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證券 > 創業板 > 正文

字號:  

中小板穩步增長 創業板凸顯成長

  • 發佈時間:2016-03-02 02:30:31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張莉  責任編輯:閻明煒

  截至2月29日,中小板和創業板上市公司均已按要求,通過業績快報、年度報告、上市公告書等形式披露了2015年度主要財務數據。

  數據梳理顯示,中小板公司2015年積極推進自主創新,效果顯著,營業收入、凈利潤均保持10%以上的增長率;創業板上市公司2015年度業績保持良好增長勢頭,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增長速度創5年新高。

  中小板業績大面積飄紅

  根據上述統計數據,2015年中小板公司平均實現營業收入30.64億元,比上年增長11.47%,低於2014年12.22%的增長水準,反映出複雜多變的國內外經濟環境給中小企業帶來實際困難;平均實現凈利潤2.04億元,比上年增長15.60%,業績水準和增幅均為近三年最高值;平均凈資産收益率達到8.30%,盈利能力較好。

  中小板公司分屬的16個行業中,金融、公共環保、文化傳播、軟體和資訊技術服務業等13個行業凈利潤同比增長;製造業平均凈利潤僅增長6.08%;採礦、房地産、建築業3個行業出現不同程度的業績下滑,反映經濟下行壓力對傳統製造企業帶來巨大挑戰。

  具體公司層面,2015年營業收入、凈利潤實現增長的中小板公司分別有474家和476家,佔比均為61%;凈利潤增長幅度超過30%或與上年相比扭虧為盈的公司有250家,佔比為33%;業績高增長公司佔比與去年持平。目前,中小板聚集了一大批細分行業龍頭,有290家公司的主導産品、服務在國內市場排名第一,它們在經濟發展中發揮了良好的示範引導作用,利用資本市場平臺快速成長為優質藍籌企業。2015年,共有36家中小板公司營業收入超過100億元,有25家公司凈利潤超過10億元。面對經濟下行壓力,中小板公司2015年營業收入、凈利潤均保持了10%以上的增長率。

  中小板公司2015年業績實現較快增長,得益於資本市場全面深化改革帶來的政策紅利。

  在並購重組方面,160家公司推出重大資産重組方案,涉及金額4053億元,公司家數和交易金額同比分別增長70%、213%。從交易類型看,專注深耕主業的公司,通過並購重組向全産業鏈或價值鏈的高端轉型;傳統行業的公司,通過並購重組進入新興産業,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過剩型産業的公司,通過借殼或置換資産實現脫胎換骨、轉型升級。2015年共有92家公司完成101項重大資産重組,累計金額達到2339億元,同比增長210%;92家公司2015年平均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同比分別增長39.28%和136.05%,遠高於板塊平均水準。

  在激勵機制方面,中小板積極引導公司推行股權激勵員工持股計劃,大量骨幹員工得以分享公司業績成長。2015年中小板公司共推出股權激勵75家次,29家完成期權授予,87家完成限制性股票授予;165家公司披露了員工持股計劃草案,64家完成計劃實施。2015年已實施完成的公司,平均營業收入、凈利潤同比分別增長19.07%和21.72%,也顯著高於板塊平均水準,反映出創新、有效的激勵制度對公司業績産生積極促進作用。

  值得稱道的是,2015年,中小板高新技術企業、戰略新興産業公司在國家政策大力支援下實現快速發展,傳統企業積極利用並購重組實現經濟增長品質提升,顯示出中小企業強大的內在活力和靈活的轉型優勢。據不完全統計,有37家中小板公司參與了國家“一帶一路”戰略,主要分佈在建築施工、設備製造、電氣機械等領域,這些企業2015年平均營業收入、凈利潤同比分別增長24.49%和47.79%;營業收入、凈利潤增幅均明顯高於板塊平均水準,顯示出良好發展潛力。

  公開資料表明,當前中小板擁有一支推動自主創新、産業升級的重要力量,共有614家高新技術企業和244家戰略新興産業企業,其中戰略新興産業的公司堅持創新發展、不斷加大研發投入力度,面對經濟下行壓力實現技術升級、産品升級、服務升級,2015年營業收入、凈利潤平均增長率分別為15.04%和13.36%。此外,229家中小板公司分佈在與民生息息相關的領域,2015年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增長率分別為14.63%和15.07%,其中網際網路服務、文化傳媒、汽車、醫藥和小家電等具有一定技術含量、産品和服務附加值較高的行業,凈利潤平均實現10%以上的增長。

  創業板發展持續分化

  創業板公司2015年業績保持良好增長勢頭,在複雜的經濟環境下,有效發揮了對“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引領作用。同時,創業板公司廣泛利用並購重組、股權激勵等資本市場工具,加快實現自身轉型升級,打造了增長新引擎,提升了發展新動力。

  數據顯示,2015年度創業板公司平均實現營業收入11.19億元,同比增長29.4%;平均實現凈利潤1.25億元,同比增長27.8%。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增速為近5年最高,凈利潤增幅為5年來首次與收入增幅基本持平,反映出創業板公司收入品質和盈利能力得到顯著提升。

  從營業收入增速來看,績優公司脫穎而出,板塊發展持續分化。370家公司同比增長,佔比75%;125家同比下降,佔比25%。實現50%以上高速增長的公司比例(21%)遠高於上一年(14%)。

  從凈利潤增速來看,322家公司同比增長,佔比65%;173家同比下降,佔比35%。增長公司所佔比例與2014年基本持平,其中部分公司凈利潤實現“爆髮式”增長,9家公司凈利潤增速超過500%,71家公司預計凈利潤同比增長超過100%。

  從收入規模來看,創業板已培育出一批具有較強影響力的行業龍頭企業,其中有4家公司營業收入超過100億元,25家公司營業收入超過30億元,145家公司營業收入超過10億元。一個具有較強盈利能力的優質企業群體已然形成並不斷壯大,其中18家公司凈利潤超過5億元,172家公司凈利潤超過1億元。

  分行業來看,新興産業仍是引領創業板發展的“排頭兵”,網際網路、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電氣機械、軟體和資訊技術服務等行業凈利潤增長較快。其中,網際網路行業凈利潤同比增長146%,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行業凈利潤同比增長42%。

  資本市場支援實體經濟的效果方面,並購重組和股權激勵有力地推動了創業板上市公司發展。2014年,創業板有53家公司完成重大資産重組,通過外延式發展加快了産業整合與轉型升級的速度,提升了上市公司的行業地位和盈利能力,在2015年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增幅分別達56.1%和38.8%。此外,創業板上市公司通過實施股權激勵制度建立利益共用機制,吸引並留住了人才,實現了“雙贏”。據統計,2014年完成股權激勵授予的81家公司,在2015年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增幅分別達38.5%和37.9%,同樣遠高於板塊平均水準。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