蟄伏三年,中國核電再出發。7月25日,國家能源局召開新聞發佈會,會上在分析上半年能源形勢的同時,明確山東榮成、福建漳州和廣東太平嶺核電項目核準開工。
記者了解到,山東榮成、福建漳州及廣東太平嶺核電項目,分別歸屬為國家電投、中國核電(601985.SH)及中廣核(1816.HK)三家核電巨頭旗下。其中,山東榮成項目在各方面已全面具備開工建設條件;福建漳州項目的工作已經準備就緒,只需要等待國家核安全局頒發建造許可證;廣東太平嶺項目的多項工程也已經開始陸續招標。
“我們這邊工作已經做得差不多了,一發許可證就可以開工。雖然具體時間很難預計,但應該不會很久。”8月1日,中國核電董事會辦公室相關人士對記者表示。
最近,中國廣核(003816.SZ)IPO過會後閃電核準發行。7月31日淩晨,公司發佈招股意向書等多份公告,擬募投總額150億元。如果順利成行的話,公司將創下今年A股企業IPO募資額的最高紀錄。
根據公司招股説明書,本次上市募集的資金中,30億元將用於投資陽江5號、6號機組,80億元用於投資防城港3號、4號機組,其餘將用於補充流動資金。
實際上,早在今年5月份,中國核電的78億元可轉債也已正式上市發行,募集資金將用於流動資金的補充,以及田灣5、6號機組和福清5、6號機組的建設。據國家能源局數據,截至2018年底,我國在運核電裝機44645兆瓦。其中,中廣核佔比54%,中國核電佔比43%,兩家公司合計佔比高達97%。
業界專家認為,發展核電是中國能源安全戰略不可缺少的一環。隨著政策和資本的“雙箭”齊發,國內核電産業重啟後,無疑將迎來新時代下的高速發展。
核電重啟加速
“外界可以認為,政府核準重開就是中國核電行業重啟的標誌。因為項目核準意味著國務院常務會已經允許了這個項目的開工。”當天,上述中國核電董事會辦公室相關人士告訴記者。“但是整個過程中還有各個部門的管轄,建造許可證就是最後一步,只要有證,我們就可以開始最後的核島澆灌混凝土。按照正常流程,距離完工預計需要60個月左右。”
此前,受2011年日本福島核電站洩露影響,國內的核電項目審批曾一度放緩腳步,自2015年核準8台新建機組後,行業更是經歷了三年“零審批”狀態。如今,政策的推力成為了核電行業的第一個加速器。在這樣的大前提下,2019年政府及各大龍頭企業的多個動向,似乎表示著這一充滿潛力的新能源行業即將迎來復蘇。
記者了解到,上述項目共計6台機組均為核電第三代技術。根據中國核電發佈的公告,其漳州項目工程現場“四通一平”等準備工作已完成,施工前準備工作正在有序推進,正在等待國家核安全局頒發建造許可證。當天被問及福建漳州資金渠道時,前述中國核電董事會辦公室相關人士向經濟觀察報記者説明,“項目資金來源一般都是公司資本金和銀行貸款二八分”。
同日,記者從中國電力招標網上發現,中廣核旗下的廣東太平嶺核電廠在7月31日發佈了一期工程路網二期工程的招標公告,項目內容主要包括施工道路、排水溝、給排水管網、電纜溝和路燈、交通標識標牌、道路劃線等項目,工程計劃今年9月30日開工,總工期12個月。
資本市場助推
乘著政策的東風,核電資本市場也迎來了新一輪發力。中國廣核在7月25日順利過會後,僅歷時一天便拿到證監會IPO核批,可謂閃電發行。根據招股説明書,公司擬發行50.5億股,募投總額150億元,其中30億元將用於投資陽江5號、6號機組,80億元用於投資防城港3號、4號機組,其餘將用於補充流動資金。
陽江5號、6號機組裝機容量均為1086兆瓦,採用 ACPR1000技術。ACPR1000技術為百萬千瓦級二代改進型技術,具備第三代核電主要安全技術特徵,並滿足了日本福島核事故後中國設定的最新核安全法規要求。其中,防城港3號、4號機組裝機容量為1180兆瓦,採用的則是”華龍一號”三代技術路線。
而陽江5號、6號機組分別已于2018年7月及2019年7月建成投産;防城港3號、4號機組項目已獲得國家核安全局頒布的民用核設施建造許可證,計劃于2022年建成投産。中國廣核公告表示,此次發行將為公司建立境內直接融資平臺,借力資本市場拓寬融資渠道,為各項業務擴展獲取資金支援。
為獲取進一步消息,記者將採訪提綱發至中廣核官方郵箱,並多次致電公司指定相關負責人,截至發稿時止均未得到正面回復。
實際上,早在今年5月份,中國核電也上市發行了價值78億元的可轉債。根據公司公告,募集資金中23億將用於流動資金的補充,24億用於田灣5、6號機組建設,31億用於福清5、6號機組建設。田灣核電站是中國與俄羅斯迄今為止最大的技術經濟合作項目,其中5、6號機組裝機容量1118兆瓦,採用中核M310二代加堆型,預計將在2021年年度進入商用。
福清核電5、6號機組裝機容量為1150兆瓦,作為第三代核電“華龍一號”全球首堆示範工程,福清核電5、6號機組打破了“首堆必拖”的慣例,自2015年5月開工以來主要里程碑節點均提前完成。按計劃,福清核電5號機組熱試將在10月16日前開始,明年1月將實施首次裝料,明年7月投入商運。6號機組將於8月中旬完成主控室可用,明年4月計劃冷試,11月首次裝料,2021年投入商運。
資本和政策相輔相成之下,核電行業正在步入良性迴圈的軌道中。一位不願具名的上海知名投資機構人士表示,“政府積極支援核電産業的發展,使得資本市場更有信心,同時核電具備較好的ROE和現金流,也為A股投資者提供了更多的投資選擇。”
核電市場潛力巨大
華泰證券分析師王瑋嘉認為,目前,中國已成為煤炭資源凈進口國,同時原油對外依存度也處於高位,且由於石油供應國地區戰亂等不穩定因素,中國石油輸入在量和價兩個方面面臨的風險增大,中國能源安全面臨的挑戰將日趨嚴峻。核電作為可再生能源,可完全規避油氣能源的進口安全問題,是推進能源安全戰略不可缺少的一環。
相關研報顯示,從發電量數據來看,根據BP、世界核協會等權威機構披露資訊,2018年核電發電量佔全球全口徑發電量的比重為10%,其中法國的核電佔比最高,達到69%,美國、英國、俄羅斯核電發電量在本國總發電量中佔比約在17%-18%。而中國核能行業協會參與編制的《中國核能發展報告2019》顯示,2018年中國核電發電量為2865.11億千瓦時,約佔全國累計發電量的4.22%。
國家能源局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發電設備平均利用小時數為3862小時。其中,風電、水電、火電、核電發電設備利用小時數分別2095小時、3613小時、4361小時和7184小時,核電發電設備利用小時數遠高於其他電源利用小時數。
Wind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發電設備平均利用小時為3862。其中,風電、水電、火電、核電發電設備利用小時數分別2095小時、3613小時、4361小時和7184小時,核電發電設備利用小時數遠高於其他電源利用小時數。
不難看出,我國核電發電量絕對值雖然大,但核電發電量佔比在國內全口徑發電中依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我國經過30多年的發展與積澱,核電産業的國産化程度逐步提升,技術已經逐漸成熟,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已經具備自主智慧財産權,海內外都擁有巨大發展前景。”上述投資機構人士向記者解釋道。
在“一帶一路”沿線中,有28個國家計劃發展核電,規劃機組126台總規模約1.5億千瓦,憑藉“華龍一號”和CAP1400雙輪驅動,目前中國核電與中廣核的“走出去”項目進展順利,未來還將拓展更多海外市場。
與此同時,儘管核電行業復蘇勢頭初顯,部分問題依然存在。“2015年後,我國核電審批進入斷檔期,核電産業鏈相關企業面臨經營困難、人才流失等問題,對我國核電産業未來的持續、健康發展産生了一定影響。”前述投資機構人士對記者表示。“從條件來看,我國核電三代機組仍處於發展初期。現階段,三代核電技術造價仍較高,盈利能力不高,需要規模化後才能提高盈利能力。此外,還存在一些細節問題,比如備選的沿海核電廠址的資源減少,後續需要向內陸核電發展等。”
值得關注的是,我國《電力發展“十三五”規劃》曾明確提出,到2020年全國核電裝機達到5800萬千瓦,在建規模3000萬千瓦以上。根據目前在建項目情況,2020年我國在運核電裝機量或將低於5800萬千瓦,而且由於近三年未核準新核電,2020年要實現3000萬千瓦的在建目標,也存在難度。
但可以肯定的是,隨著國家核準重新開閘,資本逐漸入局,未來核電項目設備招標及開工進度將進一步提速,中國核電市場將展現巨大潛力。
(責任編輯:李春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