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A股需要熔斷機制 市場並非完全有效

  • 發佈時間:2015-09-15 08:36:00  來源:中國經濟週刊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楊菲

  中國證監會負責人近日就下一步如何維護股市穩定和改革發展等問題發表談話,內容包括加緊研究制定實施指數熔斷機制方案。

  熔斷機制是一種源於美國的新型市場保護機制,其作用在於,一旦股市價格波幅觸及事先規定的某一水準,交易隨之自動暫停以防投資者過度反應。A股現今考慮引入熔斷機制,是充分借鑒境外成熟市場經驗、不斷完善資本市場管理制度的具體體現,其合理性體現在:

  首先,市場並非完全有效,更何況,當代金融市場巨大的外部性,決定了身為市場看護者的現代政府不可能對市場失靈聽之任之,因此,這也是為什麼即使是在相對成熟完善的市場中,只要行情驟升驟降可能演化為系統性風險,市場監管者通常都會相機出手、適當干預的原因所在。

  其次,A股市場“新興加轉軌”等基本特徵,決定了A股市場內在穩定機制遠欠成熟,以散戶為主的投資者結構很容易導致盲目跟風、過度反應等集體非理性行為,因此,這就要求A股市場管理制度從實際出發,更為注重平抑價格過度波動。

  第三,在目前各類平抑價格舉措中,熔斷機製作為一種事先預設的風控措施,比之事後補救措施更有利於在市場上先期形成穩定預期,是一種符合市場化、法治化取向,行之有效的管制制度,可以把穩定市場、修復市場、建設市場等多元目標有機結合起來,進一步培育公開透明、長期穩定健康發展的資本市場。

  第四,立足當前,拉長縱向視線來看,中國的金融穩定,至少在目前階段,仍有賴於較為嚴格的金融管制,而這種狀況從大趨勢來看,遲早要更替為更開放、更自由格局下的更高水準動態均衡(其實這一輪股市調整,就已經大量摻雜進股指期貨、融資融券等新增變數),因此中國股市有必要未雨綢繆,加速建立完善各類風險防控體系,通過包括引入熔斷機制在內的制度改進與創新,盡可能適應並且降低這一過程中的不確定性和潛在風險。

  第五,立足中國,擴大橫向視角來看,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很重要的後發優勢之一就在於可以通過技術、管理等知識模倣與引進,取得先發者歷經長期實踐取得的經驗,譬如熔斷機制。熔斷機制自1987年問世以來,近三十年間幾經完善且不斷擴大適用範圍。以其為一個鏡鑒,中國完全可以並且應該針對自身薄弱環節,多快好省地進一步利用後發優勢,彌補監管漏洞,提高管理水準。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近期發生的A股市場異常波動,再一次暴露出新興市場普遍性的市場不成熟、制度不健全、監管不適應等問題。而且這些問題,僅憑現有的漲跌停板限制等措施並不足以完全應對。因此,本著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一貫原則,A股市場有必要通過加緊研究制定實施指數熔斷機制方案等不間斷的制度改進與創新,夯實市場基礎,提高市場效率,不斷推動金融與經濟相互適應、相互支撐。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