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8日 星期二

財經 > 證券 > 大盤分析 > 正文

字號:  

市場內涵提升 反哺作用顯現

  • 發佈時間:2015-07-02 11:10:06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楊菲

  2015年已行至中盤,在過去的半年中,A股市場有過激動人心的快速上漲,也經歷了驚心動魄的非理性下跌,而在指數起伏的背後,中國資本市場正經歷著歷年少有快速成長期。市場容量和結構日漸豐富,市場制度進一步完善,資本市場反哺實體經濟的作用也得以顯現。

  與此同時,在我國經濟結構轉型走向深化的背景下,今年來資本市場中的一些新現象、新事物層出不窮。廣大資本市場參與者和監管者在摸索中學習,也留下了不少經驗教訓值得總結吸取。投資者面對快速成長變化中的中國資本市場,應始終保持冷靜謹慎的投資原則,加強學習、保持理性。市場各界也盼望各監管機構能夠更加主動地面對多變的市場環境,準確把握市場脈搏,切實滿足市場參與者對於監管更加科學、透明的迫切需求。

  市場內涵不斷提升

  過去半年間,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取得了長足進步。在今年,全國股轉系統(下稱新三板)服務範圍拓展至全國、券商做市制度落地的制度利好逐步兌現,新三板對於全國廣大中小企業的吸引力大大增強。截至6月底,新三板掛牌企業家數已達2645家,其中採取做市轉讓的530家。今年內新三板新增掛牌企業家數達1073家,為去年全年掛牌家數的2倍有餘,其中408家企業採取做市轉讓方式交易。

  在二級市場中,新三板做市指數於今年年初發佈,新三板市場的交易活躍度充分享受制度利好。在今年前5個月中,新三板掛牌公司成交金額成幾何級數增長,從年初的月度成交29.73億元井噴式增長至200億元以上。

  活躍的市場使得新三板的融資功能逐漸體現。今年上半年間,有1115家掛牌公司實施增發,增發次數達1421次,累計募資254億元。

  在A股市場,由上交所主導的戰略新興板在今年上半年逐漸清晰。國務院6月印發《關於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見》,其中提出積極研究尚未盈利的網際網路和高新技術企業到創業板發行上市制度,推動在上海證券交易所建立戰略新興産業板。

  同時,國內金融衍生品建設持續推進。今年4月,我國首個場內期權産品——上證50ETF期權上線。這意味著我國基礎性金融衍生産品體系繼股指期貨、國債期貨之後再次實現重大突破。資本市場風險管理工具體系得到進一步完善。同樣在4月,上證50和中證500股指期貨在中金所上市,新上市的股指期貨品種大大豐富了金融機構不同套保套利策略的選擇空間。

  針對金融衍生品市場的快速發展,中國證監會主席肖鋼就指出,金融衍生品應主動適應和服務實體經濟需求,順應資本市場改革創新以及利率市場化和匯率形成機制改革的需要,加快開發權益類、利率類、匯率類等金融期貨期權産品和工具,進一步完善場內金融衍生品市場服務體系。

  市場制度建設持續深化

  今年上半年同樣也是資本市場各項制度建設持續深化的半年,尤其是在推進中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領域碩果纍纍。

  今年2月,滬股通額度累計使用額突破千億,通過滬港通為中國資本市場引入海外增量資金的作用開始顯現。有關部門透露,下一步將把深圳股票市場納入滬港通所開創出的“共同市場”,並將從多個方面對滬港通進行優化。深港通在未來的最終落地,有望在現有制度安排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充中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的通道。

  香港交易所行政總裁李小加就表示,隨著滬港通及深港通相繼開通,相信A股納入MSCI全球指數今年會有非常明顯的進展。

  滬港通在交易制度上的設計也在不斷完善。自3月2日起,投資者將可以通過滬股通融券賣出合資格的滬股。儘管在推出初期賣空交易並不十分活躍,但對交易通道的常態化進程具有重要意義。

  另一項推動兩地市場互聯互通的重大制度安排也在今年上半年部署完畢並在今年7月正式落地。今年5月,中國證監會與香港證監會就開展內地與香港基金互認工作正式簽署《合作備忘錄》,推進內地基金與香港基金採取一致的互認標準,將按照循序漸進、平等互利、可測可控、便利業界的原則,引入對方市場主流成熟品種。這在滬港通之外給予了兩地投資者更多深入參與對方資本市場的渠道。

  新股發行註冊制改革作為一項備受矚目的重大資本市場制度改革,也在今年上半年取得進展。據有關部門透露,包括註冊制改革等內容的證券法修訂草案已在今年4月交全國人大“一讀”。不久之前,證監會主席助理黃煒對註冊制框架做了系統闡述。

  他介紹,計劃建立以證券交易所註冊審核為基礎的發行註冊制度,交易所負責對發行申請依法進行審核,提出審核意見,證監會給予註冊以交易所同意註冊的意見為前提。在交易所履行審核職責、承擔審核責任的前提下,證監會的發行審核委員會將取消,交易所內部可設置上市委員會,對交易所審核部門提出的審核報告進行審議,通過集體討論形成合議意見,不再實行票決制。

  資本市場反哺實體經濟

  總體來看,今年上半年的A股市場延續了去年以來的牛市格局。上證指數一度站上5000點整數關,半年間上漲31.2%。同時,市場活躍度為歷年罕見。上半年滬深兩市合計成交97.6萬億,多個交易日合計成交過兩萬億。

  火熱的市場使得企業股權融資在上半年欣欣向榮,社會資金流入股市;上市企業募資擴大投資、推進並購;企業基本面提振吸引資金繼續入市的鏈條得以實現。大量原本沉澱在舊經濟領域的資金通過資本市場用腳投票,以更加有效率的方式回流實體經濟。

  數據統計顯示,今年以來,A股共有220家企業順利IPO,實際募資1372億元。同時有309企業實施增發,募資5580億元。其中一大批代表新興經濟發展方向的創新企業及時得到資金灌溉,一批央企、國企通過資本市場運作實現重組轉型。在經濟結構轉型的大背景下,一個繁榮的資本市場對於實體經濟的重要作用已在上半年的市場實踐中充分體現。

  新經驗與教訓值得認真汲取

  中國A股市場歷來牛短熊長,面對驟來的牛市和蓬勃的金融創新,中國市場中的投資者與監管層都在摸索中學習。在半年來的實踐中,産生了不少值得進一步吸取總結的經驗與教訓。

  在過去半年中,杠桿資金的是是非非成為市場矚目的焦點,也成為監管部門關注的重點。在針對場內兩融的監管中,監管部門交出了一種值得點讚的答卷。長久以來市場關於監管去行政化的呼聲得到了體現。監管部門一方面立足於法規條例,對違規現象予以堅決整改。同時引導券商以市場化、技術化的手段完善兩融風控體系,使得券商兩融業務在過去幾週的市場中經受住了考驗。

  但在針對場外配資的監管上,金融監管系統仍有明顯的改進空間。針對場外配資的監管在今年4月便開始啟動,卻由於涉及金融機構的類型分佈廣泛,單一監管部門的行動滯後於市場變化,導致風險在指數快速上行的過程中過度積累,從而誘發了當前劇烈的去杠桿過程,對牛市進程産生不容忽視的衝擊影響。

  長期以來,市場對於金融監管的要求主要落在“嚴格執法”,希望市場中的違法違規現象能夠得到有效震懾。但在當前金融創新層出不窮,市場資訊大爆炸的時代中,市場業態和情緒的變化變得異常劇烈和敏感。監管機構應當更加貼近市場,及時體察市場脈搏,勇於引導明確預期的職責,避免市場再次經歷近期出現的大幅波動。

  中國資本市場在2015年上半年交出的這份半年報,不乏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關鍵成就,同時也留下不少繼續進步完善的空間。中國經濟正處在起承轉合的關鍵歷史節點,資本市場承載的歷史使命只會越來越重。展望下半年,各界盼望市場各方珍視已經取得的成績,認真吸取經驗教訓,齊心協力助力中國資本市場穩定健康的持續發展。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