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聆訊質詢委員會取代發審會 註冊制跨出實質一步

  • 發佈時間:2015-03-27 05:35:52  來源:今日早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陳娟娟

  ■市場消息

  聆訊質詢委員會取代發審會 註冊制跨出實質一步

  記者從多位投行人士處獲悉,註冊制推行工作首先從改革發審會開始,現在的證監會發審會屆時將由深交所、上交所各自組建的聆訊質詢委員會取代。

  原則上“聆訊質詢委員會”不審核首發企業上報的材料,只對提供的材料進行“形式性審查”,不進行“實質性審查”,這也是參考香港市場採取的措施。

  聆訊一詞本屬法律用語,係指案件在公開審訊前,法庭進行的各項中途聆聽與訴訟各方的陳述。聆訊一般都在內庭形式進行,與案無關人士不得列席。

  聆訊在香港股市裏面的含義就是隨時等著被聯交所質詢。

  按照香港聯交所的規定,對擬上市公司只進行“形式性審查”,不進行“實質性審查”。意思是只審核申報材料是否符合上市條例關於資訊披露的要求,是否存在非正常關聯交易等等,而不審核上市公司應不應該上市——當時的香港創業板是很寬鬆的,只要你有兩年的經營記錄,只要公司治理看上去還可以,只要有保薦人願意保薦,只要你的股票發行前有足額的認額,就可以發股票了。

  “內部的説法是,無論如何,今年5月份就要將發審會解散,IPO受理和審核下放到交易所。”一位證券公司分管投行的副總裁透露。

  據悉,因為註冊制的真正落實尚需《證券法》的修訂實施,所以在具體的操作中還會有諸多的過渡舉措,比如説滬深交所聆訊委員會審核通過了的項目,發行批文依然會由證監會下發。

  “此舉一來可以控制兩個交易所各自的審核節奏,還可以整體上控制發行節奏和發行規模。”一位投行人士分析説,還可以調節滬深兩個交易所因為發行數據多寡引發的競爭。

  值得留意的是,滬深交易所早先就已開始大規模進行招聘,涉及人才包括法律、財務等各個方面。

  一位前發審會委員介紹,首發審批權下放到交易所後,原來的發審委委員也將全部解散,滬深交易所將組建新的聆訊質詢委員會。

  可靠消息來源稱,質詢員構成主要包括交易所專員、高校學者、會計師事務所和律師事務所等,還會增加相關行業的專家。

  多位投行人士透露,IPO審核權下放後,現在在發審委排隊候審的企業也會相應的到滬深交易所去排隊候審,新報企業也相應地報送到滬深交易所,不會引發新報企業中斷或存量排隊企業加速放行的情況。

  “雖然説不進行實質性的審查,但我估計初期肯定還是會很嚴格,甚至會超越發審會。”一位投行老人預測説,因為交易所剛接手,誰都不想出現異動,鬧出些不好的事情來。 據證券時報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