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港股 > A+H公司 > 正文

字號:  

券商扎推赴港上市 國信、海通境外“淘金”

  • 發佈時間:2015-11-11 02:31:08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周尚伃  責任編輯:楊菲

  海通證券三季度港股承銷規模排名第5位,較去年全年排名上升9個位次

  今年,券商們再度掀起赴港、“出海”淘金潮。

  本週一,中金公司正式登陸港交所,首日收漲7.39%。同時,國信證券于10月份發佈公告表示,擬境內外發債不超700億元。此外,國信證券還表示,擬對香港子公司國信證券(香港)金融控股公司增加註冊資本不超過15億港幣。

  今年,證監會進一步精簡境外發行上市審核內容。監管的放鬆和審核程式的簡化,也為券商“出海”提供了更有利的條件。同時,多家內地券商也在積極推進國際化佈局,通過並購境外金融機構,建立海外業務平臺。

  扎堆香港上市

  中信、海通境外業務穩步增長

  為了能更大的擴充資本,繼今年一季度廣發證券H股上市後,廣發香港增資至56億港元,加速境外業務佈局。6月份,華泰證券在港交所上市,並成為今年上半年最大的IPO。11月9日,中金公司在H股完成上市,首日收漲7.39%。此外,光大證券招商證券等均啟動了H股上市計劃。

  有業內人士表示,“監管放鬆和審核程式的簡化都是催化證券公司海外上市的重要因素。”

  當然,國內券商爭相走出國門後的業績還是可喜的。其中,國內券商龍頭中信證券今年上半年在境外市場共完成了6單IPO項目和13單再融資及大宗交易項目,合計募集資金約144億美元,其中在香港市場完成4單IPO項目和10單再融資及大宗交易項目;完成11單美元債券和4單離岸人民幣債券發行,合計募集資金約117億美元。

  中銀國際分析師魏濤認為,中信證券收購里昂證券借力業務渠道搭建國際化研究團隊和經紀業務平臺,公司財務顧問與並購業務將逐步通過里昂證券的海外平臺加強與境外戰略夥伴的全方位合作,同時以國內客戶需求為導向,實現境外操作與國內平臺聯動。

  此外,雖然三季度A股IPO暫停,但海通證券投行業務收入保持強勁,三季度環比、同比增幅分別為8%、115%。據彭博數據顯示,2015年三季度海通證券的港股承銷規模排名第5位,而去年全年排名第14。此外,通過外延擴張率先展開國際化戰略佈局,海通國際控股對BESI的收購已完成。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上半年,海通證券境外業務實現利潤總額19.08億元,佔比13.7%。其中,海通國際證券實現凈利潤21.2億港元,同比增長504%。

  並購境外金融機構

  建立海外業務平臺

  《證券日報》記者從全球會計事務所畢馬威最新一份中國證券業調查獲悉,多家證券公司通過並購境外金融機構,建立海外業務平臺。

  去年9月份,廣發證券(加拿大)有限公司在溫哥華開業,這是中國(內地)券商進入加拿大的首次嘗試。9月份,海通證券完成了對葡萄牙聖靈投資銀行的收購。同時,海通正尋求在此基礎上進行更多海外收購,包括一家歐洲資産管理公司和一家美國投資公司。

  除此之外,今年以來,西南證券完成收購敦沛金融;中信證券收購崑崙國際金融集團有限公司60%的股權;國金證券完成對粵海證券以及粵海融資的收購;光大證券收購新鴻基金融集團有限公司70%的股權。

  隨著“滬港通”、“深港通”、擬議中的“滬臺通”、內地香港基金互認、部分港資和台資金融機構籌備在國內設立全牌照證券公司,中國的資本市場正在加速融入國際資本市場,國內券商也將在國際舞臺上和同行同場競技共同發展。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