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雨露:人民幣不存在持續貶值基礎
- 發佈時間:2016-03-02 02:30:30 來源:中國證券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任曉
央行副行長陳雨露1日表示,根據測算,國際清算銀行(BIS)發佈的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至少被高估10%左右,人民幣沒有大的貶值空間。
陳雨露是在1日舉行的“2016中美央行高端對話”上發表上述觀點的。他表示,人民幣匯率對一籃子貨幣基本保持穩定,不存在持續貶值的基礎。第一,中國貿易收支狀況較好。2015年中國經常賬戶順差仍很高,其中貨物貿易順差接近6000億美元,創歷史新高。第二,中國通貨膨脹水準較低。2015年中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為1.4%,相對美日歐2%的通脹目標而言,中國的通貨膨脹率處於較低水準,有利於保持人民幣幣值穩定。第三,中國國際競爭力依然強勁。雖然2015年中國對外貿易是負增長,但中國貿易額佔全球的份額還在提升。這表明中國在全球産業鏈上的比較優勢仍然處於上升態勢,隨著中國經濟轉向更高品質的增長,這種比較優勢將進一步提高。第四,從全球價值鏈分工角度分析,人民幣貶值政策難有效果。當前全球貿易中60%屬於中間品貿易,而中國的中間品貿易佔全球中間品貿易的30%,佔亞太地區中間品貿易的60%-70%。中國不僅是全球最大的製造業國家,也是全球最大的“中間商”。表面上看,人民幣貶值可以增加製成品出口,但同時也提高了中間品的進口價格,中間品生産商的利潤並未增加,人民幣貶值刺激出口的作用有限。而且,全球中間品貿易在全球商品貿易比重的上升,導致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升值幅度實際上被高估。BIS測算的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至少被高估10%左右,人民幣自然沒有大的貶值空間。因此,保持人民幣對一籃子貨幣的基本穩定,加大參考一籃子貨幣的力度,是未來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主基調。
陳雨露稱,當前,主要發達經濟體貨幣政策分化明顯,美國已啟動利率正常化進程;日本央行宣佈實施“負利率”,成為繼丹麥、瑞典、瑞士、歐央行之後的第五家;瑞典央行宣佈加大負利率政策力度;歐央行在經濟沒有足夠起色的情況下,也釋放出貨幣政策有可能進一步寬鬆的信號。全球貨幣政策分化造成的溢出效應和回溢效應日益突出,由於缺乏深入的研究探討和有效的政策溝通協調,這種政策分化效應正在給全球經濟復蘇和金融市場穩定帶來多種挑戰。
溢出效應方面,一是貨幣政策分化導致息差擴大,可能推動美元繼續走強,使大部分新興市場經濟體面臨“貨幣貶值和資本流出”的負反饋機制;二是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大幅下跌並持續受到抑制,使大宗商品出口國國際收支不斷惡化;三是部分新興市場經濟體由於貶值引發輸入型通脹,國內貨幣政策陷入兩難;四是經濟增長前景看淡也將導致部分新興經濟體財政赤字惡化,債務負擔不斷加重。
陳雨露認為,溢出效應進一步引發的回溢效應也應該得到各國貨幣當局足夠重視。中國有句古話,叫作“覆巢之下,安有完卵”。當全球化把所有國家與地區的經濟都置於同一個大熔爐中的時候,面對系統性風險,任何國家都難以獨善其身。新興市場經濟體在一個強美元週期中,如果無法穩妥解決去杠桿過程中貨幣錯配、期限錯配導致的風險暴露問題,有可能觸發金融動蕩甚至區域性金融風險,這又會通過跨資産、跨市場的傳染,影響發達國家金融市場。國際油價在強美元週期受到長期抑制,將引發部分發達國家金融機構能源信貸價值重估,這對發達經濟體的金融穩定也有不利影響。
目前,中國正處於供給側改革引領下的“新常態”。資料顯示,中國經濟增速正從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2015年在世界經濟和全球貿易增速放緩、國際金融市場波動加劇的背景下,中國經濟保持6.9%的中高速增長,在世界範圍內仍屬於較高水準。今年1月,31個大城市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05%,顯著低於去年9月5.2%的水準;雖然有一些隱性失業,一些困難行業和地區就業壓力比較大,但中國就業市場整體上維持穩定。今年1月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1.8%,環比上漲0.5%,儘管有去年基數低和季節性等客觀因素,但這説明中國CPI沒有持續下滑,工業生産者出廠價格指數(PPI)降幅也在縮小。陳雨露表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在中國蓬勃興起,13億人蘊藏的創新創造力正在被激發出來,第三産業、消費需求也逐步成為主體,從而將推動中國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升級。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