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證券 > 大盤分析 > 正文

字號:  

杠桿市邁向2.0時代

  • 發佈時間:2015-07-01 10:14:07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楊菲

  大漲大跌、V型反轉,戲劇化的場面今年以來在A股市場反覆上演。在經歷貪婪與恐懼間一輪暴烈的輪迴之後,杠桿市的草莽時代正走向終盤,邁向它的2.0時代。

  杠桿市的2.0時代,不應是輪迴的簡單重復,而是市場方方面面的升級和優化。它需要更加高效透明的監管,需要更加成熟專業的投資者,也需要更加包容開放的社會認知。

  闖過險灘風浪,願我們能走得更好。

  信心凝聚擊潰恐慌

  儘管各種利好已密集登場,但昨日早盤A股依然在恐慌中盡顯弱勢。滬綜指上午跌幅一度達5%,創業板指則一度下跌逾200點,市場再現大面積跌停。導演市場大跌的邏輯與此前如出一轍:對杠桿資金平倉的恐懼引發小市值個股踩踏跌停,繼而在流動性壓力驅動下,大盤股也遭到集中拋售。

  正如本報昨日指出的,恐慌生於未知而止于公開。當市場信心又一次受到考驗時,有關監管部門及時出手,以更加全面的資訊披露明確了市場對於場外配資運作的預期。證券業協會以答記者問的形式向市場披露:場外配資活動三種主要系統接入的客戶資産規模合計近5000億元,其中佔比最大的HOMS系統近兩周以來強制平倉金額合計約150億元。事實證明情況遠好于市場此前的猜測。

  除詳細的靜態還原外,證券業協會還首次對後續監管方向進行了明確。協會通報,在整改場外配資期間,存量可持續運作,但不增加新量。同時,證券業協會將從8月份開始接受證券公司外部接入資訊系統評估認證申請。

  在監管層持續不斷的資訊披露下,近期困擾市場的重大問題得以澄清,市場也終於止住潰退的腳步。與此同時,市場中的專業投資者挺身而出,為孱弱的市場信心再注強心針。多家知名私募集體發聲,普遍認為牛市根基未變,且將在回調中得到夯實,提出目前已無必要再度恐慌,穩定的總體大環境以及合理的估值水準有利於市場下跌後醞釀反彈,並重新走向持續、健康的慢牛格局。

  隨著信心的重新凝聚,市場中一直存在的做多動能便掙脫了恐懼的枷鎖重新煥發出來。昨日午盤休市前,滬綜指跌幅已大幅收窄。下午,A股展開了氣勢磅薄的大反攻。滬綜指收盤大漲5.53%,創業板指盤中漲幅一度逼近7%,收漲6.28%。

  實際上,自去年年末以來,本輪杠桿牛市已經經歷一個相對完整的生命週期。市場情緒與資金在杠桿的作用下彼此助漲,場外配資在逐利慾望的推動下野蠻生長。與此同時,場外配資運作無序、監管未能完全到位的風險便凸顯出來。草莽時代,成為杠桿市1.0的一個重要標簽。

  面對前所未有的杠桿市,投資者和監管層都需要在摸索中學習。而在市場以一種極端的方式完成了前期積累風險的釋放之後,杠桿市也將逐漸告別草莽時代。在此期間的經驗和教訓,無疑也會給市場參與各方留下印象深刻的一課。

  杠桿市需要“聰明的”參與者

  在經歷了過去兩周的大幅殺跌之後,可能在一些人看來,杠桿已成了面目可憎的妖魔,恨不得將其打入冷宮。在市場心有餘悸的當下,出現這樣的想法並不奇怪。但因噎廢食顯然不可取。

  杠桿作為一種工具,其本質屬中性。杠桿的實質是金融風險的再分配。一個成熟的資本市場應該能夠容納不同風險偏好的投資者。在居民財富配置重心轉移的大勢中,要求所有進入股市的資金承擔程度相近的風險並不現實,而杠桿正是讓不同風險偏好的資金能夠有機匹配的工具。因此,杠桿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也是資本市場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杠桿市1.0時代給各方留下的經驗教訓,應該包括如何成為更加聰明的投資者和監管者,更加自如地用好杠桿、管好杠桿等課題。

  從過去一週來的監管實踐中不難發現,資訊的及時披露是管控杠桿市風險的有效手段。如今金融創新層出不窮,尤其對於隨時可能面臨平倉壓力的杠桿資金而言,對高效、透明的資訊反饋的要求更是遠勝從前。權威的資訊披露稍有滯後,輿論就容易被紛亂的謠言所佔據,引發難以預料的連鎖反應。這就要求監管部門不能滿足於已有的資訊披露框架,而是主動出擊,時刻留意市場中的新變化,在必要時為投資者在資訊披露方面提供“加餐”。對監管部門而言,這無疑也是新的挑戰和課題。

  對投資者來説,在資訊爆炸的時代,投資者在“追風”之餘更要守住本心,不傳謠、不信謠、不要讓自己的情緒在不知不覺間被加上杠桿。對於風險承受能力相對較弱的中小投資者,更要認清自己,本著對自己和家庭負責的態度,合理地使用杠桿。

  期待更專業、理性、透明的2.0時代

  經歷陣痛和蛻變,走出充滿草莽氣息的1.0時代,杠桿市正在走向更加優化的2.0時代。這需要監管更加透明高效,杠桿使用者更加成熟理性。

  在充分吸取了1.0時代的經驗教訓之後,針對杠桿市的監管思路正在走向成熟。昨日針對場外配資所使用的資訊系統,證券業協會就指出,將按照證監會提出的“摸清底數、突出重點、疏堵結合、穩妥處理”的原則,推進證券公司資訊系統外部接入的評估認證工作。在監管方式中,證券業協會提出了“有打有保”的具體措施,對涉嫌從事非法經紀業務、違反賬戶實名制規定的場外配資活動進行嚴肅整頓,對於符合業務合規性要求的證券賬戶,則要求證券公司持續做好服務。

  顯然,正如昨日本報所建議的,“疏堵結合”已成為杠桿資金監管的主要思路。在目前的場外配資實踐中,不少缺乏投資經驗、個人資産相對較少的中小投資者,也能輕易地獲得4倍、5倍的杠桿配資,這與其風險承受能力並不匹配。而對於更多渴望較高固定收益的資金和有能力的專業投資者來説,置於有效監管下的配資通道則對活躍市場不無裨益。

  還應該看到,場外配資涉及當前金融系統中的多個環節,橫跨多個金融監管部門,而這樣帶有混業性質的金融實踐未來還會出現更多。這就要求金融監管部門之間打破部門藩籬,建立更加完善的監管制度。

  與此同時,券商兩融部門已經在過去一段時間充分證明了其精細專業的風險管理能力。昨日國泰君安公告,鋻於市場近期出現大幅回調,藍籌板塊的投資價值已逐漸顯現,因此上調滬深300部分成分股折算率,並相應下調融資保證金比例。此舉充分發揮了融資融券業務逆週期調節的功能,同時也起到了引導投資者樹立理性投資、價值投資的理念。而多家券商此前已上調大量中小創個股的保證金折算率、下調保證金比例,提前預警提前反應令券商兩融風險在大跌市中始終處於可控範圍。

  因此,在做好場外配資監管的同時,場內融資融券業務仍有巨大的發展空間。對於已經證明風險控制能力的券商,應進一步支援其擴充凈資本、允許其適當放大杠桿,在更大範圍內運用其杠桿管理能力。而正在徵求意見中的兩融業務管理辦法若能及時落地,也將使得公募基金等專業投資者取代中小散戶成為市場中杠桿工具的主要使用者,能為更多場外資金尋找到更加規範可控的通道。

  本輪牛市行至當下,其對於中國推進經濟轉型、深化改革開放的重要意義已經成為社會共識。肩負重要歷史使命的中國資本市場不能承擔太多的試錯成本。我們真誠地期待市場各方能夠靜心深思,學好這一課,共同努力推進杠桿市走向更加專業、理性、透明的2.0時代。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