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詳解滬港通:或為A股“引水”七八萬億美元

  • 發佈時間:2014-11-10 08:22:19  來源:青島電視臺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王文舉

  “今天來這裡,本來是要講滬港通初期的交易規模,現在暫時講不了了,因為還沒發生。”李小加的開場白,引來全場善意的“哄笑”。眾所週知,預熱了大半年的滬港通,驟停在了無數人預期中的開通時點上。

  11月7日,首屆大梅沙中國創新論壇在深圳舉行,出席論壇的港交所總裁李小加是焦點之一。

  李小加説,中國的基礎經濟已經全球化了,但作為“上層建築”的資本市場還基本上是封閉的,這樣最吃虧的是中國,所以資本市場的雙向開放必需且無可避免,唯一的問題是怎麼做,“一紙命令就徹底放開”是不現實的,滬港通就是基於此背景設置的一個探索方案。

  李小加認為,過去幾十年對中國來説是個資本進口的過程,對外貿易、FDI(外商直接投資)和資本市場都在做“從外面拿錢進來”這件事,香港在其中起了很大作用,現在這樣的事情基本結束了,需要進行一次巨大的轉型,香港也要對這一轉型做出反應。

  “現在中國的銀行資産差不多有22萬億美元,資本市場的市值才4萬億美元,美國這兩個數字差不多各是17萬億~18萬億美元,是1:1的關係,我們是1:5的關係。這意味著我們的資本市場不能給如此大規模的國民財富帶來真正的投資和發展機會,錢基本都在銀行裏面,A股市場50%的利潤是銀行的。”李小加説。

  “這個一定要改,一定會改。”李小加説,這引出中國資産如何“走出去”的問題,同時,外國的資産也很希望投到世界上最後一塊處女地——中國A股市場,這樣就面臨一個“請進來”的問題。但無論“走出去”還是“請進來”,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因為兩邊的法律法規、市場結構、交易習慣等都存在巨大差別,趨同的過程必以五年十年計。“這是我們等不起的,我們希望在兩個市場暫時的差別底下,實現互聯互通,雙向開放。”李小加説。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監管層設置了一套被李小加形容為“轉換器”或“翻譯機”的交易機制。就是以上海和香港兩個證券交易所及背後的結算公司為對手方,儘量把兩個市場“區別”裏邊的90%,在兩個交易所和結算公司之間加以消化,剩下“實在不能改變”的東西,再交由雙方“互相適應”,有了這套機制,進出境的投資者雖然實際上只有兩個——滬港兩地的證交所及背後的結算公司,卻把中國千萬個投資者帶到了全球市場,也把世界各地的投資者引入了中國。

  李小加詳細介紹了滬港通的幾大特點:第一,只設置一個撮合器,一個價格發現中心,本地市場的訂單全部電子路由到上證所,撮合全在上海,這樣不會造成A股市場出現兩個中心。

  第二,每天閉市後,由雙方結算公司先進行結算,買的多了結算錢,賣的多了結算券,因為一個市場的買賣量基本是相等的,這樣每天跨境的清算結算量將非常小,“有可能一分錢都不過境,卻實現了市場的國際化。”

  第三,投資于滬港通的資金是封閉運作的,不能洗錢也不能出境。中國內地投港股的錢只能以港股的形式存在;外國人投資A股的錢,只能以A股形式存在,不能進其他市場,包括房地産。這對於中國的監管來説至關重要,也是它能獲批的重要原因。

  第四,滬港通的迴圈是人民幣迴圈。進來全是人民幣,出境也必須是人民幣,這也就使得人民幣從貿易結算貨幣真正變成了世界舞臺上一個大規模的投資貨幣,而只有走向大規模的投資貨幣以後,才有可能最終走向儲備貨幣。“所以滬港通對人民幣國際化將是一個巨大的機會,將可能從質上帶來人民幣新的發展機會。”李小加描述道。

  最後,滬港通的監管是完全對稱的,中國證監會和香港證監會,“雙方都要幫助對方”,這對投資者而言是個有力保障。

  對於滬港通的“錢景”,李小加十分樂觀。他認為,這將帶來“世界最大規模資産的一次重新平衡”。李小加預計,上述22萬億美元的銀行資産將大規模地向資本市場轉移,其中的七八萬億美元可能會流入A股市場,使得A股市場的體量在未來五到十年獲得巨大增長。

  “這只是滬港通邁出的很小一步,但它將給我們帶來無限的想像力。”李小加説。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