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8月17日 星期六

財經 > 港股 > 港股要聞 > 正文

字號:  

李嘉誠:“此心安處是吾家” “撤資”指控不成立

  • 發佈時間:2015-09-30 07:53:18  來源:中國廣播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楊菲

  圍繞亞洲首富李嘉誠的“撤資論”一度熱炒,“李超人”終於首度開腔。

  9月29日,李嘉誠首次就此前熱炒的撤資傳聞做出回應,發佈了一份長達三頁的聲明。針對此前“別讓李嘉誠跑了”一文,李嘉誠在新聞稿中表示,“我明白言論自由是一把兩刃刀,因此一篇似是而非的文章,也可引發熱烈討論,這是可以理解的,文章的文理扭曲,語調令人不寒而慄,深感遺憾。”

  同時,他對“為什麼連日受到抨擊也不作回應?” “為何頻頻出售內地房地産,但仍否認撤資?”“內地官媒多次作出抨擊,李先生與中央關係是否有變?”“部分抨擊言論質疑你‘不愛國’,有何回應?”四個問題做出了詳細的解釋。

  李嘉誠強調,之所以此前沒有及時對相關指責進行回應,是因為時值習近平主席訪美之際,不希望其回應被人借題發揮,沖淡習主席訪美重要資訊,引起投資者不必要的顧慮。

  此外,他還強調,選擇設立離岸公司,其目的也只是為了讓企業有更加現代化的架構和更高效的運作模式,而公司所有投資及出售資産的回報,都將回到股東手中。

  否認撤資論

  對於市場高度關注旗下公司紛紛遷冊海外引發的“撤資論”,李嘉誠回應稱,“過去十年在香港上市的公司,有超過70%(包括國企)的架構,也選擇離岸設立公司,目的是為了讓企業取得更現代化架構和更高效運作模式;我們做法相同,集團進行重組及于開曼群島成立公司,而集團在港註冊及上市地位不變。”

  同時,聲明指出,“李先生個人在重組過程中,並沒有減少持股比例,也沒有從中套現,所謂‘撤資’指控,完全不成立。”

  然而,李嘉誠商業帝國旗下多家上市公司近年來重組動作頻繁,且均將註冊地遷往離岸島國,此舉引發市場遐想。

  2014年,電能實業(00006.HK)分拆香港電燈(2638)(下稱“港燈”)上市,港燈註冊地位於開曼群島。2015年1月初,長實及和黃啟動世紀大重組之後,創立兩間新的上市公司長和(0001)及長地(1113)也遷冊開曼。李嘉誠于9月初再次將旗下兩大上市公司進行重組。

  9月8日下午,長和、長江基建(01038.HK)及電能實業(00006。HK)聯合發佈公告,將旗下惟一在中國境內註冊的公司電能實業與長江基建合併,合併後的名稱為“長江基建實業”,新公司的註冊地則為百慕達群島。

  同時,李嘉誠長子、長江基建董事局主席李澤鉅強調此舉並非變相遷冊,亦不涉及撤資及政治因素,並表示長江基建有85%為海外業務,因此海外註冊亦十分合理。

  目前,李嘉誠商業帝國的長和係旗下共有10家上市公司,分別是長和、長實地産、長建、電能、港燈、 長 江 生 命 科 技 (0775) 、 TOM(2383)、置富産業(0778)、泓富産業(0808)和匯賢産業信託(87001);除了置富、泓富、匯賢是信託公司外,其他公司的註冊地幾乎都在海外。

  “海外投資的盈利均屬香港上市公司所有,最終通過派息,能令股東受惠。”聲明指出,並引用蘇軾及白居易的詩句表露心意:“此心安處是吾家”以及 “我身本無鄉,心安是歸處”。

  此外,李嘉誠于1980年創立基金會,在2006年宣佈基金會是他的第三個兒子,當年已把三分之一資産,即超過90億美元投放于基金會。該基金會至今捐出逾170億港元,當中87%用於大中華地區。

  香港樓市下行風險

  作為商人,李嘉誠擁有精明觸覺和商業頭腦,他對經濟“晴雨錶”的樓市週期一直都反應快人一步。

  2015年以來,李嘉誠旗下的長實地産明顯加快推盤套現節奏。集團2015年年初制定香港市場的銷售目標為250億港元,2015年前八個月已經出售逾3000個單位,合共套現逾220億港元,主要涉及的樓盤包括將軍澳致藍天、將軍澳峻瀅II、紅磡悅目等項目,業已完成預定銷售目標的88%。此外,長實在未來四個月仍有三個樓盤項目醞釀推出。

  8月25日,長和係重組上市後首份中期報告顯示,長江實業目前持有約150萬平方米的投資物業。其中,在香港持有約130萬平方米,而在內地持有物業僅剩20萬平方米。

  同時,由於持有物業下降也導致內地租金收入的減少,中報顯示,長實地産內地業務租金收入為9200萬港元,比2014年同期減少2100萬港元。此外,旗下土地儲備下降至1490萬平方米。其中香港約70萬平方米、內地1380萬平方米,相比上市時發佈的招股書顯示的數字,分別減少10萬平方米、70萬平方米。

  在9月29日的聲明中,李嘉誠解釋稱:“過去兩年,集團對全球地産業務持審慎態度,加上內地房地産方面,部分城市出現供求失衡風險,故減少買入土地,但集團在內地的發展中及將發展的總樓面面積遠高於2000萬平方米。”

  同時,他強調:“事實上,集團在內地發展中或將發展的土地,90%是從拍賣而來,而90%以上的物業均在建成後出售(酒店除外),只有極少部分保留作收租之用,集團從來也在積極等候土地‘交吉’,並沒有囤地(香港也是)。減少房地産的投資比重,不等於不投資內地。”

  自2003年起,香港房價創造了連續十二年上漲的“神話”,累計升幅近兩倍。但由於香港經濟增長前景不明朗,通脹下降及旅遊零售業降溫導致失業率上升,香港樓市或將難以獨善其身。

  瑞銀中國香港地産研究部主管李智穎在9月29日的電話會議中表示:“我們預計由現在至2017年底,香港樓價會掉頭向下,跌25-30%,並會經歷較長時間的調整。”

  該行預測,香港2015年GDP增長將由上半年的2.6%放緩至下半年的1.5%,明年將繼續跌至1%,為2009年以來的最低水準。

  此外,香港金融管理局于9月25日發表的最新季報指出,“鋻於環球及本港金融市場波動加劇,樓市前景將較審慎,且物業市場估值偏高,與經濟基本因素並不一致,下行風險已逐步增加。”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