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截獲”經濟托底信號 資金“蜂擁”入市再現
- 發佈時間:2015-03-17 07:33:42 來源:光明網 責任編輯:劉小菲
伴隨著“兩會”的結束,資本市場再次迎來上攻。
3月16日,上證指數高開高走單日漲幅達2.26%,一舉突破1月23日的3406.78的前高點,再創5年來的歷史新高。深成指、中小板指、創業板指三大指數單日漲幅亦分別達2.60%、3.77%、3.56%,紛紛突破近期新高。
16日的放量上漲,折射的是各類投資者做多A股市場的信心。
多位機構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政府在“兩會”期間透露出“托底經濟”的積極政策信號,這是各路資金全面做多A股的核心邏輯。
“貨幣政策為股市托底”
“兩會”透露的政策信號,讓投資者的A股策略發生明顯改變,機構態度由兩周前的“稍作調整”變成“迎風起舞”。
“2月貨幣數據體現貸款投放大幅提速,結合週末記者會上李克強總理對今年經濟托底的表態,強化了市場對於出臺進一步穩經濟政策的預期。”上投摩根成長先鋒基金經理吳文哲表示。
央行最近發佈的數據顯示,2月新增人民幣貸款1.02萬億元,大幅超出7000億元左右的市場預期,M2增速也較1月份的10.8%回升1.7個百分點至12.5%。
“2月新增信貸超出市場預期。”華潤元大基金人士指出,2月往往是全年發放貸款的低谷。過去5年,2月份發放貸款規模在5000億至7100億之間。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1-2月新增貸款佔全年額度的比例為23%,往年這一比例僅為20%。
吳文哲認為,“貨幣政策為股市托底的現象,目前正在A股重現”。
記者採訪了解到,這種看法在業內頗有代表性。博時基金宏觀策略部總經理魏鳳春同樣認為,“兩會”傳遞了政府“托底經濟”的積極政策信號。
“2月經濟與金融宏觀數據是 打架 的,但後者提供了重要的邊際資訊增量。”魏鳳春指出,低迷經濟數字不過是對預期的確認,而高出預期的金融數據則是暗示政府“托底經濟”的積極政策信號。
“往前看幾個月實體經濟增速或將因此而加快。”魏鳳春預計,市場預期未來看到的一組數據是,“新增信貸連續四個月同比多增保持在1500億以上;企業中長期貸款連續三個月新增超過6000億元,這是鮮有發生過的。”
除了對寬鬆貨幣政策的一致預期外,機構對“兩會”後的財政政策抱有較高的預期。“財政支出已經加快也打破了此前地方政府持續 懶政不作為 的預期,2月份財政性存款減少4705億元顯著超出季節規律。”魏鳳春分析,當前製造業地産投資均現乏力,基建應是企業中長期貸款發力的對衝製造業地産的主要領域。
此外,3月底公佈的“一路一帶”總體戰略方案,代表著市場預期的財政政策發力區域。
據悉,即將出臺的“一帶一路”規劃,將包括一份詳細的重大工程項目清單,規劃未來幾年將要簽約、開工的項目,涉及鐵路、公路、能源、資訊、産業園區等總計幾百項重大工程。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近日財政部印發了《地方政府一般債券發行管理暫行辦法》。經國務院批准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預算中必需的建設投資的部分資金,可以在國務院確定的限額內,通過發行地方政府債券舉借債務的方式籌措。
藍籌成長拉鋸戰
基於政府“托底經濟”的積極政策信號,此前預判市場在“兩會”後調整的機構,轉為看多市場。
“我們看好股市!這一是因為宏觀上出現了新的積極信號,二是順應産業大勢的 網際網路+ 不斷激起新的火花。”魏鳳春建議提升股市配置,堅定站在“網際網路+”的風口上迎風起舞。
“樂觀”、“做多”正是當前各類型投資者對A股趨勢的判斷。
“上周銀行股的上漲,帶領上證指數脫離了1月初以來的調整區間。鋻於兩會後可能是政策出臺密集時間,有望助推行情繼續演繹。”吳文哲判斷,目前和去年4季度的二八行情有所不同,很可能出現大盤藍籌與成長股共同上漲的局面。
華泰證券策略分析師徐彪觀察到,微觀資金流入A股加速,融資餘額、新開戶數、滬港通使用額度均出現大比例上升。
“3月份以來融資餘額增加1559億至1.3萬億,而推動去年12月市場大漲的融資增量僅為2000億;新開戶數達到66萬戶,為今年以來最高。”徐彪注意到,RQFII基金出現溢價0.5%,滬股通額度使用率重新上升至13%,顯示海外資金流入。
伴隨著增量資金入場,機構預期股市有望創出新高。不過,在主機板市場的藍籌股和創業板代表的成長股哪個機會更大,機構對此有分歧。
“貨幣寬鬆有利於估值擴張,而成長股或者主題股的魅力就是估值彈性。因此,在貨幣寬鬆階段,估值富有彈性的成長性公司相對更容易獲得資金的青睞。”融通內需驅動基金經理周珺認為,A股市場産業趨勢和方向的重要性遠大於估值,新興産業始終是投資關注的方向。
但看好傳統産業的機構則認為,財政政策的陸續落地將會利好催生“一帶一路”、京津冀、長江經濟帶建設等主題機會。
“六大消費工程、七大投資工程包近期將會發佈,有望形成新的投資亮點。”上海一位中字頭保險資管公司投資經理透露,穩增長主線涉及的電網、鐵路、水利、新能源等是其近期重點關注的投資機會。
此外,有機構從估值和增量資金的角度考慮,認為未來一段時間,藍籌股的表現強于成長股。
“經歷連續兩個月快速上漲的成長股,累積了巨大的獲利盤,增量資金的買入意願不高。與此相比,藍籌股調整了兩個多月,已經具有一定的安全邊際。”華南一位基金經理説,在當前這個階段,他更願意和增量資金“站在一起”。
上海一位基金經理亦注意到,增量資金進入高估值板塊的並不多,更多是場內資金的搬家。他擔憂,近期市場風格有可能切換至藍籌股。
更謹慎的機構則認為,成長股可能會迎來調整。
“大多數機構仍看好成長股行情,亦將藍籌股的部分倉位調換為成長股。但我們認為,成長股的行情進入膠著狀態,與1月初的金融股類似。”瑞銀證券策略分析師蒲延傑表示,隨著“兩會”結束與1季報披露期臨近,A股成長股指數或迎來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