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潤光伏九次以“不知悉”逃責 投資者準備維權
- 發佈時間:2015-02-16 07:47: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劉小菲
被指“耍手段”助力大股東及高管高位套現的海潤光伏(600401)近日正式遭到證監會的立案調查。不過,被調查的海潤光伏卻似乎很冤枉,在回復上交所的問詢函中接連使用了九次“不知悉”或“未知悉”以自證清白,而被忽悠多次的市場投資者卻顯然不相信上市公司“知悉體”的説法,同時有投資者已經開始為維權索賠做準備。
耍手段遭證監會調查
在公司發佈全年巨虧8億元業績報告前,公司前三大股東及部分高管紛紛提前“跑路”,更有三大股東聯合提出高送轉預案後第二大股東再度高位減持。而據粗略統計,在今年1月期間,海潤光伏前三大股東和四位公司副總裁累計套現約30億元。海潤光伏大股東及高管們自導自演的一場開年大戲從一開始就受到了市場投資者的普遍關注,而昨日該公司又公佈了劇情的最新進展,即公司遭到了證監會的立案調查。
公告顯示,公司在2月13日收到了證監會的《調查通知書》,而被調查的原因則是涉嫌存在資訊披露違法行為。同時,公司還表示證券監管機構已對相關主體在公司股東提議資本公積轉增股本預案前後是否涉嫌內幕交易啟動核查。在今年1月23日,該公司前三大股東楊懷進、九潤管業、紫金電子提議2014年度利潤分配及資本公積金轉增股本預案為每10股轉增20股,而在公司的高送轉方案出爐後不久,上述三大股東中的九潤管業便在1月27日、28日套現約5.5億元。
在南方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師楊德龍看來,雖然公司在回復中表示不涉及違法違規,但是證監會的立案調查利空仍將對股價造成很大的負面影響。因而,在今日股票復牌後,仍存在一定的股價下行風險。
“知悉體”遭質疑
在發佈遭遇立案調查公告的同時,公司還回復了前不久上交所發出的問詢函。需要注意的是,公司全文中共陸續使用了九次“不知悉”或“未知悉”以自證清白,而公司的“知悉體”在被市場投資者調侃的同時也遭到了質疑。
在核查楊懷進、九潤管業和紫金電子三大股東是否在減持公司股票前已知悉公司2014年度業績的問題中,上市公司連續用了三個“未知悉”表示核查對象不知情。按照各核查對象給出的説法,三位股東獲得公司業績的情況也各有不同。其中,楊懷進是通過公司常務副總裁張永欣在1月26日的彙報工作了解的年度業績,九潤管業是在1月30日下午通過郵件獲知公司業績,紫金電子董事長則是通過公司公告的方式了解到的,而三位股東的減持時間均發生在其得知公司業績之前。“只是核查對象的一面之詞,三大股東如此精準的踩點減持怎麼解釋?”北京一位投資者如是説。
而公司在回答上述三大股東在提議高送轉方案時是否知悉年度業績時,使用了第四次“不知悉”。同樣,在回答董事會在同意高送轉方案時成員是否已知悉公司2014年度業績的有關情況時,公司再次使用了第五個“不知悉”。而在監事會與獨立董事對該事項給出的獨立調查結論中,獨立董事和監事會共使用四次“不知悉”,認為上述三大股東在減持前“不知悉”公司業績,在提高送轉議案前“不知悉”公司業績。至此公告中的九次“知悉體”全面亮相,全面否認了市場的質疑。
而上海一位證券法律師則提出了質疑,認為在提高送轉預案時,提議人表示是“基於公司未來發展需要並結合海潤光伏2014年實際經營狀況”,而這顯然是自相矛盾的,既然結合實際經營狀況就必定是清楚公司2014年經營業績的,如果不知道,那麼説結合實際經營狀況是不是屬於虛假陳述?
律師已啟動維權徵集
而據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在被證監會立案調查後,有關海潤光伏投資者的維權徵集活動已經啟動。
“打電話過來諮詢海潤光伏事件的有十多名投資者。”上海傑賽律師事務所律師王智斌説。在王智斌看來,海潤光伏主要涉嫌的違規行為包括虛假陳述和內幕交易。而在虛假陳述中又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公司在三季報中信披不完整。“公司在三季報中並未做出業績出現大幅變動的提醒,然而後來卻突然出現業績大變臉,涉嫌在三季報中虛假陳述。”王智斌説。公開資料顯示,公司在三季報中顯示公司虧損4730萬元,而並未做出重大業績預警,但在1月30日,公司發佈業績公告稱,預計2014年虧損8億元。公司涉嫌虛假陳述的另一個表現為高送轉預案的推出。上述三大股東在推出高送轉預案的原因中表示是“為了積極回報股東,與所有股東分享公司未來發展的經營成果”。而在王智斌看來,這涉嫌對投資者進行誤導,“推出高送轉讓投資者對公司的發展前景充滿預期,然而緊接著就是一個預虧公告”。
而公司的內幕交易則主要是指上述股東利用資訊優勢做出的股票減持。不過王智斌表示,目前對於公司內幕交易的認定比較困難。因為從公開資料來看,很難判斷內幕資訊形成的時間以及高管、大股東們拋售的時間。
“等證監會做出正式的處罰決定之後,投資者才能進行正式的維權索賠。如果證監會認定公司是虛假陳述的話,勝訴概率很大。但如果是內幕交易的話,則索賠勝訴的概率比較低。”王智斌如是説。據其介紹,由於目前缺少內幕交易的司法解釋,因而在司法實踐中尚未出現內幕交易案件索賠勝訴的情況。不過,從證監會大部分一年時間出認定結果來看,到時候可能立法能進行完善,而投資者也可以更好地維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