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4日 星期一

財經 > 證券 > 上市公司 > 正文

字號:  

中國核電首秀順利測壓大盤 雙巨頭會師引猜想

  • 發佈時間:2015-06-11 09:00:14  來源:環球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劉小菲

  當6月10日早上9點,中國核電此次IPO的正式交易之鐘在上交所的交易大廳準時響起之後不久,交易大廳大螢幕上那一串串迅速跳動的紅色數字幾乎在短短幾分鐘內,將中國核電拉升至“秒停”的漲停板之上。

  6月10日收盤,依然挂單在4.88元這一新股上市首日最高漲幅價之上的買單還依然約為19.635億股,僅這一封板金額便近百億之巨。

  “中國核電上市的連續漲停板,我們期望值是達到近十個。”6月10日午間,上海一家參與其網下認購的基金機構負責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坦言。

  作為A股第一隻純核電上市企業的中國核電,此次掛牌上市一邊為如火如荼的國內資本市場再添熱點,同時其也為核電行業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

  而之前市場所擔心的大盤股來襲對於大盤承壓能力的考驗,在6月10日當天也給出順利過關,滬指僅以0.15%的微弱跌勢完成當天交易,而令人頗感意外的則是在中國核電掛牌之前曾有優異表現的核電板塊似乎“利好出盡”,在6月10日當天並未因中國核電上市的帶動效應而走出一波行情,反而領跌大盤。

  核電雙巨頭會師

  “中國核能電力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登陸資本市場,這是公司發展歷程中的一個重要里程碑,也是一個新起點、新動力。”6月10日,中核集團副總經理、中國核電副董事長俞培根在其上市致辭中表示,中國核電將牢牢把握這一寶貴機遇,力爭早日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領先核電企業。

  中國核電的真正意義上的IPO之旅最早應追溯到2012年, 當年年底,趕在上一次IPO暫停關閘之前,中國核電的有關IPO申請成功向證監會報請並獲得接受,但IPO之閘一關就是一年有餘。而在提出申請三年之後的2015年5月,中國核電有關IPO的批文終於正式核準下發,並於同年6月初完成發行。

  雖然之前中核集團董事長孫勤曾對外坦言,計劃2014年年底前完成核電的上市融資。如今中國核電的上市稍晚于預期,但其在此核電行業正迎來重啟之時完成其與資本市場的嫁接,也可謂恰逢其時。

  顯然2015年是核電重啟的關鍵一年。

  今年3月29日,紅沿河核電廠二期項目正式開工建設,這是日本福島核事故4年來我國首個新核準核電項目正式開工,標誌著我國核電規模化建設正式重啟。而4月15日,國務院核準建設我國三代核電自主創新成果“華龍一號”三代核電技術示範機組,則表明核電重啟已全面提速。

  “到2020年核電設備總投資近3800億元,核電項目重啟後,後續核電裝機規劃的調整以及項目核準及開工的節奏直接影響核電板塊相關投資標的的選擇以及空間判斷。區別於市場,我們判斷,2014年和2015年為已開工核電項目投入商業運營以及新開工項目數量的第一高峰期,十三五內陸核電的放開將打開成長空間且迎來第二高峰。”申銀萬國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

  而隨著中國核電的正式掛牌交易,這也標誌著中國的核電雙巨頭也都雙雙完成上市,最終會師于資本市場。

  早在2014年年中,當中國核電還在A股門前苦苦排隊,其競爭對手,即中國核電雙巨頭之一的中國廣核集團旗下的中廣核電力(01816.HK)卻傳出消息其即將先行一步,借道H股完成産業與資本的嫁接。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超過90%的核電站處於中核集團和中廣核集團這兩大核電巨頭的掌控之中,他們不約而同決定選擇在2014年前後儘快將旗下核電資産打包推向資本市場。

  2014年12月10日,中廣核電力利用其H股的優勢率先登陸資本市場。據公開資料顯示,公開資料顯示,中廣核此次在H股發行88.2億股,凈集資額238億港元。

  “2014年和2015年兩年,無論對於中核集團還是中廣核集團而言,都是關鍵時期。”一位中核集團的負責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坦言,按照存量數據測算,要完成國家有關規劃佈局,未來五年內,中國需再開工建設40台核電機組,至少需投入6000億元。而對於總計市場佔有率超過90%的中核、中廣核而言,必將是這一系列投資的主角。

  “我們近年投資的資金需求在千億以上。”上述中核集團的負責人士坦言,“核電站建設過程中,業主需先投入20%資本金,其餘才能使用銀行貸款。故只有IPO募資資金到位,後續的投資項目可立即展開。這百億的資金才能成為撬動其餘千億投資的杠桿。”

  除了發展投資需要,國資委的央企資産監管紅線也成為中核集團和中廣核集團急於融資突圍的主因之一。按國資委規定,央企的資産負債率如超過75%,必須對其投資行為進行嚴格監控,這兩大核電集團的資産負債率都已接近75%,若不上市融資補充資産,其今明兩年勢必將超過國資委紅線。

  而近期即將登陸資本市場的核電企業還不僅僅只有這兩家。

  5月22日,證監會披露了中國核工業建設集團(下稱中核建)的擬上市申報材料。

  八大板塊的暢想

  “説此次是中核集團整體上市並不準確,這只是整體上市的第一步。中核集團旗下目前經過重組整合後,共分有八大業務板塊,而此次準備上市的資産屬於其中一塊。”在此次中國核電IPO發行之前,一位接近於中國核電大股東方——中核集團的知情人士曾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如此表示。

  早在在2012年,即此次中國核電IPO計劃正式實施之時,中核集團便通過業務重組構建起八大業務板塊體系,這在其內部稱之為“6+2”板塊規劃,其中分別為核動力、核電、核燃料、天然鈾、核環保工程、核技術應用、非核民品、新能源

  “相比較其他同類型競爭企業,中核集團的最大優勢在於其擁有從核燃料、核電裝備到核電站的全産業鏈。”上述接近於中核集團的知情人士坦言,隨著核電站項目不斷落成,在經營過程中,核燃料成本佔大頭,而目前中國核燃料主要是中核集團掌握,且其擁有進出口獨營的權利。

  而除此之外,中核集團方面將軍工與民用業務的成功分離,較好地實現了股份制多元化改造,有利於其改善自身負債狀況和推進企業進一步高效良性發展,對其走出國門走向世界提供有力支撐。

  “中國核電之所以備受市場追捧,除了其為近5年來最大的一隻産業大盤股外,再加上核電行業的整體環境向好之外,其本身的資産品質和後續的想像空間也是最主要的原因。”上述參與認購的基金機構負責人士解釋道。

  據公開資料顯示,此次中國核電IPO發行時,其申購的凍結資金達1.69萬億元,創下此番IPO重啟以來單只新股凍結資金之最。而在一個月前其過會之初,市場對其分析認為參與其申購的資金僅在4000-6000億之間。

中國核電(601985) 詳細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