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8日 星期二

財經 > 證券 > 上市公司 > 正文

字號:  

韶能股份高管回應停産:中間商阻擾燃料運輸車輛

  • 發佈時間:2015-06-17 07:13: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劉小菲

  6月6日,韶關唯一一家電力上市企業韶能股份(000601,SZ)披露稱,受周邊工農關係影響,全資子公司韶能集團韶關市日昇生物質發電有限公司(簡稱日昇生物質公司)燃料供應出現暫時性短缺,暫時停産。《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近日在調查中了解到,遭遇燃料短缺的“煩惱”是生物質發電行業面臨的普遍問題,不過此次韶能股份子公司出現供應短缺或另有原因,據公司一位管理層人員稱,當地有人意圖壟斷燃料供應,使得燃料供應渠道受阻。

  韶能股份相關人士表示,生物質發電項目前景較好,去年已經實現盈利,燃料供應暫時短缺公司也正好進行檢修,並將儘快請求相關政府機構協調解決問題。

  生物質發電項目停産

  根據資料,日昇生物質公司項目是廣東省第一個以農林廢棄物作為燃料的生物質發電項目,裝機2×3萬千瓦(共兩台機組),總投資5.5億元,也是韶能股份在水電業務面臨開發空間有限之後推出的轉型項目,去年7月兩台機組全部投入商業運營。

  根據此前生物質發電項目的可行性報告,該項目地處南嶺山脈南部,生物質資源十分豐富,項目廠址50公里半徑內林業採伐和木材加工廢棄物、林下草灌植物和農作物秸稈等生物質資源總量為342.4萬噸,韶能股份認為當地的生物質資源可以充足保證項目對燃料的需求。

  韶能股份管理層對記者介紹,該電廠通過“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在農村設立了多個收購點,並與當地多個合作社與村集體簽訂了燃料供銷合同,保障燃料供應。據上述管理層估算,電廠每年收購生物質資源費用約為2.5億元,在為電廠的提供供應保障的同時,也能形成各方互惠互利、合作共贏的局面。

  根據韶能股份2014年報,該生物質發電項目儘管在去年4月和7月分別正式投入商用,取得了較好的業績。年報顯示,日昇生物質公司機組平均負荷3.2萬千瓦/臺左右,半年利用小時4267小時,售電總量4.05億千瓦時,營業收入1.93億元,凈利潤1598萬元。

  韶能股份相關人士向記者表示,生物質發電項目陷入停産,主要是由於當地一些中間商藉口污染等因素,阻擾出入電廠的燃料運輸車輛,導致燃料供應陷入短缺,被迫停産。那麼,真相到底是什麼呢?

  停産原因涉及利益協調

  6月13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驅車從韶關市城區出發,約2個小時後抵達日昇生物質公司所在地——韶關市武江區樂園鎮下壩村。

  該生物質發電廠四週被山環繞,電廠正門對面是6號料棚,不過現在已經空空如也了。“去年這個時候,6個料棚都是裝滿了原料的,現在沒有幾個料棚是滿的,因為沒有足夠燃料,現在已經停爐一週了。”日昇生物質公司負責廠區維護的韋師傅告訴記者,“前段時間有幾個當地村民不讓運輸傢具類的廢木材進來,説是有污染,只允許運輸一些樹枝、木屑和樹皮等,完全不夠燒。”韋師傅稱。

  隨後,記者找到了日昇生物質公司旁邊的河邊村一位曾姓村幹部,“過年前的時候,電廠燃燒傢具木製廢料,飄了一些黑色的顆粒物到我們的屋頂,弄臟了村民的衣服和曬制的粉面,我們覺得傢俬材料有污染。”“所以現在主要就是攔截裝運傢俬材廢料的貨車,其他裝運樹枝、樹皮和木屑的車我們沒有攔截。”上述河邊村幹部表示。

  記者隨後採訪到幾位村民和隔壁鄰村烏泥角村的村幹部,他們的説法卻和上述河邊村曾姓幹部大不相同。“5月20日電廠進完最後一批貨物之後,有七八個人想要壟斷這些燃料,從中收一定費用再賣給電廠。”烏泥角村一位村幹部對記者表示,“但是電廠一個月要燃燒近4萬噸材料,平均每噸價格450元,貨款就要1000多萬,這些人想壟斷也沒有那麼多本錢。”他説,於是就有個別村民藉口有污染,攔截貨車。

  “停産主要是因為涉及一些利益問題,當地有人想壟斷電廠供應原料,導致燃料供應受阻。”韶能股份一位管理層對記者表示,“嚴格來説,我們燒的這些材料都是屬於生物質料,傢俬料屬於木材加工廢料等,燃燒排放標準高於國家規定的標準,屬於清潔能源。”

  上述管理層還表示,由於該電廠所採用的是高溫高壓技術,不但不會造成大污染,反而能有效地破解城市垃圾圍城之憂,省去此類垃圾處理所造成的人力物力的耗費。

  “這不單單是韶能股份遇到的問題,是整個生物質發電行業都遇到的問題,因為這種燃料不像煤炭,市場供應充足集中度高,生物質燃料收集和運輸都面臨太零散的挑戰,面臨各方利益協調的問題。”廈門大學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上述韶能股份管理層還表示,此前日昇生物質公司的機器一直高負荷運轉,如今正好可以利用此段時間進行檢修,“接下來將會和當地政府一起協調解決,希望處理好問題,恢復生産。”

  《《《

  行業分析

  生物質發電最怕燃料供應不上

  ◎每經記者 胡飛軍

  近日,韶能股份的轉型項目——生物質發電項目因燃料短缺,陷入暫時性停産狀態,引發市場關注。

  此前凱迪電力(000939,SZ)也遭遇過燃料供應問題,收購的燃料品質差不説,價格也被哄抬,甚至中間商還在燃料中摻水甚至石塊,影響了機組安全運作。《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採訪中發現,韶能股份生物質發電項目遭遇的“煩惱”正是生物質發電行業普遍面臨的問題,做好燃料收購、儲運、管理工作,對生物質能發電企業至關重要,燃料供應也成為生物質發電行業的關鍵。

  燃料收整合行業難題

  “我國生物質發電目前最大的瓶頸是燃料不足,燃料供應是生物質發電項目正常運營的前提,但我國生物質原料存在分佈不集中的現狀,為原料收集帶來巨大的困難。”中投顧問能源行業研究員宋智晨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宋智晨還表示,以農作物秸稈為燃料的生物質發電項目,則由於秸稈體積大、重量輕、不適合長距離運輸等原因,燃料的收購、儲存和運輸均出現了較大問題;此外,生物質發電屬於廢物利用,燃料的燃燒熱值低導致發電效率低,又需要更多的燃料,更加凸顯了燃料供應不足問題。“投資生物質發電項目的企業很多,因為有政府補貼,大家算賬之後覺得划算,但真正投資進去之後,發現主要頭疼的問題還是原料保障問題,這是整個行業面臨的問題。”廈門大學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告訴記者,如何按質按量持續不斷地保障燃料供應,成為生物質發電項目盈利的成敗關鍵。

  實際上,林伯強所言非虛,從事生物質發電項目的企業幾乎都要打一場燃料保障的仗。凱迪電力是國內較早從事生物質發電項目的企業,也是生物質發電巨頭,由於涉足地區廣,其所遭遇的的燃料供應問題堪稱行業的典型。

  凱迪經驗:去仲介化

  “凱迪電力由於各地子公司眾多,也遇到過燃料供應方面的各種問題,現在已經改善了很多。”凱迪電力董秘張鴻健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2014年報顯示,凱迪電力全年實現營業收入28.49億元,同比增長29%,凈利潤為2億元,同比增長217%,扣除非經常損益後凈利潤2.08億元,較上年增加1.86億元,同比增長844%。

  凱迪電力業績大幅增長,原因之一便是其燃料供應體系的完善,使得生物質發電營業收入大幅增長。

  此前,凱迪電力原董事長陳義龍在《經濟日報》撰文稱,由於前期涉足生物質能源的企業認識不足,導致所有發電企業在原料收購上掉進中間商唯利是圖的陷阱,不僅收不到足夠的原料,更收不到高品質的原料。

  陳義龍稱,隨著2012年和2013年企業對原料回收環節的重點整治,現在原料品質明顯提高,人為造假的加水、加沙、加泥巴、加石塊的現象基本根治,原料的價格普遍下降,比整治前的同質原料價下降約100元/噸。

  “韶能股份遇到的問題我們幾乎都遇到過,我們主要的經驗是去仲介化,將中間商去掉,公司自建了多人組成的村級收購站垂直回收體系,直接和燃料供應源頭對接,能夠保證燃料的品質和供應數量。”張鴻健稱,“而且去掉中間商之後,原來哄抬燃料價格的現象也不存在了。”

  “燃料供應確實是生物質發電的關鍵問題,公司還在和各級政府機關協調解決,將會有一個協調的過程,希望最終能夠解決。”韶能股份董秘胡啟金説。

  張鴻健還表示,在解決燃料問題的過程中,也依靠了當地政府動員農民參與燃料收集,維持了較好的市場秩序,“燃料供應的模式我們還在不斷摸索中,相信問題最終都能得到解決。”

韶能股份(000601) 詳細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