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9”暴跌不會逆轉牛市大格局
- 發佈時間:2015-06-20 07:00: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張恒
6月19日的暴跌似乎傳遞出一個信號:始自2014年7月的牛市行情就要終結了。當天,上證綜指暴跌307點至4478.36點,跌幅達6.42%;深證成指暴跌1009.37點至15725.47點,跌幅達6.03%。前期漲勢最猛的創業板指下調幅度相對較小,幅度僅為5.41%。如此暴跌的理由是什麼?漫漫熊市是否拉開了大幕?
筆者認為,此次暴跌是“市場因素”和“人為因素”共振的結果。對於合乎市場規律的下跌,大家無需過度擔憂;而對一些“人為因素”造成的不理性下跌,則很有必要進行調查研究,並及時採取立竿見影的措施。由所有重大改革舉措驅動的“改革牛”行情,不會因6月19日的這次暴跌戛然而止。即便存在著刻意抹黑打壓中國股市的力量,並且這些力量呈現出複雜性、頑固性,但相對於中國“合力”改革的大潮而言,它們不過是幾塊被沖刷的礁石而已。
儘管很多人不情願,但筆者仍要強調,這次暴跌主要是市場規律在起作用,有合理性。市場有漲必有落。自2014年7月起步的牛市行情大漲小回,滬深主機板指數都已翻番,創業板指上漲兩倍,出現一定幅度的下跌十分正常。有人認為牛市“可以到處撿糖吃”,是脫離現實的。
在此輪行情中,一些問題值得重視:有的個人投資者甚至小型機構投資者,懶得研究宏觀政經形勢,也不去認真分析上市公司基本面,盲目買入“故事股”。個別機構投資者,不僅不把“理性投資”的旗幟放在最高位置,甚至不講責任不講道義,帶頭製造“故事股”,帶頭營造“追漲殺跌”氣氛;更為嚴重的,是鋌而走險、違法違規。這些因素的存在,必然導致一旦市場出現下跌,形式往往比較劇烈。
筆者認為,公眾有權力要求機構投資者特別是國有控股的機構投資者,認真履行其應該承擔的社會責任,帶頭實踐理性投資、長期投資理念:1、堅持持有藍籌股,拒絕製造“故事股”,不炒作沒有現實依託的概念股;2、審慎發佈對國家重大宏
觀政策、重大改革舉措的不實、不利的評論;3、堅定維護中國股市的合
理價值中樞,堅定地為中國股市説話。
筆者多次提出過,華爾街投行和美國政府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關係,他們共同維護美國的國家利益。華爾街作為美國的“國家資本杠桿”,作用舉足輕重。相對而言,我國的大型投行機構遠未發揮主動維護國家價值中樞的作用,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散兵遊勇”特徵。有的聽謠傳謠,如長江證券臆測國家將調整股票交易印花稅率,併發布研報;一家證券公司的職員堂而皇之地通過自媒體發佈新聞聯播將宣佈重大政策的假消息;有的盲目跟隨境外力量的指揮棒,外國機構唱空,它就在內部做空;有的“吃裏扒外”,一方面在本國市場(包括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大發其財,一方面卻充當外國力量的傳聲筒,風吹草動之時,毫不節制地抹黑打壓中國股市;有的機構公然鼓動客戶在某一時間段集體清倉,其實就是鼓動“砸盤”。
除了以上列舉的情況,還有幾件事值得注意:1、一家地方媒體所刊長沙男子因所持中車股票爆倉而自殺一事,現被證實為假新聞;2、某大型機構負責人公開否定改革對股市的利好作用,認為“這輪改革並不是改革開放30年來改革最集中、推進速度最快的一輪”,不足以催生牛市;3、美國對亞投行的成立繼續實施干擾,稱擔憂亞投行的透明度和環境、勞工標準。對此,我國外交部6月18日表示,有的國家本身不願意加入,還對其他國家解決問題的努力不斷“找茬”,這個心態就不是太可取了。這三個線索,涉及個人悲歡、國內大勢、國際博弈,或多或少都與“改革牛”有關,如何認識值得深思。
“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場剛剛開始的棋局,190項改革舉措相繼推進,彼此交織、相互支援,將在現有發展成果基礎上“升級”中國的社會架構、經濟生態、國家治理體系;治理腐敗也是改革,優化外交格局也是改革。此次改革所激發的全民熱情,所釋放的制度紅利,所生成的全球影響力,將難以估量。儘管改革道路是艱辛的,各種壓力和阻撓也是必然存在的,但我們不能不動、不能妄動,我們必須凝聚力量,協調好國內外因素,“蹄急而步穩”地推進這一宏偉進程。
站在這樣的高度看,中國股市必然持續地與改革進程相呼應,“改革牛”將是一個長期的進程。當前的暴跌不過是一個歷史瞬間。筆者確信,“改革牛”會逐步轉化為“經濟牛”、“制度牛”、“市場牛”。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