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1日 星期二

財經 > 證券 > 券商動態 > 正文

字號:  

眾多券業高管在公司巔峰時刻離職 究竟所為哪般?

  • 發佈時間:2015-10-29 08:33:55  來源:中國青年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楊菲

  近段時間,券商高層人事變動尤為密集。特別是持續三個月的股市巨震之後,讓一向“高大上”的金融業,特別是證券行業成了人事變動高危區,一股高管離職風潮正在券商行業涌動。

  且隨券商中國記者先看一組統計:

  2015年9月16日,國海證券副總裁兼財務總監彭思奇辭職;9月29日,國泰君安副總裁顧頡離職,其夫人也隨同其從國泰君安辭職;10月8日,開源證券總經理王兆華辭職,仍擔任該公司董事;10月14日,東興證券副總經理高健辭去了其副總經理以及在該公司及控股子公司兼任的一切職務;10月22日,東北證券總裁楊樹財辭職,但繼續擔任該公司董事長一職。

  而這些,僅僅是1個多月以來券商高層人事變動。這其中有一個明顯特徵,即佔比不低的高管是在公司成功上市後黯然離場。

  今年新上市2券商高層多震蕩

  據券商中國記者梳理髮現,2015年上市的4家券商當中,有國泰君安、東興證券今年處於高層人事變動的多事之秋。

  2月26日在上交所掛牌的東興證券,其高層人事變動勁爆之處在於,該公司上市還未“滿月”時,公司即宣佈董事長辭職。業內曾有分析稱,董事長陳江旭早就近退休年齡,若他在公司上市前退休,招股説明書等大量資料均需做出修改。或許,正是基於此種原因,才會在東興證券上市不足月時即宣佈離職退休。

  恰恰又是東興證券,在10月14日,副總經理高健辭去了副總經理以及在該公司及控股子公司兼任的一切職務。

  再看看人事變動更加頻繁的國泰君安吧!

  早在去年6月初,此前已擔任國泰君安總裁10年之久的陳耿,因“個人問題”向該公司提出辭職。

  陳耿離職時,業界紛紛猜測誰會是總裁的熱門人選,彼時顧頡便是之一。

  很多人都猜錯了答案。

  楊德紅于2014年9月初從上海國際集團“空降”至國泰君安,接棒“陳耿”,擔任國泰君安總裁一職。此前楊德紅擔任上海國際集團副總經理一職。

  事情並沒有止于總裁的變動。

  此後,國泰君安在上市前的4月23日,出現另一則更加重磅的高管人事變動。該公司董事長萬建華離任,赴證通公司做董事長。隨即,新任國泰君安黨委書記、總裁僅8個月的楊德紅開始擔任國泰君安董事長。

  上市也未能使得國泰君安的高層變動暫告段落。

  上市後的7月20日,上海市委組織部發佈市管幹部提任前資訊公示,國泰君安現任副總裁王松被擬任為國泰君安證券總裁。9月初,國泰君安內部發文公示,副總裁顧頡已經提交辭呈。

  國泰君安高層變動頻繁並非個例,2014年也是高管變動高發期,曾有9位上市券商“掌門人”發生過變動。

  離職高管多分管核心業務

  券商中國記者統計發現,近期離職的券商高管所分管業務多為公司核心業務,諸如,經紀、資管、投行業務。

  於今年4月登陸新三板上市的開源證券,總經理王兆華堪稱是助推公司上市的功臣之一,就在開源證券在成功登陸三板、成為第三家新三板上市券商的半年後,老將王兆華離職。

  王兆華于2008年起,便在開源證券前身的陜西開源證券經紀有限責任公司擔任總經理。隨後,伴隨著該公司的改制和業務範圍的擴大,王兆華一直擔任開源證券總經理,直到今年10月8日離職。

  無獨有偶,國泰君安董事長萬建華的離職又一則案例。

  今年4月離職赴任證通公司董事長的萬建華自上任以後便全力擔負起國泰君安上市的重任。作為“銀聯之父”的萬建華可謂是大力地推動了國泰君安的創新業務以及網際網路金融的發展。

  此外,國泰君安副總裁顧頡亦是在公司擔任要職,分管經紀、資管等核心業務,並在國泰君安工作長達15年。

  顧頡與國泰君安的淵源頗深,早于1998年顧頡便在國泰證券(國泰君安證券前身之一的公司)資訊研究中心做宏觀研究員。此後,在國泰君安有過總裁辦、證券投資部等的工作經歷。2010年10月,國泰君安資産管理有限公司成立,顧頡亦擔任該子公司董事長。

  東興證券亦然。

  東興證券副總經理高健長期分管該公司的投行業務。他曾在中信證券投行部、國信證券投行部、上海證券投行部等任職。作為一家地方性中型券商,東興證券副總經理高健力推發展融資財務顧問業務,以及著力發展場外市場業務。通過優勢項目支援場外市場項目,從而提高投行業務收入。

  國海證券離職的副總經理彭思奇分管公司財務工作,同時兼任公司旗下多個子公司的董事長及法人。

  離職折射行業大環境變遷

  探究券商高管離職的原因,僅從該行業所處的大環境“對號入座”顯然不夠全面客觀,高管們自身的職業規劃亦是決定其去留的重要因素。

  9月份,國泰君安副總裁顧頡離職後,曾有國泰君安內部相關人士表示,“體制內金融機構機制應該是顧頡離職的一個重要原因。顧頡曾經也表態,即便做了總裁,限薪等機制也是一個問題。”

  無獨有偶的是銀行高管,6月下旬股市震蕩以來,銀行業有30多位董監高等高管辭職,他們的離職也脫不開“限薪”的干系,被網際網路金融“挖墻腳”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東方證券相關高層人士表示,對於券商高管而言,來自市場各方壓力的確很大,可以預見券商明年業績壓力必然強過今年;此外,由金融反腐衍生出的“行業高危”,使得已獲得財務自由的金融高管,會選擇在江湖之中“急流勇退”,畢竟“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從券商整個行業發展角度剖析,華東區券商首席非銀分析師表示,券商高層近期密集離職,主要有兩點原因:首先,證券行業經歷了前期的創新發展階段,接下來會注重創新發展與防範風險間的平衡;再者,先前,石油、鐵路、電力等行業實則已經歷一批反腐,作為高度“涉錢”行業,金融反腐已經在進行當中。

  “經歷這樣一番金融反腐與整肅後,勢必會對整個金融行業起到凈化的作用。”前述首席分析師稱。

  至於券商高層離職後的去向,上海某大型券商相關內部人士稱,目前來看,券商高層離職一般會選擇進入一級市場,專注于做PE投資人的不在少數。PE投資人的專業門檻高,對從業人員的知識積累和人脈要求皆很高。這些券商高管們脫離體制後,可以動用原本積累的資源,在此領域更加伸縮自如。

  不過,該人士補充説,“當然了,券商高管離職後,也有些會選擇出國做訪問學者,去潛心進修,進入另種退休狀態。”

  據統計,券商高管從離職後,較少再次回歸到體制內工作。業內人士表示,這也折射出目前金融行業複雜的生存業態。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