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3日 星期一

財經 > 證券 > 上市公司 > 正文

字號:  

四家上市公司聯手為白羽雞洗冤

  • 發佈時間:2015-09-28 07:21: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楊菲

  9月24日,在益生股份聖農發展民和股份仙壇股份四大上市公司共同舉辦的白羽雞肉營養與人類健康新聞發佈會上,多位國家食品安全、家禽養殖方面的專家揭示肉雞養殖、加工過程真相,用科學的數據告知消費者:近年來流傳甚廣的“速成雞”“激素雞”“6翅8腿雞”等皆為謬誤流傳。

  專家:“速成雞”為謬傳

  人們對肉雞存在一個誤解:一般要把雞飼養到半年以上發育成熟才出欄,而白羽肉雞40多天就可出欄,此時體重也已達2.5公斤左右,對此很多消費者極其不理解,事實上,這正是百年來世界各國的育種專家持續不斷努力的結果。

  據中國國家肉雞育種體系崗位科學家、山東省農業科學院副院長逯岩介紹,近百年科學育種的發展,形成了科學的育種體系,育種專家需要在基因庫中選出核心育種群,歷經曾祖代、祖代、父母代多代的培育,最後才是可以成為商品的商品代肉雞。在育種界,世界白羽肉雞育種專家每年都有著育種年度目標。

  青島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孫京新介紹説:正如人的壽命雖能夠百年,但生長最快的時期是最初的嬰幼兒時期。實際上白羽肉雞40多天出欄時並未達到性成熟,尚處於幼年階段。産業界選擇使白羽肉雞40多天出欄是因為此時蛋白含量最高、脂肪含量最低、肉質最嫩而易被人體吸收、最有益人類健康;産品(如翅、腿、胸肉)規格統一,最方便烹飪加工食用。同時,此階段的飼料報酬率最高,料肉比最低,經濟效益最佳。

  企業:看好白羽肉雞前景

  白羽肉雞已成為諸多發達國家(歐、美、日)的第一大消費肉類。世界平均每人平均年雞肉消費量為10.1公斤,美國43.67公斤,加拿大32.14公斤,歐盟15.6公斤,巴西33.3公斤,台灣地區28公斤。而我國僅有9公斤。據了解,我國向發達國家出口雞肉品種全部是白羽肉雞。

  中國營養學會常務理事徐貴法教授介紹,雞肉中蛋白質含量為每百克去皮雞肉平均含蛋白質23克,是紅肉中牛肉的1.15倍、羊肉的2倍、豬肉的2.5倍;雞肉中脂肪含量是豬肉的1/49,是羊肉的1/23,是牛肉的1/20。學界普遍認為,雞肉是白肉中的白肉。

  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WCRF)和美國癌症研究所(AICR)確認,紅肉的攝入作為一種載體,增加大腸癌風險。另外諸多的研究也表示紅肉攝入與食道癌、胰腺癌、胃癌、肺癌風險增加有關。而白肉則肌肉纖維細膩、蛋白質含量高、脂肪含量低,能降低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病率,減輕癌症的威脅。為此,哈佛大學公衛學院營養係發佈的“健康金字塔(2008)”指導中,也建議限制紅肉攝入,並建議用魚、禽肉、豆類和堅果取代紅肉。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