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證券 > 券商動態 > 正文

字號:  

中信證券20週年"內部信"背後:成長的豪邁與煩惱

  • 發佈時間:2015-10-26 07:36:51  來源:新華網  作者:李東亮  責任編輯:楊菲

  10月25日是中信證券成立20週年紀念日。23日,中信證券董事長王東明領導下的執委日會將一切濃縮成一封582個字的內部信。582個字的背後,隱含著這家投行成長的豪邁與煩惱。

  豪邁龍頭路

  1995年10月25日,中信證券成立於北京。

  在為國企解困的思路指導下,創業板推出前的幾年,國有企業成為上市公司的主力軍。中信證券大項目戰略應運而生。

  據記者了解,中信證券早在1999年即制定了“融資業務堅持高端路線”的大項目戰略,且一路堅持完善。

  公開資料顯示,2003年,長江電力公開發行上市,中信證券股票融資額排名市場第一;2004年,武鋼股份增發;2005年,中信參與股改項目總市值份額28%;2006年儲備的大型投行項目有中鋁、中行、國航、廣深等。大項目戰略可謂全面開花結果。

  隨著國家全力推進多層次資本市場構建,以及大眾創業環境日益成熟,中信證券大中小項目業務架構日趨平衡。

  2002年,中信證券啟動大網路戰略,先後收購華夏證券、金通證券、萬通證券等,市場份額一舉躍為第一。2006年,中信證券啟動大平臺戰略,收購華夏基金,並新設若干條與買方業務相關的業務線。

  此外,中信證券成立之初就開始運用兩大戰術:逆週期收購和順週期融資。

  成立之初,中信證券戰略重點在投行,較少參與委託理財,因此躲過了2001年後因委託理財、挪用客戶保證金等問題帶來的全行業虧損的厄運。不過,這也給了中信證券一個以白菜價蛇吞象的大機遇。

  2004年底,中信證券控股萬通證券;2005年8月,中信證券聯手建銀投資重組華夏證券,成立中信建投證券公司;2006年,中信證券通過收購金通證券形成的全資子公司中信金通證券正式成立。此後,中信證券一舉奠定行業龍頭地位,營業部數量由2004年的45家增加到2006年的165家,總資産從2003年底的118.1億增加到2007年底的1897億。

  順週期融資戰術實施同樣如火如荼。2006年,中信證券成功完成定向增發5億股A股,凈資産突破100億元,成為國內資本規模最大的證券公司;2007年8月,第二次增發3.34億股,募集資金總量約為250億元,增發價格為每股74.91元,創下當時增發價及融資額兩項紀錄。

  今年6月7日,中信證券公告擬向全國社保基金會定增募資115.2億港幣,引入全國社保基金會作為長期戰略股東。6月15日,中信證券公告稱將定增11億新H股,募集金額將約為270.6億港元。定增對象名單裏,馬雲持股40%的雲峰金融控股公司位列其中。

  成長的煩惱

  中信證券20年龍頭成長史,猶如一個少年的成長,有豪邁的建功立業,也少不了成長的煩惱。

  2006年7月至2007年9月,中信證券歷時一年,耗資9.3億元完成華夏基金100%股權的收購,並讓華夏基金兼併了旗下的中信基金,使其成為中國規模最大的基金公司。

  不過,由於我國基金業彼時的相關法律規定,基金管理公司主要股東最高出資比例不得超過全部出資的49%。因此,中信證券必須出售部分華夏基金股權方可達標。2011年12月,中信證券轉讓了華夏基金51%的股權。隨著監管要求的調整,2013年,中信證券又以16億元回購華夏基金10%的股權。

  此外,由於中信證券擁有中信金通100%股權、控股中信萬通證券91.4%的股權、控股中信建投證券60%股權,不符合同一股東或實際控制人只能同時控股一家券商、參股另一家券商的監管要求。2010年11月,中信證券出讓53%中信建投股權,僅保留7%,符合監管要求。

  如果説上述“煩惱”可一筆帶過,今年中信證券遭遇的則可説是重大考驗。

  此前,中信證券總經理程博明、執行委員會委員徐剛、葛小波和劉威被警方要求接受或協助調查。這意味著,中信證券執行委員會的8名委員中,已有4人被公安機關調查或要求協助調查。

  中信證券相關負責人表示,中信證券確實正經歷前所未有的危機,但憑藉股東方的支援、客戶信任和員工的齊心協力,中信證券一定能夠走出困境,在第三個10年實現更大的飛躍。

中信證券(600030) 詳細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