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0日 星期三

開閘首周表現平平“滬港通”行情為何讓人跌眼鏡

  • 發佈時間:2014-11-24 07:50:00  來源:人民網  作者:周小苑  責任編輯:陳娟娟

  備受矚目的滬港通開啟後並未出現預期的火爆局面,投資者對滬港通“前熱後冷”的表現使得滬股通和港股通的成交額連日萎縮,呈現“北溫南冷”態勢。對此,港交所主席周松崗表示,滬港通起步平穩最為重要,小步快走好過總邁不出那期盼中的大步。專家也認為,滬港通對中國股市意義重大,成交清淡只是暫時現象,未來市場將逐步恢復常態。

  開閘首周表現平平

  11月17日正式開通的滬港通一週以來表現差強人意,不僅未能呈現市場期盼的“秒停”走勢,反而受到滬港兩市投資者的“冷遇”。儘管在開通當日的首秀中,香港投資者提前用完了滬股通130億元的投資額度,但內地投資者似乎卻對港股通並不感冒,105億元的額度中只用了17.67億元,開通首日就呈現出“北熱南冷”的局面。

  而隨後幾天,滬股通與港股通更是雙雙縮量,由“北熱南冷”轉變為“北溫南冷”。開通次日,滬股通只凈買入48.45億元,港股通只凈買入8億元;第三日的交易額繼續縮減,滬股通只買入26.2億元,港股通更是只買入2.6億元。4個交易日後,滬股通3000億元總額度還剩2785億元人民幣,港股通則剩下了2470億元,累計只用了30億元人民幣。

  對此,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對本報記者表示,這種所謂的“前熱後冷”,實際上是兩地投資者的理性回歸。香港股市原本就是一個自由開放的國際市場,它不會因為每天新增內地投資者100多億元的投資額度就會暴漲。相反,內地股市雖是一個相對封閉的投資市場,但有著近30萬億元的總市值,它也不會因為每天有著100多億元額度的香港投資者進來就會暴漲。

  “不捧場”緣于缺乏了解

  對於兩地投資者對滬港通“不捧場”原因,市場普遍認為,一方面對A股來説,由於前期連續反彈使得市場有回調的意願,經濟持續下行的壓力也制約了A股的反彈高度,因此香港投資者觀望情緒普遍較濃;另一方面對港股來説,由於滬港兩市的制度設計、投資者理念的不同,再加上恒生指數仍處於下降通道影響,內地投資者也不願盲目出手。

  “滬港通開通之初遇冷也是很正常的。”在財經評論員皮海洲看來,對於兩地的投資者來説,認識對方的市場還需要時間。尤其是內地的投資者多以個人為主,了解與熟悉香港股市需要更長的時間。此外,為迎接滬港通的到來,滬港兩市都提前對滬港通概念股進行了投機炒作,滬港通的通車正好為滬港通概念股的逢高出貨創造了機會。因此,基於回避投資風險,避免高位接貨,在滬港通開通之初投資者選擇觀望無疑是正確的投資策略。

  雖然都受冷遇,但是滬股通和港股通卻存在不小的溫差。對此,董登新認為,目前的滬港通只是兩地市場的“有限”開放,不僅額度小,而且投資標的主要以大盤股為主。由於香港投資者以機構為主,他們相對偏好大盤藍籌股;與此相反,內地投資者以散戶為主,他們更偏好炒小、炒新。此外,香港股市處在階段性高位,而內地市場仍處在牛市起步階段。因此,滬港通初期出現暫時的“北溫南冷”的現象也是很正常的。

  釋放金融共贏信號

  事實上,滬港通的遇冷只是暫時現象。隨著時間的推移,滬港通制度的進一步完善,內地與香港兩地的投資者更加了解和熟悉對方市場,滬港通的交易會逐步走向正常。

  “現在有了滬港通,將來還會有深港通,甚至還會有兩地‘期貨通’、‘期權通’,這是香港與內地市場互聯互通及一體化制度安排的必然結果。”董登新表示,滬港通釋放出一個重要的信號,它標誌著兩地金融市場已開始進入了一個“資源整合、互利共贏”的新時代。這不僅有利於提高兩地市場的國際地位和影響力,而且還將成為人民幣國際化的助推器或加速器。從長遠來看,滬港通對於加速內地股市的改革進程也會大有幫助。香港股市的“慢牛短熊”、估值習慣、投資理念以及“按季分紅”的股利政策,都會對內地投資者及上市公司産生重要的示範作用和導向功能。

  不過,董登新強調,A股市場本輪長週期慢牛,與滬港通沒有必然的直接聯繫,它是經濟轉型、産業升級的戰略紅利釋放出的一種正能量。即便沒有滬港通,A股長週期慢牛也是不可阻擋的大趨勢。但長週期慢牛新格局要求投資者必須轉變舊思維,並要有足夠的耐心和平常心。周小苑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