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投研報告成"稀缺資源" 券商賣方模式瓶頸待破
- 發佈時間:2016-03-10 08:54:58 來源:中國證券報 責任編輯:李喬宇
不少資深的證券研究從業人員認為,從2003年開始至今,整個賣方分析師行業在快速擴張的同時,實際上經歷了極大變化,從研究週期的縮短、服務對象的轉變到研究價值的定價,分析師為適應環境的變化,而形成形色各異的生存模式,既有為獲得超額資訊而在內幕交易上大做文章,又有根據市場情緒隨意調整思路來迎合資金,還有憑空想像、閉門造車來大做文章、賺取市場眼球,整個投研行業生態在一定程度上出現了扭曲。
早在2011年,安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高善文就賣方分析師行業的現狀進行批判性闡述稱,“由於國內投資者對評判股票買賣的時間尺度僅在6個月到一年間,形成了投資管理人短期排名的行業規則和文化,迫使行業從價值投資向趨勢投資進行轉移,來為短期的股價波動提供可靠的指引。”在高善文看來,這種行業的巨變,一方面造成了 研究報告的品質一降再降,導致市場捕風捉影、觀點雷同、論證草率多,另一方面也形成了形式各異的服務方式,從而形成“賣方研究買方化、買方行為短期化”。
值得注意的是,在當前的投研氛圍下,賣方機構的投研報告也越來越難獲得買方機構的認可和信任,“現在很多券商發佈的投研報告,研究深度和參考價值實際上並不高,調研不紮實、成文潦草、邏輯也並不令人信服,很多研究報告並不能落地到投資上去。”深圳一位基金經理坦言,賣方分析的參考價值在於其研究數據是否紮實可靠、邏輯是否縝密、觀察公司和行業的角度是否深刻或有獨特見解,這些要素才是比較關鍵的,“賣方研究的重點不是股票而是公司,但目前來看,有深度的 行業研報或公司研究,並不比十年前的多。”
在業內人士看,隨著未來行情的變化和市場需求的改變,券商賣方研究的模式可能面臨新的挑戰和變化,一方面行情的走弱, 基金公司自身難保,加上市場出現的普遍信任危機,未來可能令券商分倉佣金收入存在不小變;另一方面,不少券商研究所內部也開始將第三方排名剔除在考核指標要求外,強化對自身投研專業人才的培養。據悉,一些中小券商研究所已經開始進行內部轉型,通過股權激勵方式來留住人才,同時向新三板市場研究領域進軍。
機構發佈的2015年中國證券研究行業調查報告顯示,未來買方需求的變化有望推動賣方研究服務模式突破。未來 保險 、私募、 銀行 、信託、QFII等各類機構投資者均會在較長時期內保持超常規發展的趨勢,機構投資者結構仍處於巨變之中。面對這些日益增長的分散、多元化、小規模的客戶需求,原有的賣方研究運作機制轉型與創新也將臨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