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寶能係攪動資本洋流:持股萬科市值達420億

  • 發佈時間:2015-12-07 07:41:23  來源:新華網  作者:徐銳 郭成林 夏子航 朱楠  責任編輯:郭偉瑩

  萬科昨晚答覆本報記者稱,“公司股票是公開交易品種,買賣公司股票是股東自身的決定,非公司所能干預,公司亦不宜就此發表任何評論。公司的責任在於為全體股東創造價值,保護每位股東的利益,無論其持股的多少。”

  萬科在公告中強調,公司認為第一大股東雖然發生變更,但公司目前仍不存在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

  一場蓄謀已久的“入侵”,在一輪地産股的“混戰”中,將萬科推到浪尖。

  2014年3月,萬科總裁鬱亮在公司春季例會講話中,曾公開表露出對“野蠻人敲門”的擔憂,且順勢提出了事業合夥人制度,欲構築“防禦工事”。彼時的鬱亮或許沒有想到,他口中的野蠻人,竟來得如此之快、如此之猛:就在最近短短六個交易日,“寶能係”豪擲近百億資金再度瘋狂搶籌萬科,20%的持股比例已顯著超過華潤(15.29%),正式登上第一大股東之位。

  此時,外界更為關注的是,已砸下數百億資金的“寶能係”未來會否調整上市公司管理層架構,進而逐步控制萬科?而以鬱亮為代表、曾言“要拿出勇氣和力量去戰勝野蠻人”的萬科職業經理人團隊,未來會否有反擊的手段?而數月前曾通過增持方式欲保第一大股東之位的華潤,未來是否也有進一步行動?

  當前的事實亦不由令人想起往昔的一幕——面對著來勢洶洶的“寶能係”,21年前的“君萬之爭”會否再度上演?未來的萬科,又將是誰的萬科?

  “寶能係”攪動資本洋流

  資金準備到位後便不計成本快速買入,對於萬科,“寶能係”似乎志在必得。而萬科這艘地産巨艦,在資本洋流中,還能前行在原來的航道嗎?

  萬科12月6日晚的一紙公告,揭開了近期公司股價連續異動的“謎底”。據披露,“寶能係”旗下的鉅盛華通過資管計劃,在11月27日至12月4日期間大舉買入5.49億股萬科A(佔總股本的4.969%),增持完成後,鉅盛華及其一致行動人前海人壽合計持股規模達到22.11億股,對應持股比例增至20.008%,正式取代華潤成為萬科第一大股東。

  也正是在11月27日至12月4日期間,萬科股價出現放量大漲,短短六個交易日內漲幅達31%,區間成交量為21.59億股,反觀“寶能係”購股數便佔據上述成交規模的四分之一,而以17.527元/股的區間加權均價計算,“寶能係”本輪增持共計耗資逾96億元。

  以大股東為目標,此番大舉“圍獵”萬科,“寶能係”乃是有備而來。就在11月18日,“寶能係”向萬科發出權益變動通知時,其當時持股比例為15.04%,而萬科彼時則強調華潤股份持股比例為15.29%,故大股東未發生變化。殊不知,此時的“寶能係”已開始籌備後續作戰計劃。同樣在11月18日,鉅盛華對外宣佈進一步“集權”前海人壽,將持股比例由此前的20%增至51%,實現了對後者的絕對控股,由於前海人壽持有萬科6.66%股權,寶能係此舉則進一步錨定了該部分持股權益。

  此後,鉅盛華在11月24日至26日期間又相繼與泰信基金、南方資管、西部利得基金簽訂資管計劃合約,相關資管計劃即用於投資萬科A股股票。明細來看,南方資管旗下的四項資管計劃自11月27日起輪番進場搶籌萬科,共計買入4.35億股;隨後泰信、西部利得基金下屬資管計劃則在本月3日、4日出手增持,分別購入8270萬股和3100萬股。整體增持過程快速、連貫、有序。

  在鉅盛華昨日晚間同步披露的權益報告書中,其依舊表示“本次增持是出於對上市公司未來發展前景的看好。”但不得不提的是,以萬科A4日收盤18.98元/股的股價計算,“寶能係”投資萬科累計持股市值已高達420億元,如此鉅資佈局會甘心只做財務投資者嗎?

  “‘寶能係’在投資萬科過程中一路高舉高打,無視成本增持而放棄低吸策略,給人感覺絕非是單純的財務投資者;但若想強勢介入萬科經營運作,其難度也不小,因此我們也不清楚‘寶能係’的最終目的是什麼。”多位券商分析師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達的觀點都比較類似。

  然而從近年來相關案例來看,險資大舉佈局地産股儼然已成為一種“潮流”:不止是萬科,從此前的生命人壽、安邦保險爭相舉牌金地集團;到安邦旗下和諧健康保險舉牌金融街;到國華人壽舉牌天宸股份;再到最新的陽光保險舉牌京投銀泰等,皆屬此類。

  一位曾對房企實施舉牌的險資負責人先前對記者表示,萬科等國內大型房地産商對險資而言的確具有吸引力,而收購資金也不是大問題。“比如動用200億資金來撬動2000億的資産,這實在是個好買賣。”在該人士看來,房地産是險資鍾愛領域,也是金融板塊的重要載體和橋梁,險資可大筆投資實現資源配置,也可借機培育養老地産産業,還可以對接高端客戶,可謂益處多多,但前提是要擁有一定的話語權。

  不過,對“寶能係”乃至前海人壽而言,面對著萬科成熟的職業經理人團隊及背後華潤等股東的默默支援,若想擁有話語權似乎唯有以“資本”開道,以股權來換取話語權。

  一個不易忽視的細節是,此番上位萬科後,“寶能係”表示:在未來12個月內暫無改變上市公司主營業務的計劃;同樣在未來一年內沒有對上市公司資産進行出售、合併等計劃。但對於會否改變萬科董事會或高管構成,會否對可能阻礙收購上市公司控制權的上市公司章程條款進行修改?“寶能係”給出的答案都是“暫無”。如此模糊的表態,是否意味著“寶能係”未來還會有更進一步動作?

  一貫強勢的管理層

  面對強行上位的“寶能係”,萬科方面昨晚答覆上證報記者稱,“公司股票是公開交易品種,買賣公司股票是股東自身的決定,非公司所能干預,公司亦不宜就此發表任何評論。公司的責任在於為全體股東創造價值,保護每位股東的利益,無論其持股的多少。”

  看似書面化答覆的背後,實則透露出萬科現任管理層的態度,即“寶能係”雖成為第一大股東,但在公司眼中與中小投資者並無差異。而回看萬科過往的股權演變過程,儘管華潤穩坐第一大股東之位,但萬科實際是由上市公司管理層主導,這從其董事會構成便可見一斑——王石[微網志]、鬱亮等元老級人物一直主導經營大局。

  事實上,面對著股權結構高度分散的局面,對於“野蠻人敲門”的預期,萬科管理層早在一年多前便有警覺,並推出事業合夥人制度改革加以防備。

  2014年3月,萬科春季例會上,總裁鬱亮做出了題為《事業合夥人》的主旨講話。

  彼時,鬱亮從萬科“3·30”事件説起,再提及KKR的收購案,從而描繪出“野蠻人”目標公司的共性特徵:一是股票價格較低;二是有巨大的資源和價值潛力;三是自己過得很舒服(高薪);四是沒有動力去充分發掘自己的資源和價值。

  “‘野蠻人’來萬科敲門是很正常的,‘野蠻人’會怎麼行動呢?如果能成為大股東,獲得絕對控制權,這是最簡單的,如果不能獲得絕對控制權,可以通過股東大會、董事會來搗亂,比如投反對票、利益要挾等等。面對已經到府的野蠻人,我們必須要拿出勇氣和力量去戰勝它,我們必須掌握自己的命運。”鬱亮曾説。

  基於此,鬱亮強勢推動萬科進行事業合夥人制度改革,作為其發展、管理及分享的新機制。“我們通過事業合夥人機制,要能夠在未來十年裏把萬科的舞臺越做越大;而它將徹底改變我們的管理方式,卻不僅僅是一個獎勵制度;我們希望通過事業合夥人機制,更好地解決投資者和員工之間的利益分享問題。”鬱亮解釋。

  鬱亮特別強調,事業合夥人制度就是要讓萬科人掌握自己的命運。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