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證券 > 大盤分析 > 正文

字號:  

流動性危機不會重來 市場回歸常態方向不改

  • 發佈時間:2015-07-16 07:56:32  來源:人民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劉小菲

  好比一個術後的病人無法轉瞬間恢復健康,股票市場從非正常狀態向正常狀態的回歸也不會一蹴而就。昨日A股市場經歷震蕩調整,滬指收跌3%、創業板指跌近5%,市場由此前連續三個交易日的千股漲停再度切換至千股跌停。

  千股跌停又現難免以不愉悅的方式觸及依舊敏感的市場神經,但與一週前的千股跌停相比,昨日市場波動的基本面因素已出現本質差別。

  在股指大幅調整釋放市場整體風險、流動性枯竭局面有效打開、資金杠桿降至較合理水準、宏觀數據顯示經濟形勢向好的背景下,昨日的千股跌停更多反映出市場對此前三天快速上漲的正常調整需要。

  政策穩定市場並非為股指單邊上漲背書,但國家維護市場穩定發展的決心和信心沒有改變。A股回歸常態之路會有波折,經歷波折洗禮市場信心才更穩固,正常的多空博弈方能尋回。

  流動性危機不會重來

  從上周初的連續千股跌停到上週四開始的連續千股漲停,再到昨日市場又現千股跌停,不少投資者在心理上經歷了驟雨驟晴的大悲大喜。千股跌停的現象雖然相同,但前後十天,市場運作的基礎因素已出現實質性差別,最為重要的是造成之前市場陷入持續無量跌停的流動性枯竭局面已經扭轉。

  在摩根士丹利華鑫證券宏觀經濟研究主管章俊看來,過去三周的下跌已經釋放了市場整體風險,資金去杠桿過程也基本完成,目前看場內的資金杠桿率有效降低,流動性也逐步恢復,市場整體比較安全。

  “千股跌停顯示目前投資者情緒較為脆弱,市場信心還未完全恢復,但下跌已不是因為流動性枯竭或者市場風險。”章俊説。

  華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陸挺也判斷,15日股市下跌並非流動性的問題,而是市場對前幾個交易日的正常回調,由於前幾個交易日漲幅較快,從短期波動趨勢看,回調是正常、適度的,“不需要過度解讀”。

  數據顯示,自6月19日起至7月10日,融資餘額處於連續下降態勢;而7月10日融資餘額出現首次上升,相對前一天上升23億,融資餘額佔市值比重降至2.5%的水準,創本輪去杠桿以來新低。

  融資餘額的第一次小幅上升,顯示了去杠桿顯現效果,這意味著大幅快速去杠桿的階段已經結束,場內杠桿水準降至合理程度,融資規模也已趨於穩定。

  目前,以證金公司為平臺的“平準基金”作為穩定市場的重要力量仍在發揮作用,而國家維護資本市場穩定發展的決心、信心也沒有改變。儘管市場徹底尋回合理的多空博弈和常態運作機制尚需時日,但可以斷言的是,市場短期內再陷流動性危機的可能性已很小。

  市場將回歸均衡 回歸基本面

  股票市場上沒有永遠的多頭也沒有永遠的空頭,去偽存真,決定市場運作趨勢的根本因素仍在於經濟增長、改革政策,以及企業未來業績的合理預期。

  當前宏觀經濟顯示出向好的趨勢,正為市場行情奠定著更為穩固的基礎,而度過本輪流動性危機之後,逐步回歸均衡的市場也將逐步回歸基本面的本源。

  統計局最新公佈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GDP同比增長7.0%,比去年下降0.4個百分點;二季度GDP同比增長7.0%,環比增長1.7%。

  交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分析,雖然今年上半年經濟增速比去年顯著下降,但二季度呈現緩中企穩態勢,6月份部分經濟指標有好轉跡象,下半年經濟增長有望好于上半年。他預計,2015年經濟增速前低後穩,全年GDP增速在7.1%左右,隨著經濟結構轉型與去産能持續推進,經濟增長的品質和效率將得到提升,從而開啟經濟中高速增長新時期。

  與此同時,央行近日公佈的數據也顯示,6月人民幣貸款大幅增加1.28萬億元,創6年來同期新高,尤其是中長期貸款環比多增,反映實體經濟信貸需求有一定好轉。6月份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1.86萬億元,比上月多6219億元,顯現出積極跡象,也有利於為下半年經濟企穩回升提供支援。

  申萬宏源證券研究所所長陳曉升分析,本週因為避險停牌股票陸續復盤,同時半年報進入密集披露期,整體看,上市公司中期業績比一季度好轉,可對股價形成一定支撐,但由於之前整個市場賣方的盈利預測比較高,也會有一個盈利預測向下修正的過程。

  “流動性危機有效緩解之後,市場要回歸相對均衡的狀態,而股價最終是由基本面,由真實可信的業績決定的。”

  陳曉升説,當前雖然市場信心尚未全面穩固,但再去擔心流動性問題已無必要,從投資者角度看,應當放棄跟“國家隊”博弈,而是回過頭來認真分析基本面變化,看看哪些上市公司業績受到支撐、發展預期良好、真正具備投資價值。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