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證券 > 上市公司 > 正文

字號:  

中遠中海逾5000億資産重組 三主營業務成合併重點

  • 發佈時間:2015-10-28 07:28:03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矯月  責任編輯:楊菲

  消息人士稱,光是中遠集團旗下就有多項資産,如果逐項進行整合的話耗時較長,恐怕兩家集團重組不會在短期內完成

  在市場的猜測中,中遠中海兩大航運集團的重組事項逐漸浮出水面,而伴隨著關於重組方案初稿已經完成的消息,市場開始期望兩家航運集團能夠早日議定最終的重組方案。

  面對市場的翹首以盼,有中遠集團內部人士向《證券日報》記者透露,中遠和中海的重組方案不會這麼快就出來。其表示,“光是中遠集團旗下就有多項資産,如果逐項進行整合的話較為耗時。恐怕兩家集團重組不會在短期內完成”。

  兩大航運巨頭重組

  如果要形容中遠與中海的重組事項進程的話,用“小荷才露尖尖角”來比喻更為適合。

  據中國遠洋最新發佈的重大事項進展公告顯示,公司控股股東中國遠洋運輸(集團)總公司(以下簡稱:中遠集團)正在籌劃重大事項,鋻於該等事項存在重大不確定性,經公司申請,公司股票自2015年10月16日起繼續停牌,預計繼續停牌時間不超過一個月。

  這是自從8月10日,中遠集團和中海集團旗下上市公司停牌來,公司發佈的第五個重大事項停牌公告了。期間,公司還發佈了六個重大事項繼續停牌公告。而據《證券日報》記者了解,在中遠和中海重組方案沒有出臺前,這種停牌公告仍將要持續發佈一段時間。

  在中遠集團和中海集團旗下上市公司停牌之後,至今已有兩個多月,而兩家集團重組的消息也逐漸在市場傳開。

  據中國遠洋10月16日最新的公告顯示,目前控股股東相關事項仍在加緊籌劃中,但由於所涉及事項比較複雜,可能涉及資産重組,目前相關事項仍在進行進一步的研究和論證,包括就具體交易方案與各仲介機構進行討論、就有關事項與監管機構進行溝通等。

  從公告中所指的“可能涉及資産重組”來看,有市場人士認為,中遠和中海的重組已經趨於明朗化。

  而此前的8月份,中海集運網站發佈的消息也可見兩家集團重組的端倪,該消息顯示,8月18日,中海集運黨委書記錢衛忠主持召開8月份中心組學習擴大會,會議傳達了集團“8?12”幹部大會的精神,要求中海集運各級黨員幹部充分認識中海、中遠兩大集團整合的重要意義,以良好的精神面貌迎接兩大集團的改革與重組。

  近日,《證券日報》記者就中遠和中海兩大航運央企聯合組建集團層面的“改革領導小組”商討兩集團整合改革事宜的消息向中遠集團內部人士進行了證實。不過,對於兩集團整合的具體事項,中遠集團內部人士並未更多的向記者透露,只是表示,“由於涉及的資産較多,這次重組將會比較耗時,不會在短期內完成”。

  據悉,即使中遠和中海的重組方案制定出來,除了國資委外,重組方案還要經交通部等部委審閱討論,最後經國務院常務會議審批通過。這一過程可能還需至少一個月甚或兩個月左右的時間。

  對於航運業兩大巨頭的重組,中投顧問高級研究員申正遠向《證券日報》記者分析,中遠和中海的整合在當前環境下有其必然性,一方面,今年以來我國政府大力推動國企改革,而進行資産重組是國企改革的重要途徑之一,這有利於實現國資的優化配置;另一方面,目前我國航運市場尚未從低谷期走出,中遠和中海的主營業務發展疲軟,整合將有效提高二者市場競爭力。

  “兩家集團的體量都較大,宜先進行業務層面整合,再進行集團層面整合,整合的關鍵在於資本結構、管理組織進行有效對接。”申正遠如是説。

  中遠中海重組猜想

  中遠集團和中海集團兩大央企均為中國航運作業的龍頭企業。中遠成立於1961年4月27日,中海集團則是于1997 年才正式成立。兩大航運巨頭的重組無疑將造就航運業的巨無霸。

  據中遠集團官網資料顯示,集團總資産已超過3300億元,並已在境內外控股中國遠洋、中遠太平洋、中遠國際控股、中遠投資、中遠航運5家上市公司;而中海集團總資産達2000億元,目前控股中海集運、中海發展中海科技3家A股上市公司。兩家集團總資産合計約5300億元,一旦重組完成,合併後的公司有望成為世界最大的航運公司。

  然而面對兩個航運巨頭的整合,怎樣才能更好的完成重組,成為兩集團高層面臨的一大難題。

  有分析人士猜測,兩大航運巨頭的整合應該首先設立淩駕於兩家集團之上的更大的控股平臺,搭建好各個職能部門和板塊,逐步收編資産、財務和人事主導權,然後根據具體業務敲定旗下資産重組的先後順序,合併同類項的可能性非常大。最後結合上市平臺情況,整合和剝離相關資産。

  按照9月13日公佈的《關於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中央希望通過多項重點改革,如股權改革、人事管理權制度改革和國資管理體制改革等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到2020年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骨幹企業,這些企業不僅有經濟活力、控制力、影響力還有抗風險能力。

  有報道稱,中遠和中海可能起草重組方案的時候,中央關於國企改革的頂層設計未有定論,初稿內未涉及這些改革內容,因而當方案初稿提交給國資委之後,很快國資委就給予反饋意見。不排除或會增加不少根據改革精神修改的新舉措。

  另據中海集團一位高管向媒體透露,與中外運長航集團的合併重組不同,中遠與中海集團層面的重組或傾向於轉向成立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定位於首個航運業的産業投資運營公司。

  中遠中海業務合併難度大

  另據中遠集團內部人士向《證券日報》記者透露的消息來看,兩家集團整合也有可能先從業務整合開始。“這次整合與南北車的合併是有區別的,畢竟南北車的主營業務都是動車,涉及的資産並不複雜,但中遠和中海旗下業務較多,整合起來要比南北車的合併難。”

  從中遠集團官網可知,中遠集團經營領域有航運主業、航運相關業務、非航運業務。其中,在航運主業中,包括集裝箱運輸、幹散貨運輸、液體散貨運輸、雜貨及特種貨物運輸和客運;航運相關業務包括物流、碼頭、船舶及海工修造、燃料供應和貿易、理貨、船舶代理、集裝箱租賃和製造、船舶服務和海員勞務;非航運業務包括金融投資、酒店管理、高速公路和資訊技術。

  而中海集團的業務則分為航運主業和多元産業。其中,航運主業包括集裝箱運輸、油品運輸、散貨運輸、液化天然氣運輸、旅客運輸、特種船運輸;多元化産業包括航運金融、物流、碼頭投資管理、工業製造、科技資訊和其他陸岸産業。

  申正遠認為:“兩家集團率先進行多元化業務整合是明智之舉。”

  “業務層面整合相比集團層面整合較容易,而且業務層面整合能為集團層面整合奠定良好基礎。”申正遠向《證券日報》記者分析,要想將如此多的業務進行整合首先需要對資産進行梳理,將重合的業務先進行整合,以避免發生同業競爭,再對非重合業務進行整合,以獲得互補效應。

  申正遠認為,兩家集團整合的重點是集裝箱、幹散貨、油輪運輸等主營業務,這些業務二者的重合度較高,而且營收佔比較大。

  也有業內人士指出,集裝箱運輸將是此次整合的重中之重。據了解,集裝箱業務的複雜度體現在銷售網路的重組、航線的佈局和碼頭停靠、箱管系統的對接、旗下支線船公司等多方面。業內人士認為,集裝箱業務的規模效益非常重要,當下市場低迷,只有通過擴大規模效益、降低單位成本才能獲得盈利。

  上市公司業務整合先行?

  據中遠集團內部人士向《證券日報》記者透露,這次兩家集團的重組有可能從上市公司開始。

  申正遠向《證券日報》記者分析,“想要將兩家集團旗下的上市公司進行良好整合,一方面需要將業務相同的上市公司應該率先重組,除了將資産都注入到一家上市公司,涉及到重組的上市公司還需要對管理結構、人力資源等進行有效調整,使其一致性較高;另一方面,對業務不同的上市公司,可以進行産業鏈梳理,業務關聯性較大,處於産業鏈上下游的上市公司也可以進行整合”。

  目前,中遠集團已在境內外控股中國遠洋、中遠太平洋、中遠國際、中遠投資、中遠航運5家上市公司,參股中集集團招商銀行招商證券等3家上市公司。中海集團旗下則有中海發展、中海集運、中海科技三家上市公司。

  目前中遠集團的集裝箱業務是在中國遠洋,中海集團的集裝箱業務是在中海集運。對此,有市場人士認為中海集運或是新集團集裝箱業務重組的資本平臺。

  而另有報道稱,關於中遠和中海集團集裝箱業務的整合或許會完全出乎此前市場預計。即中海集運一次性將所有與集運相關的業務、資産和人員通過股權轉移的形式全部轉移至中國遠洋,其下屬船舶、集裝箱等都將以租賃形式交由中國遠洋進行集運業務的經營;而中海集運將轉型成為航運金融服務平臺。

  對於兩大集團旗下上市公司到底如何整合,上述消息尚未獲得兩家集團的證實,因此,中遠和中海的重組最後到底會如何進行還需等待最後的重組方案。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