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證券 > 上市公司 > 正文

字號:  

長虹趙勇被舉報或宣告電漿項目全面潰敗

  • 發佈時間:2015-08-05 07:49: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楊菲

  長虹智慧化前景蒙塵

  一封對長虹集團董事長趙勇的舉報信,將正處於智慧化轉型關鍵時期的長虹集團推至風口浪尖。有業內人士認為,趙勇被舉報背後是長虹集團佈局電漿項目的全面潰敗

  今年以來, 四川長虹 電子控股集團(以下簡稱“長虹集團”)在智慧化轉型的路上高歌猛進,但近日的一封舉報信卻轉移了市場對長虹集團的關注焦點。

  日前,長虹集團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楊學軍採取公開報案方式,舉報長虹集團、長虹股份董事長(長虹集團為長虹股份的控股股東)趙勇涉嫌嚴重濫用職權,造成國有資産重大損失。長虹方面發佈公告稱,長虹集團正組織相關方對舉報情況進行核實。

  中國電子商會副秘書長陸刃波認為,趙勇被舉報的背後是長虹集團電漿佈局的全面潰敗,而在其智慧化轉型的關鍵時刻,舉報信事件帶來的影響或只是短期的。

  鑫昊電漿項目成舉報焦點

  近日,一封署名“楊學軍”的《關於長虹公司董事長趙勇的公開舉報信》(以下簡稱“舉報信”)在網上流傳,引發社會極大關注。

  信中稱,趙勇於2009年6月2日,繞開長虹股份董事會,以長虹股份的名義與合肥新站管委會簽署了《H3項目戰略協作備忘錄》(以下簡稱“H3備忘錄”),該備忘錄事關鑫昊電漿項目的發起、建設以及後續整合等事宜。

  舉報信稱,之後趙勇再次繞開公司董事會,以長虹股份的名義與合肥鑫城國有資産經營公司(以下簡稱“鑫城公司”)簽署了《H3項目委託管理協議》,即H3項目的管理和運營全權委託長虹公司負責。

  按照H3備忘錄約定,長虹方面需要對鑫昊電漿項目實施整合。

  舉報信還表示,趙勇先後在2009年12月20日和2010年10月14日,相繼繞開長虹集團董事會和長虹股份董事會,以工作名義,為鑫昊電漿項目向銀行貸款10億元出具承諾函,以及向徽商銀行合肥新站支行提供了承諾函。

  舉報信指出,H3備忘錄投資總額為20億元,包括10億元資本金以及10億元融資。2012年10月24日,趙勇代表長虹集團與鑫城公司草簽了《電漿項目整合框架協議》及《電漿項目整合框架協議之補充協議》,長虹集團分別以約2億元、3億元和不低於5億元分三個階段接手鑫昊電漿全部股權。

  楊學軍在舉報信中稱,長虹集團完全收購鑫昊,就意味著全部損失均要由長虹集團承擔。按照舉報信中描述,這其中便包括共計20億元投資資産以及10億元銀行貸款。而據了解,鑫昊電漿工廠早就停工,也就意味著工廠無法按照原定經營計劃來實現收益。

  舉報信還表示,趙勇試圖以合肥出讓的優惠土地進行房地産開發,來彌補長虹集團項目收購的鉅額損失,用戰略合作來彌補、掩蓋電漿整合的虧損。

  對此,四川長虹電器股份有限公司(即長虹股份,證券簡稱四川長虹)在公告中回應,稱四川長虹于2015年7月28日發函向控股股東長虹集團問詢,長虹集團書面予以回復稱:該公開報案書確為楊學軍本人發佈;關於該公開報案書涉及的內容,長虹集團正組織相關方進行核實;有進一步的核實結論,將及時告知四川長虹。

  公告還表示,四川長虹目前生産經營正常。趙勇現任長虹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四川長虹上市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等職務,趙勇在正常履職狀態中。

  長虹集團的電漿之殤

  在這封舉報信中,關於合肥鑫昊電漿項目的內容佔據了大半篇幅,對此,記者採訪的多位家電業內人士都表示,這是因為對於長虹(即長虹集團,下同)來説,電漿項目是一個痛苦的回憶。

  “長虹(集團)曾在電漿項目上投入鉅資,希望借此崛起,但投入的時機卻選擇在了電漿日漸西山的時候,結果可想而知,”一位不願具名的家電業人士告訴記者,“長虹(集團)不僅在電漿項目上虧損嚴重,也沒有抓住當時液晶面板的崛起的機會。”

  公開資料顯示,早在2006年,長虹集團就開始了總投資超過20億美元的電漿面板生産計劃,準備大舉進攻電漿市場,其中一條重要的生産線就是虹歐。據四川長虹2014年半年報顯示,其直接持有虹歐61.48%的股權,投資成本達到了17.2億元。

  除了虹歐,安徽鑫昊是長虹集團佈局的第二條電漿生産線。

  公開資料顯示,2009年,長虹集團與合肥新站區下屬的鑫城公司達成協定,由鑫城國資前期投資20億元,從日立引進了一條電漿生産線,建立起安徽鑫昊電漿螢幕件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安徽鑫昊”)。

  而長虹集團對安徽鑫昊的持股比例從2012年的20%增加到50%,到2014年1月7日,其持股比例已經上升到68.75%。

  公開資料顯示,安徽鑫昊截至2012年9月30日的財務審計情況顯示:公司資産總額約24.5億元,負債總額14.8億元,賬面價值只剩下了9.6億元。虹歐也連虧多年,2012年巨虧7.38億元,2013年虧損3.47億元,2014年前8個月虧損3.45億元。

  “2009年,液晶電視銷量徹底反超顯像管電視,更大大超越電漿。”家電行業資深觀察家劉步塵告訴法治週末記者,“電漿在全球的下行態勢已經較為明顯,之後液晶面板迎來了大發展,電漿面板漸漸被市場拋棄。”

  電漿電視在市場不斷下滑,相關企業也相繼撤離。2005年東芝宣佈停止電漿電視研發;2006年新力宣佈退出電漿電視;2007年富士通宣佈停産電漿電視;2008年先鋒表示停産電漿電視;2013年,松下選擇了退出電漿電視;2014年南韓三星、LG方面也先後證實將停止電漿電視和電漿面板的生産。

  “目前市場上幾乎難以看到電漿電視的身影。”家電行業分析師梁振鵬指出。

  長虹集團在去年年底,才開始對電漿放手。2014年11月,四川長虹發公告稱,擬以股權轉讓方式將虧損的電漿業務及資産進行處置和剝離,首個要出售的即是四川虹歐螢幕件有限公司61.48%的股權,接手方為綿陽達坤投資有限公司。

  “長虹(集團)希望借電漿翻身的計劃破滅了,這其實不僅僅是長虹(集團)的失敗,更是整個電漿行業的失敗。”上述不願具名的家電人士告訴記者。

  智慧化轉型是否會受影響

  作為四川首批國企改革試點單位,長虹集團從去年開始在智慧化轉型之路上動作頻頻,在此關鍵時期出現的舉報信是否會影響轉型進程?

  公開資料顯示,2014年起,長虹集團加速推進智慧化戰略,推出CHiQ(奇客)智慧電視、智慧冰箱、智慧空調等一系列智慧新品,並著手佈局智慧家庭。

  今年6月4日,按照四川長虹的披露,長虹集團正式更名為“四川長虹電子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註冊資本由9億元提升至30億元。7月8日,長虹控股公司又高調面向全球市場選聘總經理。

  7月28日,在長虹集團“智慧社區下的智慧家庭戰略合作簽約儀式暨長虹OTO社區生態論壇”上,長虹集團首次向外界披露中國首個完全開放協同“智慧社區下的智慧家庭”服務模式的落地方案。

  “長虹(集團)是一個國企,不能簡單地説舉報信事件對其發展造成的影響是好還是壞。”前文中不願具名的家電業人士告訴記者,“因為涉及到的東西比較複雜。”

  值得一提的是,陷入爭議的趙勇並未缺席7月28日的活動,他在致辭時説:“自2013年發佈智慧戰略以來,我們就‘立足網際網路、面向物聯網’,不斷探索和嘗試,將‘智慧社區下的智慧家庭’作為整體轉型方向,將公司重新定位為‘個人及家庭産品和服務提供商’。”

  “國企改革中涉及到的高層人事新聞往往會對近期企業股價産生影響,但從長遠來看,如果改革是朝著有利企業發展的方向進行的,那麼這些高層人事新聞並不會對整個企業的發展有所不利。”大同證券分析師張誠對法治週末記者表示。

  而中國電子商會副秘書長陸刃波對法治週末記者表示,舉報信短期內對其智慧化轉型會有一定影響,“但長期來看,影響也不會很大”。

  “其實在家電企業中,長虹集團的改革和智慧化轉型是比較慢的。”陸刃波表示,“但其轉型的目標和戰略還是比較提前的,再加上智慧化轉型本身對企業是一個利好,估計舉報信事件不會影響其轉型。”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