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證券 > 上市公司 > 正文

字號:  

海欣食品隱現三角利益鏈條 信託詭異扎堆坐莊

  • 發佈時間:2015-09-28 07:09:47  來源:人民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劉小菲

  3個交易日內換手率超過200%,海欣食品 (002702)被爆炒的鬧劇終於隨著一紙停牌核查公告而暫時中止。然而,市場關於“妖股”的質疑聲卻並未停息。種種跡象表明,一場看似簡單的股價異動背後,卻似乎暗藏著一條從信託坐莊、公司釋放利好以及莊家被套之後遊資解救的“三角利益鏈條”。只不過,當初一場穩操勝券的“坐莊”吸金之旅,卻被始料未及的市場大跌打亂了節奏。

  信託詭異扎堆

  打開海欣食品今年的半年報 ,前十大流通股東中幾乎被信託産品所攻佔,由西藏信託有限公司——中信中金 1號傘形證券投資集合資金信託計劃(中信中金1號)領銜的7隻信託計劃扎堆選擇押寶海欣食品。

  雖然A股市場上被信託重倉的股票不在少數,但從建倉到拉升時間點都能夠完全吻合的卻並不多。實際上,截至2014年半年報,海欣食品還並不是信託重倉標的。當時海欣食品的前十大流通股東中,僅有3隻信託計劃,而個人投資者則有四位。在去年三季度末,公司前十大流通股東中,僅剩餘2隻信託計劃,自然人股東人數上升至五位。而在此期間,海欣食品的股價均價約為7元左右,區間漲幅也僅為40%左右。

  隨後,到了2014年底,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東中自然人已經降至兩位,信託計劃已經增至6隻。而到了今年一季度,信託産品突然在海欣食品上集中爆發,截至一季度末,公司前十大流通股東全部為信託計劃,合計持股數量約1800萬股,約佔公司流通總股本的29.51%。更為蹊蹺的是,這10隻信託計劃在今年一季度全部選擇了加倉或者新進海欣食品,如此高的默契程度不得不讓人生疑。其中,中信中金1號增持量最大,增持合計約276萬股,佔流通股本約4.53%,緊隨其後的是陜國投·吉祥2號信託計劃,該信託計劃在增持約239.7萬股之後,以約345萬股的持股數成為海欣食品的第一大流通股東。也就是在此時,海欣食品的股價開始有了明顯上揚。數據統計顯示,今年初至3月31日,海欣食品的股價由最初的8.55元/股上漲至15.39元/股,區間累計漲幅高達80%,而同期大盤漲幅僅為19.48%。不過,這還只是海欣食品拉升的前奏。“從交易軟體判斷,今年初至5月初,應該是主力資金建倉的階段。”一位業內人士如是説。

  而在接下來的二季度,各信託計劃依然在大舉增持。截至6月30日,海欣食品前十大流通股東中,依然有7隻信託計劃,而且均為加倉或者新進狀態,它們合計持有海欣食品的股數已經增長至約2674.5萬股。具體來看,這些信託計劃的持倉變動比例都很大。廣東粵財信託有限公司——菁英匯湘財資本5號增持變動比例達199.64%,中融國際信託有限公司——融享4號增持比例逾100%,而中信中金1號更是再度增持逾255.8萬股,變動比例高達92.62%,持股數飆升至532萬股。

  在信託計劃連續集中增持的同時,海欣食品股價開始暴漲。5月初至6月中旬,公司股價由最初的約17元漲至最高38.79元/股,短短29個交易日,股價漲幅就高達118.53%,而食品板塊同期漲幅僅為34.1%,大盤漲幅也僅為20.72%。

  由此不難看出,海欣食品股價的上揚與信託計劃的集中增持時間點有高度相關性,或許海欣食品遭遇了信託聯合“坐莊”的情況。而一位大型信託投資總監也對北京商報記者坦言,“信託行業水很深”。同時,該人士表示,這些産品背後具體誰在操盤很難查出來。“有些信託只是發行通道,並不是幕後的操盤人,尤其像傘形信託,旗下子賬戶眾多,更難查。不過,也有一些信託對操盤有控制權。”

  上市公司強推高送轉

  而在信託産品積極佈局與拉升的過程中,海欣食品也同步釋放了諸多利好,尤其是在業績大幅下滑的情況下,依然推出了“10轉10”的高送轉方案,這其中的蹊蹺也耐人尋味。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則表示,“不排除海欣食品存在市值管理和聯合坐莊的行為,可能會對投資者造成傷害”。

  今年1月底,海欣食品簽署了《投資意向書》,擬合計投資不超過4600萬元取得上海貓誠40%的股份,標的公司上海貓誠是一家主營休閒食品的電子商務公司。而這不僅讓公司開始具有電商概念,也獲得了部分券商的好評。以國海證券為例,連續給予海欣食品買入評級。

  海欣食品今年以來發佈的最大利好莫過於在去年年報中推出的“10轉10”高送轉利潤分配方案,然而比起公司的經營業績來看,這份高送轉方案顯得有些牽強,背後的動機也遭到投資者的質疑。

  今年3月27日,海欣食品正式曬出了公司去年的成績單,讓投資者倍感驚喜的是,公司推出了“10轉10”的高送轉利潤分配方案。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公司推出高送轉分紅方案並不是建立在公司去年業績大幅提升的基礎上。海欣食品去年年報顯示,2014年公司雖然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3.36%,達到了約8.55億元,但是公司的凈利潤卻大幅下滑,實現凈利潤1839萬元,較2013年的3375萬元大幅下滑約45.51%,幾近腰斬。

  巧合的是,海欣食品股價的主升浪正是從今年5月7日除權派息之後開始。也就是説,如果沒有公司的高送轉分紅方案,海欣食品或許都沒有股價短期內翻倍的動力。而這也讓公司當時推出的高送轉分配方案備受質疑。

  不過,海欣食品公司董秘林天山則對此予以否認,並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公司2014年度的分紅送股符合決策程式。“公司一直以來都非常重視價值投資者的投資收益,也認真制定並執行著‘股東回報規劃’;多年來也堅持著進行了多次較高比例的分紅,送股是為了快速擴大公司股本規模,也是公司對未來發展信心和決心的體現。”同時,林天山還表示公司沒有與外部機構簽訂任何市值管理協議。“公司關注過早前的股東名冊,但無法查證這些信託産品的所有人。公司未接待過相關信託公司的調研。”林天山説。

  遊資充當“接盤俠”

  而公司股票停牌前的異常走勢,更是讓市場質疑是此前坐莊的信託被套斬倉出逃,其中還可能讓多路遊資出手相救。

  實際上,信託聯合坐莊海欣食品之旅並不順利。今年6月中旬開始的大跌,讓海欣食品股價也大幅下滑。數據顯示,6月12日-29日,海欣食品股價跌幅達33.76%。隨後,海欣食品在6月30日發佈了重大事項停牌公告。而後,在9月10日,海欣食品又發佈了重大資産重組停牌公告,不過讓投資者感到意外的是,在6天之後,公司便宣佈重組告吹。據公司表述,公司擬收購一家傳媒企業的控股權,但是由於交易雙方在資産估值預期以及收購方案上存在重大差距,最終無奈叫停。

  隨後,海欣食品于9月16日復牌後便連續走出4個“一”字跌停。不過,從第5個“一”字跌停開始,海欣食品成為A股市場的“明星股”。9月22日,已經連續4個“一”字跌停的海欣食品再度“一”字跌停開盤,由於交易慘澹,投資者都以為公司股價仍會繼續下跌。不過,當日上午尾盤最後一分鐘的時候,海欣食品逾40萬手的跌停板封單突然被大買單通吃,成交金額約5.95億元,而就當投資者感到納悶的時候,下午開盤後公司股價又被約4.38億元的大買單直線拉升至漲停板,隨後海欣食品以漲停收盤,全天換手率創出82.97%的歷史新高。

  對於如此怪異的走勢,有業內人士質疑或是因為遊資解救信託出逃所致。當日交易資訊顯示,光大證券佛山綠景路、華泰證券上海浦東新區福山路和海通證券許昌建設路營業部為主要買入方,分別買入約2.08億元、1.76億元和1.04億元,僅這3家營業部就合計買入約4.88億元,佔昨日海欣食品成交總額16億元的約30.5%。與此同時,齊魯證券深圳吉祥路營業部和另外兩家機構席位分別甩貨3.62億元、1.28億元和約9402萬元,合計賣出約5.84億元。對此,上海傑賽律師事務所律師王智斌高度懷疑主要買入方為一致行動人關係。而如果有證據表明買入方存在一致行動人關係的話,則買入方已經構成了虛假陳述。因為僅前3家營業部合計持股就佔海欣食品總股本的約9.5%,而超過5%就應該履行資訊披露義務並且停止買入。

  那麼這些遊資為何鋌而走險巨量買入海欣食品呢?上述業內人士猜測,或是為了掩護信託資金出逃。“賣出成交量很大,可能屬於對倒行為,同時有兩家機構賣出,信託産品賣出通道一般都顯示為機構。”交易行情顯示,遊資跌停買入的價格為14.8元/股,而複權後的海欣食品拉升前的主要均價在16元附近左右,也就是説第五個跌停之後海欣食品的股價已經很可能低於信託資金的吸籌成本,若股價繼續下跌的話,信託産品很可能出現穿倉的情況。“若以目前價格來估算,信託産品虧損金額不大,或者可能平倉出局,如果再下跌將可能造成巨大虧損。”在上述業內人士看來,遊資抄底放出巨量就是為了製造跟風效應,幫助信託資金出逃。而中信中金1號很可能就是在此期間出逃的。“監管層明確要求傘形信託必須清理,估計在第一時間該産品已經清倉了。”上述信託投資總監稱。

  需要注意的是,對於遊資而言,不僅解救了信託資金,而且還通過抄底大賺了一筆。交易資訊顯示,在放出巨量的第二天,上述主要買入的三家營業部悉數獲利出局,分別賣出約2.55億元、2.05億元和1.39億元,日均獲利在20%左右。

海欣食品(002702) 詳細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