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證券 > 大盤分析 > 正文

字號:  

基金業人士認為:四季度A股有望迎來反彈

  • 發佈時間:2015-09-30 02:56:23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徐文擎  責任編輯:楊菲

  場外配資清理的時限將至,去杠桿對市場的影響明顯減弱,有利因素在逐步積聚。基金業人士表示,國慶節前市場成交量大多減少,四季度上演結構性行情的概率較大。

  節後或有反彈機會

  華商基金研究發展部副總經理蔡建軍稱,儘管市場情緒還未出現根本性好轉,但短期有利因素不斷增加,主要是去杠桿過程已接近尾聲。銀行配資的結構化産品大約在8000億元左右,場外配資規模約1.8萬億元,相對於銀行信貸餘額的88.7萬億元,風險相對可控。而兩融規模快速下降,已從6月初的2.2萬億元下降到目前的9000億元左右,後續可能回落到6000億元至7000億元。這個過程伴隨的是風險逐步出清。另外,目前市場上相對收益的産品倉位中性,絕對收益産品倉位很低,一些股票做空力量已經明顯衰竭。

  北信瑞豐基金副總經理高峰認為,目前公募偏股型基金總體倉位普遍較輕,少數幾家倉位在90%以上,而倉位在20%-30%以及20%以下的各有一批。整體上看,公募基金在右側加倉的數量會偏多,左側加倉的較少,大部分還是會等市場連續走出“像樣的反彈”、企穩信號明顯後才會捕捉確定性機會,但也有一批基金在試探性加倉,反覆測試市場底的位置。相比而言,私募現在倉位更低,如果市場走好,可能對市場的助推作用會更明顯。

  也有業內人士認為,去杠桿的三部曲目前只差最後一步,在對場外配資、兩融和分級基金的去杠桿獲得成績後,目前A股市場整體杠桿規模已基本回到2014年末的水準。而對於證券類信託的清理,或將為A股去杠桿的歷程劃上句點,也有可能帶來A股市場反彈前的最後一跌。但隨著節後資金回流,市場迎來一波反彈行情的概率較大。

  好買基金研究中心數據顯示,截至9月25日,公募偏股型基金倉位下降1.67%,當前倉位為69.01%。其中,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的倉位分別為86.17%和67.63%,公募基金倉位總體處於歷史中位水準。據格上理財不完全統計,截至2015年9月20日,9月共發行陽光私募産品111隻,大幅低於8月同期發行的296隻,其中股票策略産品佔比66.67%。對於這個數字,私募人士稱,增量資金對市場的作用可能不會太明顯,存量加倉反而會成為新一輪上漲的動能。

  佈局改革轉型

  儘管去杠桿的影響減弱,但節前股市成交仍然低迷。北京大君智萌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呂長順分析,從A股的規律來看,每年的國慶節前成交量總會大幅減少,而節後在沒有重大利空的情況下,資金會回流市場,A股或出現短期行情。由於每年年初市場的流動性最好,所以上漲也許會維持到明年一季度。

  對於四季度走勢,高峰認為大概率仍會維持底部震蕩的態勢,但去杠桿等外部擾動因素的影響基本可以排除,市場交易又重新回歸對基本面的判斷。

  蔡建軍則用“取勢、明道、優術”來形容未來的投資策略,強調抓住經濟結構轉型的大趨勢進行中長線佈局,具體表現為消費升級、科技創新和體制改革三大方面。例如消費升級,重點可圍繞衣食住行、高端醫療、移動社交、教育旅遊展開;科技創新則主要集中在網際網路尤其是移動互聯網對傳統行業的顛覆、大數據雲計算、智慧終端、商業模式創新等;體制改革則可主要關注國企改革、要素價格改革、民營資本開放和軍工領域的資産證券化。

  據格上理財調研統計,不少私募近期調整了心態,儘量避免頻繁的短線操作,對於一些較好的主題機會仍在逐步佈局,國企改革成為關注焦點。拾貝、興聚、七曜投資等私募機構表示,國企改革系列方案的落地成為其下一步關注的重點;和聚投資看好有政策利好預期的行業個股,及未來國企改革中直接受益的標的;朱雀投資預計,隨著配套細則和地方國企改革的推進,該主題的投資價值將持續凸顯;凱石投資認為,作為改革先鋒的北京、上海,相關概念股值得投資者關注。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