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證券 > 上市公司 > 正文

字號:  

斯太爾溢價24.5倍收購虧損資産 押寶碳酸鋰項目

  • 發佈時間:2015-02-16 07:28:12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劉小菲

  2月6日斯太爾公告,擬以1.53億元收購青海恒信融鋰業科技有限公司51%的股份,進軍新能源領域。然而,收購標的才剛剛成立不到一年,且目前仍然處於虧損狀態。

  轉型之後的斯太爾(000760.SZ),開始了其在新能源産業方面的佈局。

  2月6日,斯太爾發佈公告稱,擬以1.53億元收購青海恒信融鋰業科技有限公司51%的股份,進軍新能源領域。然而,奇怪的是,收購標的才剛剛成立不到一年,且目前仍然處於虧損狀態,收購該標的公司到底能為公司帶來多大業績貢獻值得懷疑。

  此外,此次投資溢價高達24.5倍,遠遠高於目前新能源行業15倍溢價的平均水準,斯太爾下重金收購該公司意圖何在?

  收購虧損資産背後

  2月6日,斯太爾發佈公告稱,公司全資子公司斯太爾動力(江蘇)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斯太爾江蘇”)擬利用1.53億自籌資金對青海恒信融鋰業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恒信融鋰業”)進行增資,並實現控股(佔51%股權),正式進軍新能源領域。

  據了解,恒信融鋰業成立於2014年3月,公司註冊資本為1875萬元。據公告顯示,公司實際控制人為陳偉,持有公司80%的股權。

  資料顯示,恒信融鋰業主營業務為鋰、鉀、硼、鎂鹽湖資源産品的研究開發、銷售。對鹽湖資源的綜合利用、技術研發和新材料應用。

  截至2014年12月31日,恒信融鋰業經中興財光華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夥)審計的總資産1573.95萬元,凈資産1474.22萬元;2014年度經審計凈利潤為虧損25.78萬元。

  為何上市公司會收購對於一個剛剛成立,且仍處於虧損的公司呢?其主要原因是什麼?

  理財週報記者致電上市公司證券辦,相關工作人員對此回應稱,主要考慮到被收購公司業務是新能源領域,這是公司未來的發展方向。該人士進一步表示,“選擇該公司是我們經過多方調研的基礎上決定的,主要看中其未來的成長空間。而且該公司的青海滷水提鋰技術是國內獨一無二。現在國內用的都是沉澱法,或者是礦石提鋰技術,都比較傳統比較老的方法。”

  據了解,鹽湖滷水提鋰技術的優勢在於,一方面其提取成本比較低,另一方提取出的碳酸鋰純度比較好。據了解,目前國外有80%的都是採用的鹽湖滷水提鋰技術,但是由於目前國內鹽湖提鋰技術不成熟,鹽湖提鋰成本會比較高,因此不常使用。

  不過對於上述工作人員所稱該公司採用的滷水提鋰技術具有唯一性的説法,有業內人士對此表示質疑。“青海提鋰技術肯定不止他一家的,目前採用該技術的有很多,比如天齊鋰業西藏礦業等。”

  據了解,天齊鋰業在去年8月曾以3.11億元投資日喀則扎布耶20%的股權,日喀則扎布耶屬富鋰碳酸型鹽湖,蘊含著相當數量的芒硝、天然鹼、鋰、鉀、硼等多種礦物質,是國內已知硼砂含量最多、同時也是具有超百萬噸級的鋰礦資源的超大型鹽湖。這次收購將使得天齊鋰業開始涉及滷水提鋰,成為“礦石提鋰+滷水提料”兩方面的巨頭。

  溢價近25倍惹質疑

  此外,這次收購給出的高溢價也讓市場頗為吃驚。按照此次收購公司估值3.76億元計算,此次斯太爾收購恒信融鋰業的溢價高達24.5倍。

  一位新能源行業分析師對此表示不解,“太誇張了,不知道怎麼想的。目前新能源行業內PE平均就15倍左右吧,溢價近25倍就很高了。”

  與之可相對比的是之前天齊鋰業收購銀河鋰業國際100%股權。由於恒信融鋰業今年將投資年産電池級碳酸鋰1.8萬噸的生産線。而銀河鋰業的主要資産銀河鋰業江蘇在被收購時擁有年産1.7萬噸碳酸鋰的生産線,與前者産能相當,因此兩者具有可比性。

  據了解,去年8月份天齊鋰業以交易價格1.22億美元(約合人民幣7.56億元)收購了銀河鋰業國際100%股權,而當時天河鋰業的交易凈資産為3.16億元,溢價率為140%。而據了解,銀河鋰業江蘇在當時擁有國內唯一全自動化生産的先進設備和裝置。因此兩相比較,恒信融鋰業的確溢價高於同行業水準。

  值得注意的是,恒信融鋰業在被收購之前還進行了一次股權轉讓,據公司出具的項目估值報告披露,恒信融鋰業在2015 年1 月26 日進行了一次增資,其中陳建華出資300萬元,佔註冊資本的16.00%,黃曉峰出資75萬元,佔註冊資本的4%。按此計算,恒信融鋰業當時的估值僅為1875萬元。短短10天時間內,公司估值竟翻了近20倍,著實讓人難以理解。

  此外,目前恒信融鋰業仍然存在尚未完成規模化生産的風險。公司在公告中聲稱,鋻於目前試生産線僅能完成鋰鎂分離環節,而濃縮和沉鋰等均只在實驗室演示成功,未來規模生産存在産品品質和穩定性風險。公司方面表示將採取一定應對措施以分散風險。即採用兩期增資的模式,第一期支付增資款6000萬;待2015年4月30日前完成在當前試生産線上安裝調試濃縮和沉鋰裝置,能夠穩定生産出電池級碳酸鋰成品後,産品品質和穩定性風險得到充分評估並確定後支付第二期增資款9300萬元。

  業績現反轉跡象

  據了解,目前斯太爾已經發佈2014年業績預告。根據該預告顯示,公司2014年歸屬於上市公司凈利潤預計為950萬元-1100萬元,比上年同期上升179%-223%。基本每股收益為0.02元至0.017元,而上年同期僅為0.006元,相比也略有增長。

  據該公告披露,公司當期業績大幅增長的主要原因在於專有技術對外許可産生的收益,以及柴油發動機樣機的銷售方面的提升。

  此外,在2013年底非公開發行完成後,斯太爾開始全面推進柴油發動機國産化進程,1月完成對武漢斯太爾100%股權收購,吸收了奧地利斯太爾在高端柴油發動機領域的技術儲備;5月生産基地正式落戶常州,為柴油發動機大規模批量生産提供了保障;10月底,一期一段標準廠房改造完成;11月中旬,M14和M16兩條SKD生産線組裝完畢,初步具備了生産及裝配的能力;11月底,首批國産化樣機正式下線並點火成功。

  不過據了解,公司的柴油發動機國産化方案又一次延遲。上述證券部工作人員對此回應稱,主要受技術的溝通、資金到位、國家宏觀政策的變動。目前的情況是兩條生産線已經建成,但是還沒有批量化生産,但是已經有樣機銷售,對業績有一定貢獻。

  實際上,公司自2013年底重組完成後,公司的業績逐漸改善。據公司2014年第三季度報告顯示,公司當期營業收入為5.79億元,同比增長18.2%,扣非後歸屬於上市公司的凈利潤為91.19萬元,同比增長1059.22%。

斯太爾(000760) 詳細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