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資清理無心插柳 券商PB業務有望崛起
- 發佈時間:2015-09-28 02:34:10 來源:環球網 責任編輯:楊菲
本輪場外配資清理有望讓券商主經紀商(PB)業務成為最大受益者之一。
雖然近年來各大券商將PB業務作為戰略性業務來推進,但始終未能得到市場重視。此次規範場外配資需將介面轉移到券商自身的PB系統,PB業務因此獲得券商重新審視,並因配資轉移的需要而改進系統和服務。
間接推動PB業務
所謂PB業務,是指向對衝基金等高端機構客戶提供集中託管清算、後臺運營、研究支援、杠桿融資、證券拆借、資金募集等一站式綜合金融服務的統稱。PB業務可拆分為託管和外包服務,其中外包服務包括登記註冊、估值核算、行政服務等。
近一年來,各大券商將PB業務作為戰略性業務推進,並在全國各地組織大中型路演活動和推介會。對此,有業內人士表示,一個不可忽略的原因是大量私募正如雨後春筍般冒出,需要專業的託管和外包服務。初步估計,這塊新生的蛋糕非常巨大。
中國基金業協會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7月底,已備案登記的私募基金管理人有16604家。已備案私募基金17415隻,認繳規模4.11萬億元,實繳規模3.34萬億元。其中9501隻私募基金是2014年8月21日《私募投資基金監督管理暫行辦法》發佈實施後新設立的基金,認繳規模1.47萬億元,實繳規模1.12萬億元。
私募市場的發展催生了相關私募服務的需求,於是一些券商將PB業務定位為戰略性業務,有的券商如長江證券則將該項業務定位為創新業務。
“一般公募基金都有比較強大的後臺,私募一來需要控製成本,二來不願耗費過多精力在投資以外的事情上。”一家上市券商PB業務負責人告訴證券時報記者,讓專業的人幹專業的事,券商PB業務力求提供除了投研以外的一站式服務。
一位券商人士表示,如果説過去一年券商在PB業務的爭奪方面是採用暗戰的方式,那麼近期場外配資的轉移則將該業務推至臺前接受審視。
據了解,目前券商按照監管部門的要求對場外配資進行清理,規範不了的賬戶就必須銷戶。而規範的方式有“紅衝藍補”或介面轉移至PB系統。
一位不願具名的券商人士表示,券商的PB系統使用時間比較短,有的才剛剛考慮採購,細節方面存在漏洞在所難免。但這客觀上間接地推動了券商對PB系統的改造、投入以及業務的發展。
從已公佈配資清理標準的券商內部文件看,由投顧下單的結構化産品是必須清理的。以往私募與券商等機構合作有兩種方式:一種是走機構的通道發行産品,私募以投顧身份下單交易;另一種是私募自己發行産品,直接以管理人的身份進行投資。“配資清理文件中禁止了私募走券商等通道、以投顧身份下單這種方式,現在私募直接可以做管理人,這對券商PB業務來説也是一個市場機會。”上述券商人士表示。
恒生被罰後暫停角逐
隨著私募市場的壯大,PB業務的競爭已不局限于券商之間,早就擴大到了券商、銀行和第三方機構之間。
去年11月,基金業協會發佈了《基金業務外包服務指引》,提出外包服務是指外包機構為基金管理人提供銷售、銷售支付、份額登記、估值核算、資訊技術系統等業務的服務,但不涉及投資決策等核心業務。
為此,國金證券還專門通過直投成立了國金道富。國金道富總經理毛偉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自建中後臺管理體系對私募來説是沉重的負擔,將該項服務外包是目前私募行業最普遍的做法。
據了解,在上述中後臺管理體系中,以行政服務為例,後臺服務需要八九個系統——比如估值系統、CRM系統、清算系統、TA系統等,有的系統成本高達150萬元~200萬元。
託管業務和外包業務是PB業務鏈條中必備的兩個環節,各自又有相應的資格認定。
一類是基金託管資格,其中又分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託管資格。目前同時具備這兩類基金託管資格的券商包括招商證券、國泰君安證券、海通證券、國信證券等。而只獲得開展私募基金綜合託管業務資格的券商包括國金證券、東吳證券、山西證券、長江證券等。
另一類是外包業務資格。中國基金業協會今年4月公佈了首批15傢俬募基金外包服務機構名單。其中,5家證券公司包括招商證券、中信證券、國信證券、華泰證券、國泰君安證券;4家商業銀行包括工商銀行、建設銀行、招商銀行、平安銀行;2家基金公司包括華夏基金、財通基金;3家資訊技術(IT)公司為深證通、恒生網路、金證電子;1家獨立外包機構為國金道富。
由此可見,券商、銀行、第三方服務機構等皆瞄準這塊私募業務市場。據券商人士介紹,恒生從事PB業務並不算早,但開發基礎和開發架構好,估值系統更適合於私募。
“監管部門開展場外配資清理後,恒生受到了監管部門處罰,目前連常規的私募外包業務也不敢做了”,上述券商人士透露。
據了解,銀行的競爭力在於以銷售帶動託管業務和外包業務,但這部分業務的利潤空間相對較小,因此不是特別受到銀行重視。
託管和外包業務
打包收費
業內人士表示,儘量託管業務收入規模對銀行來説不值一提,但對券商而言卻非常可觀。比如,8月底公募基金管理規模達6.64萬億,倘若按銀行平均收費0.2%~0.25%計算,對公募基金收取的年託管費至少超過133億元。再如私募基金,7月底實繳規模達3.34萬億,據此計算,年託管費將達67億元。
作為PB業務鏈條上的兩個必備環節,券商通常將託管業務和外包業務進行打包,並統一報價,收入由券商內部進行分配或與合作機構一塊分配。其中,託管業務收費相對透明,而外包業務則視産品類型、規模以及服務方式而定。
毛偉介紹道,假設券商將PB業務收費打包報價,託管和外包業務都由該券商自己承擔,則券商內部可能以收費對半的方式進行分配。倘若券商自身只提供託管,而外包業務跟其他同行或第三方合作,則需要商談、評估確定各自收入比例。
業內人士表示,總而言之,私募産品規模越大議價能力更強,相關收費可能稍微低一些。另外,還要看産品類型,倘若外包業務比較簡單,收費也不會太高。
跟銀行相比,券商的客戶數量不佔優勢,銀行能以産品銷售作為誘餌帶動託管、外包業務,但券商拼的是服務。不過,券商更熟悉股票及各種類衍生産品,在産品的估值核算等方面的服務要優於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