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證券 > 上市公司 > 正文

字號:  

資産重組三日內逆轉 *ST秦嶺重組再失敗

  • 發佈時間:2015-08-10 02:50:29  來源:新京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楊菲

  今年4月份完成控股股東更換的*ST秦嶺,在新的大股東中國再生資源有限公司(下稱:中再生)完成入主後,啟動的資産重組又失敗了。這一幕在2010年6月新的大股東入主時曾上演。

  *ST秦嶺在7月31日發佈了終止重組公告,而此前的7月29日的投資者説明會上,公司還表示重組正在推進中。投資者對三日內逆轉的資産重組不買賬。8月4日*ST秦嶺為此召開投資者説明會。但此後的8月5日復牌後,*ST秦嶺股價已連續三日跌停。

  記者發現,過去幾年,秦嶺水泥換了兩次大股東,一次是在破産重整時引入了冀東水泥,一次是在連續兩年虧損到了退市邊緣後引入了中再生;而在新股東入主伊始秦嶺水泥進行了資産重組,但都失敗了。

  2010年下半年的第一次資産重組失敗後,從2011年,秦嶺水泥四年內三年虧損,此後被冀東水泥套現、賣殼,這次重組失敗後秦嶺水泥業績將如何演變,秦嶺水泥能否擺脫連續虧損的命運?

  新股東入主後首次重組失敗

  2015年6月10日*ST秦嶺發佈的公告稱,為進一步優化公司産業佈局,完善公司産業鏈,控股股東中國再生資源開發有限公司擬籌劃與公司有關的重大事項,公司股票自2015年6月11日起停牌,並於2015年6月18日進入重大資産重組程式。到了7月31日其發佈公告稱,因公司此次重大資産重組交易標的資産涉及股東較多,無法就交易合同核心條款達成一致,公司決定終止本次重大資産重組事項。

  8月4日,宣佈重組失敗三日後,*ST秦嶺在“上證e互動”平臺如期召開了線上投資者説明會。

  對於投資者提出的,7月29日還在稱重組計劃推進中,為何7月31日晚間突然公告重組終止呢?7月29日公司是否就已知道,此次資産重組進行不下去?*ST秦嶺董秘朱連升回應,本次重組方案的確定是一個反覆探討的過程,停牌以來,公司會同相關仲介機構及交易各方一直在進行磋商、論證。最終未能就核心條款達成一致意見,基於保護中小投資者的利益,決定終止此次重組。

  記者注意到,*ST秦嶺于6月11日停牌,此後A股市場經歷了大幅下跌。本以為躲過了大跌的投資者發現,8月5日開盤後,該股股價已連續三日跌停。

  有投資者詢問,這次資産重組是否由於大跌可能對標的資産股東利益産生損害才被終止?復牌後公司股價下跌到一定程度後,是否會再次進行資産重組?公司董事長管愛國回應稱,在六個月的承諾期限內,公司將不會籌劃重組事項,承諾期後,則要視公司未來發展的具體情況決定。

  在重組失敗後*ST秦嶺未來如何發展?董秘朱連升對此表示,下一步,公司將積極適應新的行業形勢,提高管理水準,提升運營效率,同時在上游進一步完善回收網路建設,保證原材料的回收品質和價格;下游將加大對産出物的深加工水準,提升産品附加值,完善産業鏈。

  顯然這些回答並未讓中小投資者滿意,此後的8月5日,投資者開始用腳投票,公司股價連續三日跌停。投資者最擔心的是,現在重組預期已經沒了(公司説,六個月的承諾期限內,公司將不會籌劃重組事項),後面股價還有幾個跌停?

  失敗似曾相識,2010年大股東剛接手就宣佈暫停

  這不是新控股股東入主後的第一次重組失敗。之前的2010年,秦嶺水泥曾經歷過類似的一幕。

  *ST秦嶺2009年一份公告顯示,2009年6月,*ST秦嶺債權人銅川市耀州區照金礦業有限公司以*ST秦嶺不能清償到期債務及有明顯喪失清償能力的可能性為由,向銅川中院申請*ST秦嶺依法破産重整。

  此時,作為“救世主”的冀東水泥出現了。

  2009年8月23日,*ST秦嶺原控股股東陜西省耀縣水泥廠與冀東水泥簽署了《股份轉讓協議》,總價3.34億元將其在*ST秦嶺持有的6266.42萬股股份(佔總股本9.48%)以協議方式轉讓給了冀東水泥。

  此後的2010年5月,該方案獲得相關部門批准。2010年6月,交易完成。交易完成後,加上法院此後陸續劃轉的股份,冀東水泥的持股佔比約29%,成為秦嶺水泥大股東。

  在此之前的5月7日,冀東水泥發佈“資産重組方案”表示,將把其在陜西省的水泥資産以定向增發的方式注入*ST秦嶺,以解決雙方存在的同業競爭,同時也可以提高*ST秦嶺的盈利能力。但不到一個月後的6月4日,與交易完成幾乎同時(根據公告,股份過戶完成是6月3日),公司公告稱,“本次重大資産重組方案尚不成熟”,暫停實施資産注入

  此後,公司又多次被媒體爆出有資産注入預期,但最終不了了之。而至於重組失敗的原因,外界的猜測是,因擬注入資産屬於上市公司冀東水泥,而遭遇分拆難題;再有就是,冀東水泥自身在2010年陜西的水泥資産盈利能力就出現了下滑,對*ST秦嶺的資産重組承諾已難以履行。

  冀東水泥入主後的*ST秦嶺業績也坐上了“過山車”。

  2010年,冀東水泥的入主使得*ST秦嶺扭虧,實現凈利潤3.02億元。緊接著2011年,凈利潤虧損1.66億元。資料顯示,2012年,秦嶺水泥因非主營收入實現凈利潤1112.61萬元,並實現脫帽。但到了2013年,其凈利潤再度虧損1.17億元,這時候秦嶺水泥的資産負債率已高達98.32%;到2014年虧損已經高達2.5億元。

  賣殼後*ST秦嶺命運能否逆轉?

  從*ST秦嶺業績來看,其似乎成為了冀東水泥花錢買來的一個負擔。此時正在尋求借殼的中再生入局了。

  公開資料顯示,中再生是我國最大的專業性再生資源回收利用企業,控股股東為中國供銷集團有限公司。中再生一直謀求通過産業並購,以擴大規模,延伸産業鏈,但其缺乏上市公司平臺,據報道,其2013年起就謀求上市,但至介入*ST秦嶺前未成行。

  此時欲賣殼的冀東水泥與中再生一拍即合。

  賣殼前,冀東水泥2013年減持套現約3100萬元,按照2015年4月21日的公告,冀東水泥以2.75元/股向中再生轉讓的1億股*ST秦嶺已完成過戶,中再生成為了*ST秦嶺第一大股東,加上此次的轉讓價格2.75億元,冀東水泥的成本已經差不多收回。

  截至4月30日,冀東水泥仍還持有*ST秦嶺8500萬股,按4月30日收盤價13.41元/股計算,市值近11.4億元。

  中信建投的一位分析師向新京報記者解釋,通過一系列變更以後,冀東水泥向中再生出讓資不抵債的殼資源,也通過股權轉讓及所持剩餘股權增值賺取了溢價。

  上述分析師稱,股權轉讓完成後,對於*ST秦嶺來講實現了發行股份購買新資産注入公司,進而將避免其退市風險;對於冀東水泥來講,避免了因*ST秦嶺可能退市而導致的投資損失的風險;對於中再生來講,借此次重組成為*ST秦嶺的控股股東後,實現了借殼上市的目的。

  中再生在完成入主後,迅速啟動了重組的步伐。但重組如今失敗了,這是否會影響*ST秦嶺未來的業績?

  目前,*ST秦嶺的主營業務已經變更為廢舊電器電子産品的回收與拆解,公司已從大股東中再生等處收購洛陽、四川、唐山、江西、黑龍江、蘄春、廣東等7家公司100%股權,以及山東公司56%股權。財報顯示,8家標的公司2013年度營業收入合計約為10.9億元,扣非後凈利潤約為1億元。

  但這並非説,公司業績定會“逆襲”。據報道,目前規劃建設廢棄電器電子産品處理企業的總量為121家,其中,中再生的有力競爭對手或是擁有銷售網路佈局的長虹、格力等品牌企業。中再生在管理、行銷等方面恐遭遇勁敵。

中再資環(600217) 詳細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