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修復之路且行且珍惜 適應結構性牛市
- 發佈時間:2015-08-03 08:23:09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楊菲
A股大跌過後人氣渙散,信心恢復需要很長一段時間,因此救市的週期需要拉長。未來A股要繼續恢復吸引力,一方面需要經濟基本面為股市提供支撐,另一方面股市自身的改革要加速推進。目前,無論是基本面起色還是資本市場改革推進,短期內都難見效。在這樣一個預期下,我們認為市場將再次進入結構性牛市,未來市場的分化是必然的。投資策略方面需要配置和交易相結合,而倉位始終是控制風險的重要手段。
救市週期需要拉長
上週一A股大跌,週二、週三救市資金高調護盤,市場小有反彈,週四護盤資金又不見蹤影,個股最終失去反彈動力,掉頭向下,週五護盤資金重回一線,儘管指數繼續下跌,但是市場內在結構在好轉。
從過去一週市場變化看,有幾點值得探討:一是目前市場信心極度脆弱,如果沒有救市資金托底或者拉抬,市場容易出現千股跌停的現象,這説明市場的危機並沒有過去;二是國家隊救市資金目標發生變化,從短期救流動性逐漸過渡到適當穩定指數,逐步激活市場人氣,這應該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因為市場信心恢復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三是如果救市資金能夠不間斷地參與托底,並且托底價格逐步提升,那麼市場的交易對手會減少,機構投資者觀望行為增加,中小散戶以及融資客從賣出為主,會逐漸轉向買進為主。目前來看,A股可能需要較長時間處於救市運作模式。
要做一些改革嘗試但難度很大
救市是每個國家在特殊時期的非常手段,市場最終還是要依靠自身力量再平衡。從凝聚多頭力量的要素看,經濟基本面的改善越來越重要來。過去以改革為風口,資金洶湧的行為短期內不會再出現了,現在市場資金是寬裕的,但是信心匱乏,改善信心的出發點要更加接地氣。比如,經濟基本面企穩,局部繼續向好,上市公司的利潤增長水準提升;再比如股市自身需要做一些改革,儘快彌補股災顯現出來的漏洞。
最近大家也都在討論這一次股災出現的流動性危機,最終極有可能演變為金融機構信用危機。有一些建議對市場來説可能比較殘酷,但確實是解決問題的辦法。比如放開漲跌停板限制,讓有毒資産和泡沫逐步出清,徹底化解股市流動性不足問題,讓企業價值在市場中的地位提升。這個爭論很大,因為在1990年代的時候A股有類似的環境,但是因為投機盛行改成了現在的漲跌幅10%模式。這一次大跌確實暴露了流動性問題,通過改革現有的機制來彌補不足,未必是一個壞的選擇。
還有,就是新股發行制度改革能不能從根源上杜絕三高?比如能不能從IPO開始引入做市商機制,充實融券功能,新股新老劃斷,限制老股轉讓,取消二級市場漲跌停限制,甚至實施T+0等等。這些變革是市場發展的需要,也是保護投資者利益的有效手段之一。但是,現在的難點在於,救市的資金已經進去了,無論是低估值的大盤股藍籌股,還是高估值的中小創,多多少少都拿了一些籌碼,有些籌碼也讓基金專戶轉持了。如果在制度上做一些變革安排,那麼這些救市資金的風險如何評估?俗話説,開弓沒有回頭箭,還要往前走。股市只有繼續改革才能適應發展,但是難度顯然很大。
適應結構性牛市
最近,市場上對於牛市的爭論聲較大,有人認為牛市還在,有人認為熊市已經來了。我們認為,長期牛市還在,但未來一段時間A股的牛市格局會演變成結構性牛市,結構牛是長期牛的一部分。許多人習慣把2014年下半年行情看作牛市的起點,因為滬綜指、滬深300等權重指數是從這個時間段起飛的。事實上,牛市自2013年就開始了,以創業板、中小板、中證500、深綜指為代表的指數率先走出牛市,大家給他們的標簽是結構性牛市。其實從全A指數看,整個A股的確是從2013年開始轉勢的。從節奏上看,2013年到2014年上半年是結構牛,2014年下半年到2015年上半年是整體牛,2015年下半年開始可能要回到結構牛的時代。如果把這些節奏當成一盤棋看,其實是長期牛市,它會隨著時間推移繼續走下去。
結構牛選股和擇時都很重要。由於之前絕大多數個股超跌,所以近期市場脈絡主要是超跌反彈,先普漲,再分化。分化就代表這市場會出現結構性的變化。這個變化,我們認為是成長股繼續活躍,價值股反覆搭臺。成長股以及相關的指數會震蕩走高,權重股及相關指數相對落後,但因為相對價值的作用,重心不會大幅下移。因此,今後一段時間,選股變得尤其重要,那種隨便抓一隻個股都能賺錢的日子結束了。在許多成長股股價重心依舊很高(最近3年拉長看)的情況下,選時也很重要。我們認為,這兩個因素都很重要的原因在於市場資金結構、資金行為又發生了新的變化。股災之後,交易的力量要大於配置的力量,這和基金追求排名,私募追求絕對收益有很大關係。交易的行為突出,意味著很多板塊、很多個股波段運作的痕跡會很明顯。很顯然,波段的高低是交易資金高賣低買的結果,至少在中短期內這是主流,需要應用和跟蹤。
(山東神光金融研究所所長 劉海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