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一封舉報信背後的長虹電漿之殤

  • 發佈時間:2015-07-31 09:41: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日前,一封關於董事長的舉報信,一度讓長虹成為業內關注的焦點。從舉報信的內容來看,問題的關鍵在於長虹電漿面板生産線,鉅額投資下最終卻遭遇工廠建成即停産的尷尬局面。透過該電漿事件,可以看到的是昔日彩電老大長虹欲奪回電視“王座”,押寶電漿電視失敗而留下的遺憾。

  從電視“王座”跌下

  早在上世紀80年代,國內彩色電視開始崛起,通過引進國外生産線等自主生産,國內電視逐漸擺脫主要元件依賴進口的局面,進入規模化發展。

  隨後外資品牌逐漸進入中國市場。由於在生産線技術、工藝、功能等方面的落後,國産電視遭遇較大衝擊。為了打破這一局面,1989年長虹率先挑起了價格戰,在全國範圍內全面降價,憑藉低價優勢國産品牌搶回了失去的市場,並使彩電在中國迅速普及。

  也就是在這一過程中,長虹一度是國內彩電市場的絕對領導者。數據顯示,1997年,長虹彩電國內市場佔有率達到了令人驚嘆的35%。

  長虹並不滿足於此。1998年,長虹前董事長倪潤峰實施了轟動彩電業和彩管業的大舉措,收購壟斷國産彩管,希望借此來限制彩電同行,從而實現彩電價格的相對穩定和維持長虹彩電的市場壟斷地位。在隨後的兩年時間裏,長虹的産能不斷拔高,但是銷售卻難以達到預期,導致公司積攢不少庫存。為了打破僵局,長虹在倪潤峰帶領下實施國際化發展,並與美國Apex公司簽訂協議,將長虹産品貼上Apex的牌子打入美國市場。

  通過該策略,長虹在國內外銷量取得較大突破,然而在與Apex公司的合作上,卻出現了問題,長虹不斷地供貨,但是Apex公司卻拖欠款項。這一款項直到2004年7月趙勇接替倪潤峰擔任長虹董事長,也未能收回。

  2004年底,長虹發佈公告,擬對Apex公司拖欠長虹貨款46750萬美元進行壞賬計提,預計最大計提金額為3.1億美元。當時有業內專家預計,僅“彩管收購案”、“Apex壞賬”事件,長虹損失超過了50億元。

  為復興押寶電漿

  在長虹遭遇虧損的同時,康佳、海信、創維、TCL等國産品牌也在崛起。資料顯示,2003年上半年,康佳一舉拿下了國內彩電銷量冠軍。這也使趙勇一上位,便背負著長虹重新崛起的使命。

  就在同一時間點,國內彩電企業也處在CRT向電漿、液晶電視升級的十字路口。最終,長虹選擇了電漿。

  對於長虹的選擇,業內人士認為難言對錯。當時國內正處於“缺芯少屏”的尷尬局面,液晶電視面板主要依賴從日本、南韓等地企業進口,而外資企業輕易不願將液晶面板生産線的技術出售給國內企業。相比之下,當時電漿面板投資和專利門檻較低,建設電漿面板生産線後,便可突破電視核心配件面板受制于外資品牌。

  DisplaySearch中國區研究總監張兵表示,進軍電漿是長虹在當時條件下根據自身情況做出的選擇,是在現實約束下的可行選擇,很難説它是正確或者是錯誤,無論是液晶六代線還是八代線,長虹當時都沒有經濟實力可以推進。

  2006年,趙勇在四川省“工業強省會議”上正式宣佈確定長虹投資方向為電漿屏,並於2007年拋出了20億美元的鉅額投資計劃。

  資料顯示,四川長虹于2007年啟動虹歐公司PDP項目一期工程,規劃總投資6.75億美元,年産PDP模組達到216萬片。截至2013年底,對虹歐的投資達到17.2億元。然而電漿面板生産線建成後,並未給長虹帶來利好,反而拖累了長虹業績。種種因素下,2014年11月,長虹公告稱,擬以6420萬元的價格出售連年虧損的虹歐公司61.48%股權。至此,長虹電漿復興之路徹底封閉。

  電漿生態全面崩盤

  與其説是長虹投資電漿失敗,不如説是整個電漿生態的失敗。

  數據顯示,2010年,全球電漿電視出貨量為1800萬台;2013年,電漿電視只有約1030萬台。家電行業分析師梁振鵬指出,對國內市場來説,如今電漿電視基本上已難見蹤影。

  電漿電視在市場不斷下滑,相關企業也相繼撤離。2005年東芝宣佈停止電漿電視研發;2006年新力宣佈退出電漿電視;2007年富士通宣佈停産電漿電視;2008年先鋒表示停産電漿電視;2013年,松下選擇了退出電漿電視。

  2014年南韓三星、LG方面也先後證實將停止電漿電視和電漿面板的生産。長虹對虹歐公司股權的出售,也被看做是中國彩電對電漿電視的放棄。

  一位不願具名的專家分析稱,電漿的落敗主要是電漿電視企業的技術封閉所導致。以松下為主的電漿陣營在發展過程中採取了保守戰略,行業沒有跟進者。而液晶産業相對比較開放,技術共用,整個行業最後越做越強。電漿的失敗對於長虹來説,無疑是一大遺憾。 事實上,早在上世紀80年代初期,長虹、海爾、聯想、海信等企業便提出“創辦百年”、“百年企業”等口號,而直到今天,時間還尚未過半。雖然長虹在電漿的策略上是失敗的,但是卻並非沒有再度崛起的機會,畢竟長虹如今不僅在彩電市場仍佔據國內市場前五,並完成了白電産業的佈局,在智慧家居發展浪潮中,全産品線的佈局無疑是利好的。至於接下來長虹能否抓住這一輪機遇重新崛起,則由時間來見證。(陳維)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