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中期終止重組“不跌反漲”:或為避近憂
- 發佈時間:2015-10-20 09:52:21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楊海波
錯過牛市下半場,又躲過雪崩式的市場暴跌,在市場回暖之際宣佈終止重組的中國中期昨日復牌,卻一度觸及漲停。上證報記者多方採訪了解到,中國中期重組不成但股價不跌反漲的背後,除了近期市場回暖的因素,還有一些投資者對國際期貨繼續重組的預期。而中國中期選擇此時終止重組國際期貨,或許也是另有隱情。
終止重組有因
停牌十個月之久,中國中期昨日宣佈終止籌劃重大資産重組復牌。就在投資者嘆息之際,中國中期的股票卻在開盤20分鐘後衝高封上漲停,午後雖然打開,但最終報收31.39元,漲幅仍有9.75%。在歷經牛熊轉換後頗為敏感的市況下,中國中期頭頂終止重組的“帽子”,仍能高調觸及漲停,其表現出人意料。
對此,有接近上市公司的人士認為,不排除是補漲因素,“中國中期于去年12月8日停牌,彼時大盤指數位於2900點左右,儘管A股市場在今年年中歷經暴跌,但伴隨目前市場回暖,大盤指數逼近3400點,理論上中國中期的股票具有補漲動力。”
記者進一步採訪發現,雖然重組被終止,但中國中期將國際期貨納為全資子公司的計劃,還是向市場透露了積極信號。回溯公告,今年6月初,中國中期披露重組預案,擬以18元每股向綜藝投資等七名交易對方定增收購其持有的國際期貨80.24%股權,交易價格57.4億元。本次交易完成後,中國中期將借此把主營業務轉型為以期貨為核心的金融業務。
然而,伴隨6月中旬起的市場暴跌,中國中期的重組方案也就此進入漫長的問詢回復階段。記者查閱公司重組進展公告發現,在6月30日、7月20日,公司兩次向交易所提交問詢回復説明後,監管部門仍對公司實際控制人歷史沿革問題以及重組是否屬於借殼上市的情形予以進一步核查。
直到昨日,在重組預案披露四個月後,中國中期宣佈終止收購國際期貨並復牌。對此,中國中期解釋稱,預案問題反饋期間,正值6月15日起上證指數自5176.79點開始的快速深幅調整期,現今指數已處於3400至3100區間。本次重組預案涉及的中國期貨市場,在股市快速下跌過程中,由證券期貨監管機構陸續出臺了一系列有效措施,致使本次重組預案涉及的期貨市場監管環境、方式與規則,也都發生了較大變化。鋻於目前公司停牌時間較長,後續工作時間的長短,還存在重大不確定性,故終止本次重大資産重組,以保證投資者交易的正常進行。
儘管公司將終止重組的原因歸結于期貨市場發生的系列變化,但進一步分析不難發現,近期期貨市場的快速變化或已對標的資産未來盈利能力産生一定影響。
今年8月,為應對市場巨幅波動,中金所出臺系列措施,股指期貨成交量也大幅縮減。有期貨分析人士指出,股指期貨的成交量一度佔到國內期貨市場的半壁江山。如今,在嚴格的管控措施下,成交縮減、資金撤離,對於以經紀業務收入為主的整個期貨行業來説無疑是巨大的考驗。很多期貨公司下半年已準備好“過冬”。因此,中國中期此時終止收購,或旨在以遠慮避近憂。
重組預期猶存
“或許中國中期並不急於在此時收購國際期貨。”有期貨市場人士接受記者採訪稱,國際期貨乃中國中期控股股東中期集團旗下的資産,其注入上市公司只是時間問題。而這一重組預期也從昨日中國中期股價表現上得到驗證,即市場後續仍普遍看好國際期貨注入中國中期。
而事實上,這不僅僅是預期,也是國際期貨登陸資本市場的一條捷徑。據了解,國際期貨曾于2012年籌劃IPO上市,並在上市前夕吸引綜藝投資、江蘇高投等一眾PE增資入股。不過受限期貨公司股東結構、業務模式等多重困難,公司IPO並未成行。彼時公司也曾籌劃借道中國中期重組進入上市公司,卻因重組觸及借殼上市相關規定而“落空”。如今,國際期貨注入中國中期再次受累市場因素延後。
值得一提的是,期貨公司的上市之路一直備受市場矚目。作為金融機構的一個重要主體,期貨公司成立20多年以來從未出現過一家上市公司。但期貨公司普遍面臨的融資渠道單一困境,亟需其與資本市場對接。近年來,隨著監管層對期貨公司上市制度的進一步放鬆,瑞達、南華等期貨公司均積極備戰IPO上市。但無奈IPO漫長排隊及暫停期,此前已通過上市輔導的永安期貨也迫不及待轉道新三板掛牌,可見其對登陸資本市場之迫切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