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3日 星期一

財經 > 證券 > 板塊聚焦 > 正文

字號:  

中國核電160億IPO盛宴開啟 核電將破封閉化運作

  • 發佈時間:2015-05-28 07:38: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王冰凝  責任編輯:張少雷

  “中國核電産業正迎來又一個春天,新一輪的核電IPO盛宴開啟,有助於將原本市場化程度極低的核電企業推向市場進行歷練,加強其企業管理經營能力、吸納資金能力和國際並購能力。”

  隨著證券化步伐的提速,政府試圖通過資本市場來進一步歷練中國核電産業。

  5月25日,5月份第二批獲得IPO批文的23家公司中的21家集體發佈招股説明書,正式啟動IPO;其中,發行量最大的中國核電,擬發行38.91億股,募集資金約162.5億元,這將是A股市場首只純核電股,並成為近5年來首家融資超過160億元的大盤股。而另一家央企中國核建亦在衝刺IPO,再往後還有國電投。

  “中國核電産業正迎來又一個春天,新一輪的核電IPO盛宴開啟,有助於將原本市場化程度極低的核電企業推向市場進行歷練,加強其企業管理經營能力、吸納資金能力和國際並購能力。”中國能源網首席資訊官韓曉平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稱。

  超級牛市正排隊迎來超級大象,核電業浴火重生之際,市場卻迎來新的考驗。

  大象排隊而來

  隨著沿海新建核電項目的重啟,核電廣闊的市場前景得到業內外充分認可,核電企業上市進程快速提擋。

  根據中國核電5月26日正式發佈的招股書和初步詢價及推介公告,其將發行38.91億股A股,發行後總股本不超過155.65億股,募集資金達162.5億元。按照機構預估,中國核電凍結資金將達到5.18萬億元。

  中國核電的申購日期為6月2日。而按照目前監管層的有關計劃和部署,中國核電暫定的正式掛牌時間約在6月8日前後。

  中國核電上市在即,而中廣核去年年底上市時的場面也異常火爆,國內其他未上市核電企業也不甘示弱。

  日前,證監會公佈了中國核建擬上市的申報材料,公司擬發行不超過5.25億股,發行後總股本不超過26.25億股。中國核建或于7月申購,有望打造本年度第二大核電IPO。

  中國核建是由中國核建集團聯合中國信達資産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航太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中國國新控股有限責任公司共同發起設立的股份有限公司。

  資料顯示,中國核建主營業務包括:軍工工程建設、核電工程建設、工業與民用工程建設,分別佔主營業務收入的7.29%、26.67%、64.48%;其中,核電工程建設一直是中國核建的核心業務,招股書顯示,其承建了包括廣東大亞灣核電站在內的國內全部13座已建成核電站共計22座核島及部分常規島工程,目前正在承擔國內12個核電站共計26台機組的核島及部分常規島建設任務。據披露,中國核建募集資金將主要用於核電項目。

  除此之外,中電投與國核技合併之後也將啟動IPO事宜。商務部反壟斷局近期公示的《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收購國家核電技術有限公司股權案》顯示,國核技控股股東國資委,擬將其持有的66%股份無償劃給中電投持有。

  有消息稱,中電投和國核技合併後的國電投將於5月底掛牌。方正證券此前曾發佈研報指出,新公司成立後,預計將推進核電資産上市,其中中電投的核電資産以及若干核電項目、核電技術公司等,將通過資産注入國家核電中。

  浴火市場經濟

  對於中國核電企業來説,集體上市也意味著這個曾長期處於封閉狀態的行業,將不得不面臨著市場的洗禮。

  我國多數核電企業多年來都處於市場化程度很低的狀態中,以中國核電為例,其作為核工業部下面的一個機構,多年來都是封閉化運作。這一切與中國核電發展策略相關。過去中國核電因為遭遇國際封鎖,發展重心仍是以國內為主。

  但我國核電産業發展至今,已有較為完備的核工業體系,從核電管理到設計運營到工程建設,再到燃料供應,具備了一個完整的産業系統。此前,中國核能行業協會副秘書長徐玉明在“第十一屆中國核能國際大會”上表示,截至目前,中國在運、在建和擬建的核電機組共52台,其中已投入運作23台,總裝機規模為2140萬千瓦。中國核電機組分佈在8個省區、13個核電基地。根據規劃,到2020年,中國核電裝機容量要達到5800萬千瓦,在建容量達到3000萬千瓦以上,是世界上核電在建裝機規模最大的國家。

  徐玉明同時表示,隨著中國城鎮化、現代化的發展,預計2030年全社會用電量將比現在增加一倍,而要實現2020年化石能源佔比20%、2030年以前碳排放達到峰值的目標,必須要大力發展包括核電在內的低碳清潔能源。

  目前,華龍一號、AP1000和CAP1400為代表的三代核電技術將成為中國未來核電規模化發展的主流。

  本報記者從中核集團了解到,該企業形成的以ACP1000技術為主要核心的“華龍一號”,目前已具備百萬千瓦級核電出口條件。也正是基於此,由於技術成熟且具有價格優勢,眾多計劃發展核電的國家,都有很強的意願引進我國百萬千瓦核電站。

  另外,記者從中國核建集團公司獲悉,商用60萬千瓦高溫堆江西瑞金核電項目初步可行性研究報告日前通過專家評審。這是中國核建在60萬千瓦高溫堆商業化推廣道路上邁出的重要一步,為我國第一座商用高溫堆電站項目的順利開展奠定了堅實基礎。作為第四代核電技術,固有安全性是高溫堆最重要的特徵,高溫堆技術是具有我國完全自主智慧財産權的先進核能技術。如今,我國已系統掌握了高溫堆的全部技術,在國際上長期處於領先地位。

  據中國核建集團董事長王壽君介紹,在任何情況下,高溫堆都不會發生堆芯融化事故和大量放射性釋放事故,不會對人類的健康和環境造成影響。

  “2014年,核電發電量增長了35%左右,核電市場前景巨大。”韓曉平説。浙商證券研究員林建也認為,核電重啟在即,2020年前核電産業將維持年均10%以上的複合增長。

  徐玉明5月21日表示,2015年是中國核電重啟的關鍵之年,預計還會有4至6台核電機組得到核準,到年底運作機組的總裝機容量將達3000萬千瓦。

  國際並購能力大增

  核電産業不僅在國內開始火爆,在國際市場回暖也很快。這也使得中國核電企業儘快加快“走出去”。

  近幾年,隨著國際地緣局勢日趨緊張,石油、天然氣等常規化石能源需求供應不穩定因素逐步增大,發展核電成為各國保障未來能源供應的重要選擇之一。即便是日本福島核事故也沒有擋住全球發展核電的決心。

  當前,除少數國家外,其他國家都在積極開展核電新建項目。據統計,全球目前有約70座在建核反應爐。與此同時,有33個國家正在考慮、規劃或者啟動核電計劃,眾多新興國家如越南、土耳其、阿根廷、馬來西亞以及非洲都在著手開展項目。

  預計到2030年,擁有在運核電廠的國家數量將從目前的30個增至35個。到2050年全球核能發電量將比當前水準翻一番。世界核電市場正在呈現加速回暖的趨勢。

  即使是日本政府也冒著反核民意在重啟核電,主要是日本政府很難以貿易逆差大增的代價來進口昂貴的天然氣發電完全取代核電,適當推動核電發展才能平衡經濟發展與能源安全的矛盾。但日本福島核事故的深遠影響是,對今後核電設計理念提出了更高的標準和要求,未來先進、安全標準高、經濟性好的核電堆型,無疑將具有更廣泛的國際市場空間。

  在此背景下,隨著“一帶一路”的拉動,核電技術輸出已經成為我國核電企業的重中之重。

  據業內專家介紹,儘管中國核電運作安全平穩,性能可靠優勢明顯,但在早些年仍未能敲開國際核電市場大門。這一切與中國核電發展策略相關,過去中國核電發展重心仍是以國內為主,同時自主品牌羽翼未豐。

  2014年,中國核電首先確立了“發展和安全並重、權利和義務並重、自主和協作並重、治標和治本並重”的核安全觀;其次從國家層面發力,在全球推銷中國核電。

  不久前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也再次明確提出,加快核電等一大批中國裝備“走出去”,推進國際産能合作、提升合作層次。

  “推動核電企業上市,讓其通過資本市場的歷練,成為市場化程度高的企業,對於中國核電企業對外輸出核電設備以及核電技術大有裨益,而且還有利於增強中國核電企業的國際並購能力。”韓曉平説。

中國核電(601985) 詳細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