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證券 > 大盤分析 > 正文

字號:  

震蕩糾結期 仍是佈局時

  • 發佈時間:2015-01-27 08:31:28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陳娟娟

  上周滬深兩市受消息面影響出現巨幅震蕩,但滬指仍然創出新高,中小盤和創業板也繼續保持強勢回升態勢,創業板甚至再創歷史新高。從各指數表現來看,上證綜指一週下跌0.73%,收于3351.76點;深成指下跌0.84%,收于11436.20點;中小板和創業板指數漲幅分別為2.81%和3.52%。市場風格上,藍籌大盤股與創業板小盤股的風格不斷切換;行業板塊表現上,漲幅前五為國防軍工、綜合、輕工製造、餐飲旅遊、通信,跌幅前五為食品飲料、建築、非銀金融、煤炭、銀行;主題上,食品安全、體育、智慧穿戴和航母等表現最為活躍。

  招商證券

  隨著短期調整風險的劇烈釋放,春節前市場將在消息面平靜背景下進入一個波動率顯著降低階段。而海外市場的情緒變動暫時對A股的投資環境沒有實質影響,投資者需要耐心等待市場機會。

  銀河證券:

  最近兩月的行情是一次估值回歸,隨著估值趨於平衡,市場分歧加劇和情緒波動在所難免。而A股杠桿效應的不斷放大使投資者在情緒上更為敏感,股指寬幅震蕩將成為常態,而市場將在震蕩中尋找新的平衡。

  西部證券

  滬指上周回抽5周均線後再度確認下方支撐,上行趨勢得以延續。另一方面,重回上升通道過程中做多動能逐日衰減,對於上攻前期重要高點量能略顯不足。因此,短線大盤想要向上突破,恐怕還需要反覆震蕩整固。

  興業證券

  上證指數3400點時的政策降溫以及跌至3100點後的政策呵護,市場情緒很可能會把這個區間理解為短期“政策頂”和“政策底”,從而出現短期糾結行情。投資者應該更好地利用這種預警式“假摔”,大跌即是買點。

  湘財證券:

  政策驅動力缺乏、對委託貸款的監管,以及兩市交易熱情降溫不利於藍籌股行情的持續。隨著年報披露、高送轉個股不斷增加,整體上有利於行情向中小盤股轉移。建議關注電腦、軟體、醫藥、環保等成長性行業。另外建議關注高送轉、軍工、網路安全、新能源等主題投資機會。

  廣發證券:向上突破需待貨幣政策再發信號

  上周市場熱度有所下降,表現在融資融券餘額方面,在連續16周上升後首次出現回落,股市新開戶數環比較前一週出現一定的下降。不過單從大盤指數趨勢來看,經歷週一暴跌後,僅用三天便收復失地仍給人一種很強勢的感覺,似乎突破3478點已指日可待。對此,我們認為:

  1、再一次貨幣政策全面寬鬆的確認是大盤指數實現突破的必要條件。在去年11月21日降息之後,投資者普遍認為貨幣政策的持續寬鬆通道已經打開,在這種預期推動下居民存量資産配置加速向股市轉移,並推升了大盤股的快速上漲。但距離上次降息已有兩個月,再一次的降息或降準卻沒有看到,這使得投資者開始懷疑貨幣政策寬鬆通道是否仍然打開,股市新開戶數、成交量因此均有所降溫。目前對於大盤指數來説,要實現新的突破,再一次貨幣政策寬鬆的確認(降準或降息)是必要條件——其邏輯並不在於再一次貨幣寬鬆能釋放多少流動性,而在於貨幣寬鬆通道得到確認後,將進一步推動場外資金流向股市。

  2、但目前存在一個“悖論”:對於一個直接融資渠道還不健全的股市,若進一步吸收場外資金,將極大減弱貨幣政策寬鬆的效果。因此,股市若在近期仍然表現強勢,反而會使央行的再次寬鬆變得更加猶豫。根據我們近兩周的路演反饋,很多投資者認為央行貨幣政策具有獨立性,影響貨幣政策的核心因素是基本面狀況和通脹水準,而並不會考慮股市的反應。比如在2008年6月,上證綜指已從6000點跌至3000點,央行卻“殘忍”地再次上調了準備金率,因為當時的通脹水準仍在極高的水準(2008年6月CPI為7.1%,PPI為8.8%);又如2013年6月的“錢荒”,股市在半個月內急跌近500點,但央行直到確認高利率已傷害到實體經濟以後才開始逐漸寬鬆。

  目前來看,基本面和通脹水準其實已經完全符合再次寬鬆的常規條件,但央行卻遲遲沒有啟動再一次的全面放鬆,我們認為這是因為“股市反應”已成為必須要考慮的因素。在11月21日降息以後,A股的日均成交量以及周開戶數均翻了兩番,而同期銀行間資金利率和企業票據貼現利率不降反升,可見股市分流了實體經濟的資金,使貨幣放鬆政策呈現“負作用”。因此,如果近期股市仍然表現強勢,那麼央行必然會擔心再次全面寬鬆會“火上澆油”,反而會更傾向於用短期貨幣工具來平抑流動性波動,這對全面寬鬆預期過於強烈的市場情緒來説並不是好事。

  3、“破局”三步走:先規範資金流向股市的渠道,再提升股市直接融資的能力,最後則是再一次放鬆貨幣政策,在前兩步沒有邁出去之前股市將處於“垃圾時間”。目前來看,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仍是最高監管層的核心工作任務,而在較低的通脹和房價水準下,為完成這一任務,我們認為再一次的貨幣寬鬆是必然。但在此之前需要解決股市分流實體資金的矛盾,可行的途徑是進一步規範流向股市的資金渠道,並提升股市的直接融資功能——前期的股市上漲之所以對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形成“副作用”,其原因首先是很多資金通過一些違規的“加杠桿”方式流向股市,使得存量資金被抽離幅度過大;其次是由於股市的直接融資還不健全,大量資金流向股市後只是推升了存量股票的市值,卻很少流向有融資需求的增量企業(新股、再融資)。

  我們對接下來的路徑推演是:第一步,規範流向股市的資金渠道,清理違規資金和違規操作;第二步,實質性地提高股市的直接融資能力,包括對新股上市放行和再融資審批的加快,以及進一步推進“註冊制”準備工作;第三步,央行啟動再一次的貨幣寬鬆(我們認為降準的可能性最大)。目前來看,第一步已在近期得到加快落實(如證監會對券商“兩融”業務違規的監管,對違規信披、內幕交易的查處等),第二步還沒有邁開實質性的步伐,因此最讓大家期待的第三步也還需要等待。而我們認為這會使股市在短期進入“垃圾時間”:一方面,投資者對貨幣政策再次全面放鬆會不斷期待,但又屢屢落空;另一方面,又會看到違規清理、新股發行、再融資的加快。在這種環境下市場可能會陷入震蕩甚至回調,情緒紊亂又會使風格和行業更替缺乏規律。

  4、強勢格局要追漲,“垃圾時間”要買跌,建議以“退二進一”方式“潛伏”傳統週期行業。在去年11、12月市場快速上漲格局下,表現強勢的行業往往會有“自我加速”的特徵,越上漲越會吸引新的資金配置,因此“追漲策略”是有效的。但我們判斷從現在到下一次貨幣政策明確放鬆之前,市場可能會進入反覆震蕩的“垃圾時間”,期間“追漲策略”很難有效。而在“垃圾時間”之後,再一次的貨幣政策寬鬆將有望引領大盤指數向上突破,屆時將會有新的行業成為有持續性的投資主線。我們認為,那些前期表現較弱、而今年又有反轉希望的傳統週期性行業,最有可能在下一次的上漲中成為強勢行業,比如煤炭、水泥、機械等。不過在“垃圾時間”裏我們並不建議投資者馬上對這些行業下重注,而應以“退二進一”的方式逐漸“潛伏”,這樣既能逐步攤薄成本,也能更加靈活地應對未來的不確定性。

  中信證券:均衡配置 市場收益風險比在弱化

  製造業邊際改善,但企業預期尚未好轉,通縮加劇。1月份匯豐中國製造業PMI預覽值回升0.2pct至49.8%,顯示製造業收縮放緩,存在邊際改善。展望未來,如果製造業産能過剩沒有根本緩解,那麼庫存壓力及通縮壓力將會一直存在。

  歐央行QE從匯率波動、貴金屬價格以及流動性預期三個方面影響A股。歐央行QE在購債規模、購債形式以及資産負債表管控上超出市場預期,將全球重新拖入全面寬鬆的時代。儘管如此,我們認為全球寬鬆與低利率也未必直接從資本流動層面利好新興市場,原因在於美元強勢且美國經濟走強背景下,美元信用債市場相較基本面在走下坡路的新興經濟體要更具吸引力。但全球寬鬆亦會從三個方面影響A股:1)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升值,對美元名義匯率貶值,影響出口依賴型企業的營收;2)全球第二大貨幣進入QE週期將再一次引發市場對於信用貨幣體系的質疑,從而利好黃金價格,使A股相關資源股受益;3)在主要經濟體都競相寬鬆背景下中國央行貨幣寬鬆的可能性更大,市場流動性水準會保持寬裕。

  央行重啟逆回購符合預期,但降準時點或略延後。從1月即期匯率和NDF隱含的人民幣升貶值預期來看,1月以來熱錢流出狀況有所緩解。同時我們預計央行在上半年可能允許人民幣小幅貶值,人民幣波動區間的加大將降低資本外流對流動性的影響。1月以來,無論是銀行間流動性還是存貸比都處於較為寬鬆的狀態,證實目前外部流動性還未對宏觀流動性起到制約。上周逆回購的重啟,也意味著短期降準的概率在降低,預計降準時點會略有延後。

  投資建議:市場收益風險比短期在弱化,均衡配置、保持更多現金持倉應該是較為合理的決策。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通過了《國家安全戰略綱要》,可能會在前半周推升軍工、農業、電腦等科技股以及(新)能源等相關安全領域的投資熱度。除此之外,中央一號文件會否近期公佈、第二批新股會否節前發行,也是本週重點關注的事項。總體而言,我們認為央行降準時點或略延後,市場收益風險比短期可能會有所弱化,均衡配置、保持更多現金持倉應該是較為合理的決策。具體可關注具備業績超預期可能的低估值白馬股的邊際配置機會,以及高送轉、一帶一路、京津冀、中韓自貿區、國企改革等主題機會。

  海通證券:我們為何如此堅定看多

  我們堅定樂觀的邏輯是,低利率、強改革背景下大類資産配置轉向股市,行情的起點是利率下行、催化劑是改革加速、防護欄是穩中求進,改革轉型需要資本市場繁榮發揮資源配置作用。

  展望未來利多因素出現概率更高,尤其是流動性寬鬆。1月21日央行公告MLF操作,1月22日時隔1年重啟500億7天逆回購,流動性寬鬆果然出現,而且全球各大央行紛紛放水。目前行情處於提估值階段,流動性是最核心的變數。此外,1月21日李克強總理在達沃斯經濟論壇致辭時表達了改革的決心;2014年四季度和12月的經濟數據有所改善且好于預期,這些都有助提升市場情緒。

  市場的另一個擔心是,2014年11-12月金融帶領大盤大漲時,以基金為代表的機構已經調倉至均衡,是否大股票、指數沒戲了?反觀基金四季報,普通股票型基金重倉股結構趨於均衡,主機板佔比70.%,回升至2013年初水準,金融、地産佔比34.6%,環比大幅上升26.2個百分點,測算主動增持17.6個百分點;相較于滬深300基準,金融行業仍低配15個百分點,且1月來市場震蕩,預計金融佔比有所回落。

  上周市場大跌後迅速補缺,市場本身動能很強。展望後市,利多因素可能來自於貨幣、地産等政策的偏松,金融、地産仍是利率下行的最受益行業。中期而言關注先進製造業,主題方面關注預計2015年開園的迪士尼主題。

  川財證券:貨幣政策有望更寬鬆

  流動性:微觀緊=宏觀將更松。(1)過去兩周是體現監管層政策配合的一個窗口,繼證監會對券商兩融業務進行規範之後,央行立即告別幾個月的靜默,加量續作了MLF還重啟了時隔一年的逆回購,並進一步意圖引導利率下行。(2)股市暴漲=推遲進一步寬鬆。12月份股市大漲同期銀行間7天質押回購利率曾上升100個基點以上,大大削弱了11月央行降息的效果,央行也同期暫停公開市場操作。因此要體現貨幣政策幫助融資成本進一步下行的政策目標,則股市過快上漲所産生的“吸金”效應無疑是與政策相悖的。經過兩融降溫之後,這樣的條件無疑已經具備。(3)歐元區QE為中國實施寬鬆提供週邊條件。

  從貨幣寬鬆升級到投資的結構化機會,投資主線需從流動性進一步寬鬆進行推導。週邊和國內貨幣政策進一步寬鬆概率正在上升,從投資主線而言,一是利率繼續下行的邏輯,這方面大金融仍然是首選。二是考慮貨幣寬鬆力度加劇之後,上游資源品尤其是貴金屬的投資機會,利率邏輯市場已接受較為充分,但資源品邏輯尚未充分發酵,需密切關注。

  考慮到春節長假將至,對於前期一直看好的諸多領域,如一帶一路、國企改革等遲遲缺乏實質性利好,市場預期正在發生一定的變化,觀望者比例正在上升。因此,在節前市場將繼續以橫盤整理為主,在缺乏明確基本面變化情況下,預計各類題材將較為活躍。行業配置上關注地産、家電、農業,此外,黃金、稀土等資源品種也可以關注。

  中金公司:夯實基礎再出發

  未來市場展望:夯實基礎再出發。雖然在市場大跌之後,證監會積極安撫、市場短時強勁反彈收復失地改變了投資者,特別是很多個人投資者之前的恐慌心態,同時週邊各央行接踵而至的放鬆,也加大了市場對中國進一步放鬆的預期,但市場對於政策放鬆的過高預期也可能蘊含風險。如果政策未如期放鬆,市場在板塊輪漲之後有可能需要消化前期累積漲幅較大的壓力,但這也將為後續市場更進一步夯實基礎。

  證監會對兩融、上市公司資訊披露、交易等方面監管的趨嚴,以及註冊制推進等因素,使得高估值中小市值股票面臨的壓力並未消除。雖然大盤短期震蕩使得部分中小市值股票趨於活躍,但綜合估值、流動性、監管風險等因素,我們依然認為市場格局對低估值藍籌相對更有利。同時中國應對意外變化的政策空間依然充足,而全方位改革也仍在持續推進,A股市場的中期前景將依然樂觀。

  操作及行業建議:堅守藍籌,兼顧估值合理的消費和部分成長性板塊。1)堅守藍籌:繼續超配地産、保險、銀行等估值不高且對利率敏感的行業,並關注地産相關産業鏈對應的週期性板塊行業基本面的進展;2)兼顧估值合理的消費和部分成長性板塊:油價低迷和股市的財富效應將對消費有利,持續改革將改善收入分配、提高收入增長的可持續性,估值合理的消費,包括藍籌醫藥、食品飲料等行業個股值得關注;3)主題方面,國企改革總體意見漸行漸近,一帶一路、京津冀等主題仍值得關注。

  國泰君安:存量博弈 向2013年模式回歸

  一、增量資金進入市場的速度趨緩,市場短期重回存量資金主導格局。受無風險利率下行驅動,2014年下半年以來非標資産資金、地産投資資金以及散戶資金持續進入股票市場,形成以增量資金+杠桿操作為特徵的快節奏行情。10月份至今,經過三個月的快速行情演繹,我們認為增量資金進入市場的速度逐步趨緩,這主要是由於前期無風險利率下行進程放緩,驅動更多增量資金入市的因素暫未顯現。增量資金進入市場的速度降低將使短期內牛市節奏放緩,並使市場在一定程度上重回存量資金主導的格局。

  二、存量資金主導下市場行情、監管政策、實體經濟三因素形成短期相互牽制局面。前期市場的快速上漲使監管政策持續轉向對金融風險的關注,市場收益率大幅上漲與實體經濟繼續下滑的背離則影響資金流向,使得貨幣政策在短期選擇上面臨兩難。而反過來,在存量資金博弈格局下,市場參與者又將監管政策和貨幣政策視作行情下一步方向的信號。市場行情與監管政策、實體經濟之間形成了相互牽制的局面,這産生了兩方面結果:第一,市場風險偏好短期內受到限制;第二,市場行為對監管政策極其敏感,市場波動率放大。

  三、存量博弈下風險偏好重新主導市場方向,市場風格正向2013年的模式回歸。在增量資金放緩、存量資金暫回主導過程中,市場預期大盤藍籌難以産生趨勢性行情,配置吸引力相對弱化。而另一方面,風險偏好程度短期內受限,又使得市場對於公司業績和基本面的關注度相對提升,以此作為防禦的考慮。兩種因素結合,使得市值居中且具有業績的中盤藍籌受到集中關注,未來一段時期內,市場風險偏好將重新主導市場方向,市場風格正向2013年的模式回歸。

  四、存量博弈格局下上調對中盤藍籌和成長股的推薦。結合存量博弈下的風格轉變,我們推薦擁有業績支撐的中盤藍籌(包括醫藥、家電、食品飲料等)。同時上調對成長股的推薦,認為在存量博弈下創業板指數將進一步向上突破。此外,2015年將是改革落地之年,以此為核心的主題投資將會表現活躍。“京津冀一體化”提出週年之際,預期將會迎來政策出臺窗口,我們將此作為當前階段的首推主題;國企改革將在2015年深度推進,在當前時點具有長期配置價值;體育主題下,近期産業資本並購頻繁,正在迎來全新發展契機。

  東北證券:指數或演繹旗形整理

  市場下檔有改革大邏輯以及資金面穩中有松的支撐,向上有估值過快提升後的回撤壓力,比如創業板再度面臨70倍魔咒考驗以及經濟基本面始終不佳、管理層對資産泡沫警惕之心漸起的困擾。因此,本週指數可能呈現旗形整理特徵、3400點附近仍是較大的壓力區,整體偏于謹慎,機會可能重點回歸至財報、上市公司基本面。

  首先,周小川達沃斯論道,一方面強調保證市場流動性不要過量,這將制約估值上行;另一方面強調股市更多需要關注上市公司的基本面,而基本面的改善進程較慢。因此,周小川的言論或暗示股市上行空間有限。某種意義上,這與此前監管層規範兩融、委託貸款等具有相通性。

  其次,創業板整體市盈率再度上行至70倍上方,每次創業板估值突破70倍即面臨下行壓力,所謂魔咒。另外,創業板從年初反彈至今已經達到20%,考慮到後期供給壓力,創業板繼續上行空間較小,本週面臨較大概率的回撤,投資者儘量不要“刀口舔血”。

  其三,近期美元指數上行,大宗商品表現疲弱,以資源股為代表的週期股相對疲弱。相對而言,比較活躍的主要集中在大金融板塊,其中保險板塊受養老制度改革等催化市場認同度更高些;而券商則由前期的一致看多轉向雙向波動;地産股則集中于一線地産和局部故事層面;銀行股外資退場安邦繼續進場,遊資可能看戲為上。

  因此,未來市場整體需要以審慎樂觀而非單向樂觀的態度來應對,對於短期市場則更宜謹慎。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