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我國實現生物質發電目標任重道遠

  • 發佈時間:2015-03-02 00:31:17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2015走進種植能源新時代——經濟新常態下的可持續發展”論壇日前在湖北武漢召開。記者在論壇上了解到,目前我國生物質發電行業發展遇到瓶頸,實現規劃目標仍任重道遠。

  《國家應對氣候變化規劃(2014-2020年)》中明確指出發展生物 質能,提出到2020年實現生物質發電裝機容量達到3000萬千瓦。按照這個規劃,2015-2020年,我國生物質發電裝機容量需實現18.2%的年均增長率。然而,現實中我國生物質發電行業的發展道路並非一帆風順。

  究其原因,時任龍源電力總經理謝長軍分析認為,生物質發電面臨的挑戰之一是秸稈收集困難。由於電廠分佈過於密集,燃料爭奪戰難以避免,再加上一些中間商抬高價格,使得電廠成本上升。

  國家能源局2012年底下發的《生物質能發展“十二五”規劃》提出,到2015年,生物質發電裝機容量1300萬千瓦、年發電量約780億千瓦時。在這種背景之下,眾多央企紛紛進入生物質發電領域,投資動輒上億元。但好景不長,龍源電力、大唐、華能國電、京能等發電集團2014年陸續出售旗下生物質發電資産。當時媒體報道中不乏使用“碰壁”“尷尬”“跳閘”等詞彙來形容生物質發電行業。

  但當時市場上也有另一種聲音認為,大型央企剝離生物質發電是正常經營調整,生物質發電本應由專業的小公司精細化運作。2月9日凱迪電力發佈的2014年年報數據似乎恰恰印證了這種觀點。數據顯示,公司2014年生物質發電量達到27.99億千瓦時,實現生物質發電收入14.8億元,凈利潤2.12億元,生物質發電營業收入增幅為179.67%,毛利率接近26%。

  凱迪電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林芝告訴記者,生物質發電量較上年翻番,主要是由於燃料供應獲得重大突破。2012年,凱迪電力也曾經因原料短缺而停産。公司燃料團隊以村級點收購和大客戶收購模式為依託,使得發電成本較上期降低,凈利潤較上年大幅增長。

  與此同時,生物質發電未來更廣闊的市場空間也已經清晰。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工業和資訊化部原部長李毅中在論壇上表示,要高度重視和合理佈局我國生物質能源發展,儘快組織制定中長期規劃,針對原料的多樣性,合理分配佈局發電、代煤、造氣、生油等用途,分類使用、物盡其用、能用盡用。

  發改委在去年12月印發的《關於加強和規範生物質發電項目管理有關要求的通知》明確,鼓勵發展生物質熱電聯産,提高生物質資源利用效率。具備技術經濟可行性條件的新建生物質發電項目,應實行熱電聯産;鼓勵已建成運作的生物質發電項目根據熱力市場和技術經濟可行性條件,實行熱電聯産改造。

  中國能源網董事總經理韓曉平在論壇上告訴記者,凱迪電力能夠取得2014年好成績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凱迪電力旗下所有電廠實際上還是熱電聯産,既發電又供熱,實現能源的梯級利用。

  但是,參加論壇的業內人士表示,一家企業對行業瓶頸的突破模式以及商業模式,能否被其他企業複製,能否通過示範輻射效應改變整個行業的低迷狀態,這樣的業績又是否能從個案變成行業共性,還需要時間來驗證。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