為股東祭出了“定心丸”。在東陽美拉的收購中,公告同時稱,自股權轉讓完成之後,馮小剛需要承諾東陽美拉2016年度的業績目標為經審計的稅後凈利潤不低於人民幣1億元,而且自2017年度起至2020年12月31日止,每個年度的業績目標為在上一年度承諾的凈利潤目標基礎上增長15%。若未能完成該目標,馮小剛將以現金補足差額。

  看似四平八穩的承諾方案卻暗藏玄機。有媒體報道稱,在最極端情況下,假設東陽美拉此後5年的利潤都是零,那麼5年需要補償的現金業績總和是6.75億元。而馮小剛今年已經拿到了10.5億元,明顯是無風險收益。

  一位投資者也對中國經濟網記者表示:“如果華誼兄弟急於想鎖定馮導,讓其創造利潤,那也應該買馮導未來有生之年的所有導演權,就像NBA球隊簽約某些大牌明星一樣。而在現金支付上,因為這是針對馮導是一種風險投資,所以應該採用分批支付的方式,防止意外發生。馮導一次性拿這麼多現金明顯不合理,除非合同明確説明馮導未來能夠幫助公司産生真實利潤不低於10億人民幣,不夠則補齊”。

  華誼兄弟負債也要捧“明星”?

  在一次次豪擲千金背後,是華誼兄弟的債臺高築。

  數據顯示,2012年末、2013年末、2014年末,華誼兄弟總負債分別為20.3億元、32.7億元、41.3億元,主要是隨著公司業務發展,短期借款、長期借款增加所致。而截至2015年9月末,公司總負債41.6億元。

  現金流方面,2012年末、2013年末、2014年末該公司經營活動産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分別為-2.5億元、5.1億元、-0.2億元。而據華誼兄弟今年三季報披露,截止今年9月末,公司經營活動産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0.8億元,同比減少118.98%;投資活動産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2.億元,同比減少149.77%;籌資活動産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33.53億元,同比增加960.78%。

  華誼兄弟一直在走“捧明星”的老路。在此次收購東陽美拉的公告中,華誼兄弟同時在公告中提及了和馮小剛此前簽署的《合作協議》履行情況:五部電影已經完成三部,第四部正在拍攝中,未來僅剩一部的合作空間。

  以此看來,華誼兄弟豪擲10.5億元獲得東陽美拉70%股權,更多是為了與馮小剛繼續“前緣”,讓其為公司多幹幾年。

  針對東陽浩瀚的方案也同屬一路,將其李晨、馮紹峰、Angelababy、鄭愷、杜淳等明星股東未來5年的賺錢能力進行鎖定,以免未來因人員變動而公司受損。

  有熟悉影視行業的分析人士稱,藝人是影視公司的重要資源,當家明星一旦離開,很有可能導致公司業績大幅下滑,行業地位直接掉落。很多年前,華誼兄弟就曾因資深經紀人王京花跳槽而導致多位藝人離職,公司業務也一度受影響。

  然而,王京花出走反應的正是這種“捧明星”模式的不確定性。有業內人士曾指出:“因為你要面對的都是人,人一旦生了什麼心思是公司管不著的,最後很有可能面臨的,就是為他人作嫁衣裳的風險”。

  另外,對於“明星”的過於注重,一旦發生形象崩塌,則無可挽回。當年馮小剛與網友掀起罵戰,直指網友都是畜生而犯了眾怒。最終,處在這一風口上的《1942》、《私人定制》均票房不佳。

  即便如此,華誼兄弟依然投入鉅資施惠明星導演、演員,這背後是怎樣的邏輯呢?一位業內人士對中國經濟網記者表示,“華誼兄弟的這兩次收購都採用現金支付的方式,而未採用發行股份的方式。一次次收購,公司為此付出大量真金白銀,若被收購公司業績不佳,華誼兄弟便得不償失,這背後亦有利益輸送之嫌。華誼兄弟太依賴明星效應,明星們確實得了實惠,但繼續下去可能會掏空上市公司,最終買單的還是中小股東”

  “依賴明星拉動票房市場並非長久之計,且其效果也難以評估。在這一情況下,以現金或者股權來留住明星、導演並不划算。而且會陷入愈來愈嚴重的依賴症。解決的方案就是像國外那樣構建出完善的新人挖掘——新人扶植——明星打造機制。讓優質明星資源不斷地更新迭代”,上述業內人士表示。

華誼兄弟(300027) 詳細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