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上市國企半年考:牛市行情助部分公司扭虧

  • 發佈時間:2015-08-17 03:32:51  來源:新京報  作者:張泉薇 朱星  責任編輯:王文舉

  一份關於中海油“停發半年獎金”的通知,令國有企業當前的處境再次成為輿論熱點。隨著半年報進入密集披露期,各家國企上市公司上半年的“光景”開始逐一暴露在人們的視野中。上市國企上半年日子過得怎樣?根據同花順提供數據,三成國企利潤降幅逾20%。

  中報“好看”,員工降薪

  中報進入密集披露期,各家國企上市公司隨中報傳達出的聲音大多充滿“正能量”:“調整結構”“降低成本”“實現扭虧”等出現在大多數上市公司中報中。根據財政部的描述,中央企業運作呈現出四個明顯的特點:一是整體效益逐月向好。二是多數企業效益穩步增長。三是運營成本逐步下降。上半年,中央企業營業成本同比下降8.9%,銷售費用下降8.9%,企業面臨的成本上漲壓力得到緩解。四是運營品質持續改善。

  根據國資委已公佈的數據來看,2015年上半年,央企業績表現大有回暖之勢:1-6月,中央企業累計實現營業收入11萬億元,實現利潤6428.4億元,全部中央企業中,盈利企業佔到90.9%。

  財政部稱,上半年,中央企業主要經濟指標走出了一條企穩向上的軌跡,特別是二季度以來經濟運作趨穩向好,盈利能力持續回升。一是國有企業利潤降幅持續放緩。1-6月國有企業利潤降幅(-0.1%)比1-5月(-3.3%)收窄3.2個百分點,比1-2月、1-3月、1-4月分別收窄21.4、7.9和5.6個百分點。二是地方國有企業利潤繼續保持增長態勢,比上年同期增長8.2%。三是煤炭、鋼鐵行業扭虧為盈,有色行業繼續虧損。其中煤炭行業實現利潤6.2億元,鋼鐵行業實現利潤8.3億元,有色行業虧損44.6億元。

  新京報記者根據同花順數據統計,截至8月13日,在兩市已經披露中報的195家國企上市公司中,業績虧損的有42家,佔已披露業績國企上市公司的總數約為1/5;這一比例與2014年同期相比顯得“樂觀”不少。

  “國企年報的情況從紙面上看起來好看,並不代表經營狀況改善,或者大環境改善了。”國資研究專家祝善波告訴新京報記者,與去年同期相比,國企上半年財報“漂亮”多是得益於今年上半年A股的牛市,“可以説是股市的繁榮一定程度上粉飾了報表;從市場和大環境來看,國企所面臨的情況應該是更加嚴峻。”

  財政部官網6月份消息顯示,國有煤炭、鋼鐵、有色行業因費用降低及投資收益增加等因素,5月份實現利潤27.4億元,環比增長254.8%。

  漂亮的半年度報表之下,國企人的日子是否比去年更好過?

  近日,中國石化公佈了2015年第二季度業績預報,公司預計2015年第二季度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相較于2015年第一季度增長1000%以上。

  在中石化某地方油田擔任管理崗位的秦弘(化名)告訴新京報記者,從去年下半年以來,員工績效工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我去年之前還能拿3500(月薪),現在到手就只有2800。一線工人更加微薄。”

  祝善波告訴記者,既然報表不代表真實的經營狀況,大多數國企員工的待遇相比之前並無好轉,而越來越多的國企選擇降薪裁員。“一是因為利潤水準難以為繼,二是為了響應國家關於國企高管降薪的政策。”他説,“國企都是講政治的,老總降,副總就必須降,副總降薪,部門也就跟著降,一級一級降下去,日子都不好過了。”

  近20家盈利企業利潤下滑超50%

  雖然與2014年同期相比國企經營業績讓投資者“樂觀”,但記者發現,很多盈利企業的凈利潤也在下滑。

  在盈利的企業中,利潤同比下滑超過50%的也很多,包括中房地産空港股份(主營建築施工、園區開發建設、房地産開發)、深物業A(主營房地産開發及經營、物業管理、物業租賃)、國統股份(主營建材)、昊華能源(主營煤炭開採和銷售)、盤江股份(主營煤炭生産、銷售,煤炭伴生資源綜合開發利用)、西部礦業(主營有色金屬、稀貴金屬、資源勘探投資)、西部黃金(黃金、鉻礦石、鐵礦採選)、北礦磁材(主營磁器件、稀土、合金材料、化工材料)、湖南天雁(主營汽車零部件)、西昌電力(生産開發電力産品及發、供、用電設備)、置信電氣(主營非晶合金變壓器等)、海南椰島(主營酒類、房地産,該公司稱上半年著力提高庫存去化率,但房地産整體銷售情況依然緩慢)、*ST廣夏(下滑97.55%,酒及酒精飲料)、浙江震元(醫藥批發和零售、醫藥製造)、沙隆達A(主營農藥、化工産品、醫藥産品)、博瑞傳播(傳媒)等。

  同時,還有企業由盈轉虧,其中包括西安飲食(下滑233.7%,公司稱,上半年餐飲業特別困難)、長春燃氣(同比下滑273.97%,公司稱原因之一是由於房地産下滑造成安裝工程利潤下降),華東科技(同比下滑235.45%)等。記者還發現,有的企業把業績由盈轉虧歸於了資産重組不順利。博通股份凈利潤同比下滑592.79%,該公司主營教育業務,公司稱,業績下滑原因之一是,其2014年下半年啟動籌劃重大資産重組事項,之後又因重組擬置入資産不符合相關規定而終止了籌劃重組,該事項對於公司主營業務發展帶來不利影響。

  從上述下滑企業也可以一窺當前中國經濟的週期特點及各行業産能過剩、供需不平衡狀況。

  扭虧減虧手段各不同,有的靠炒股和政府輸血

  在目前已披露中報的195家國企上市公司中,也不乏之前虧損,本期實現“逆襲”扭虧或減虧的企業,仔細查閱中報發現,這些企業扭虧或減虧方式可謂五花八門:炒股扭虧者有之,政府輸血者有之、靠地吃租者有之、省吃儉用者更有之。

  以申華控股為例,今年中期,申華控股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9.9億元,同比增加4.14%;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為5484.47萬元,同比大增167.79%,去年同期,申華控股虧損8091萬;但仔細觀察發現,該公司扣非凈利潤依然為-1.73億元,同比擴大。而其業績之所以取得如此飛躍,並非來自主業經營狀況的顯著改善,公司中報顯示,炒股收益才是公司本期主要的業績支柱。得益於今年上半年A股的牛市,申華控股從中大賺一筆。通過轉讓可供出售金融資産取得投資收益約為1.39億元。除此之外,來自政府的補助也是盈利貢獻的主要組成部分,中報顯示,報告期內公司取得政府補助8654萬元。

  西安旅遊與之情況類似。報告期內,持有交易性金融資産、交易性金融負債産生的公允價值變動損益,以及處置交易性金融資産、交易性金融負債和可供出售金融資産取得的投資收益為219萬元,政府補助金額為66萬元。在此助益下,當期西安旅遊以900萬元的虧損額實現了減虧。上年同期,西安旅遊虧損1283萬。

  除了炒股和政府幫扶這兩種常見途徑,也有上市國企通過“勒緊褲腰帶”等方式換來一份減虧的中報。

  深桑達A表示,2015年上半年之所以能夠減虧,主要是“公司在資源整合及成本管控方面的努力”,與此同時,主業為通信技術的深桑達A,還通過“增加物業出租面積,合理提高租金水準”獲取收益;濱海能源在中報裏表示,公司減虧得益於“政府補助增加”和“用於購買商品的支出減少”;農發種業表示,公司中期利潤扭虧的主要原因是,所屬農牧分公司本期“將其六環南土地及附著物整體出租”,從而取得“土地及設施使用費凈收益約800余萬元。”

  近日,上市航運業國企中國遠洋發佈了中期業績預告,上半年公司利潤與去年同期相比,扭虧盈利約達數十億元。其子公司有員工向記者透露,今年年初公司便下達通知實行了降薪,幅度達四分之一。

  除此之外,有多家國企上市公司員工向記者反映,去年下半年到今年上半年,公司對在職員工實施了降薪或變相減員等降低成本的措施。最近,虧損大戶中國鋁業有分公司被爆料對不到退休年齡的職工進行“內退”。

  “困難戶”把持續虧損歸於大環境

  記者根據同花順數據不完全統計,在目前中報披露虧損的42家國企上市公司中,大多數是“績差”隊伍中的老面孔,這些公司或在上個年度甚至更早之前已陷虧損,或至少早已走上下坡路。

  截至當前,中報“虧損王”的頭銜暫時被國投新集奪得。中報數據顯示,2015年上半年,國投新集凈利潤虧損9.13億元,虧損額度居國企榜首。與自身去年同期相比虧損進一步擴大:2014年上半年,國投新集凈利潤虧損6.47億元,2014年全年,國投新集巨虧20億元。對於此次中報業績繼續虧損的原因,公司給出的原因是“由於煤炭市場形勢持續下行、煤價大幅下跌、銷量減少所致。”

  以煤炭為主業的神火股份也是持續虧損的代表。上半年,神火股份虧損2.88億元,去年全年虧損3.47億元。公司在中報裏將虧損歸因于宏觀經濟和市場環境:“受國內宏觀經濟增速放緩、産業結構調整、行業産能過剩等多重因素影響,公司主營産品煤炭市場需求減少,價格繼續大幅下降”。

  情況類似的還有虧損排名同樣靠前的滄州大化,該公司以生産和銷售化肥等化工産品為主業;公司中報顯示2015年上半年虧損2.34億元,值得注意的是,該公司此次半年虧損的凈利潤超過了2014年的全年虧損額:2014年,滄州大化凈利潤虧損1.92億元。2013年時,滄州大化業績已經出現超過50%的滑坡。

  公司解釋,此次中報虧損的原因是“主要産品市場價格下滑,報告期內尿素裝置生産時間較短,尿素産量較低造成。”

  據記者梳理數據發現,在中報虧損額居於前十位的公司中,5家公司屬於持續虧損:國投新集、神火股份、滄州大化、華菱星馬天利高新這5家皆是在上一年度甚至更早之前就出現虧損;而虧損額前十位榜單中剩下的5家公司——柳鋼股份天山股份華菱鋼鐵雲煤能源岳陽林紙,則是在2014年甚至更早之前就已經進入凈利潤大幅下滑的通道。但不可否認,神火股份同比去年中報,虧損額收窄。

  虧損仍呈現行業特徵

  雖然上半年A股的繁榮使得不少上市國企的中報得以“美化”,但仔細對照已公佈上半年業績的公司報表,仍然能夠從中總結出行業特徵:近年來低迷的行業,今年上半年也持續低迷。這些虧損大戶多集中在煤炭開採、鋼鐵冶煉、化工、石油天然氣等行業。

  在記者整理出的“凈利潤下滑幅度前十位”上市國企名單中,煤炭、有色金屬、鋼鐵等行業赫然在列;而在“虧損額前十位”上市國企中,煤炭、鋼鐵、化工行業上市公司分走其中7席,它們分別是以煤炭為主業的國投新集、神火股份和雲煤能源,以鋼鐵為主業的柳鋼股份和華菱鋼鐵,以化工為主業的滄州大化和天利高新。

  來自煤炭行業數據顯示,截至今年4月,全國煤炭國有和國有控股企業全面虧損;中煤協統計的90家大型煤企虧損4.4億元,2014年同期,數據顯示90家大型煤企仍有217.7億元的盈利。前五個月,全國原煤産量同比下降6%;全國煤炭銷量同比下降8.8%。煤價年內累計跌幅超百元,華北、東北多數省份煤炭行業整體虧損。來自中信建投的數據顯示,從上半年五大煤炭集團經營情況看,1-6月份,五大集團利潤較去年同期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平均下降幅度約67%。

  而鋼鐵行業的數據則顯示,上半年,大中型鋼鐵企業主營業務預計虧損216.8億元,增虧167.68億元;虧損企業43戶,佔統計會員企業戶數的42.6%。

  一位不願具名的鋼鐵行業人士告訴記者,他們公司內部領導在開會時就曾表示,“鋼鐵行業前兩年還是寒冬期,今年已經進入冰凍期。”

  據了解,早在2011年的時候,國資委就提醒央企,“要準備三到五年的寒冬”。當時,國資委領導表示,“中國經濟經歷了持續三十年的高速增長之後,開始進入一個緊縮時期,央企要做好3至5年過寒冬準備。”

  “但是客觀來講,這些傳統國企的好日子其實並沒有完全過去。”國資研究專家祝善波告訴記者,如今很多國企仍然在吃“四萬億刺激政策”遺留的紅利。

  “4萬億刺激政策掩蓋了國企的很多問題,到目前為止,這個影響還沒有完全消化完,很多機制陳舊、結構落後的傳統國企還在從中受益”,祝善波説,“對於多數傳統國企而言,可能真正的寒冬還沒到來。”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