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以來,A股市場整體呈衝高回落態勢,市場結構性機會頻出,券商等機構也積極調研上市公司,挖掘潛在投資機遇。
Wind數據顯示,截至11月19日中國證券報記者發稿時,11月以來已有532家A股上市公司接待券商調研。從行業分佈情況看,電子、機械設備兩大行業上市公司相對而言更受青睞。從二級市場表現看,11月以來這532家上市公司逾六成的股價實現上漲,表現最好的標的累計漲幅接近120%。
德賽西威獲券商調研頻次最多
Wind數據顯示,11月以來,德賽西威累計接待券商調研頻次為46家次,在前述532家獲券商調研的上市公司中位居第一。德賽西威聚焦于智慧座艙、智慧駕駛和網聯服務三大領域的高效融合,持續開發高度整合的智慧硬體和領先的軟體演算法,公司智慧座艙域控産品的發展情況、智慧駕駛域控産品進展、出海展望等話題成為機構調研關注的重點。
德賽西威表示,公司第三代智慧座艙域控制器已在多個客戶的車型上規模化量産,更多差異化座艙域控方案獲得新項目定點;公司高算力智慧駕駛域控制器已規模化量産,營收規模持續提升;公司不斷踐行本土國際化戰略,加大海外市場投入,並已在全球多個區域設立子公司、辦公室和建設生産基地,提高本地化的生産與服務水準。
聞泰科技、安集科技、聯影醫療3家公司也是券商11月調研的“心頭好”,截至11月19日記者發稿時,其接待券商調研頻次均在40家次以上。從披露的調研紀要看,公司業務未來規劃、公司對行業前景及市場機遇的判斷等話題被頻繁問及;考慮到部分上市公司“走出去”進程不斷加深,其海外主要目標市場是哪、目前有怎樣的全球化戰略佈局、海外市場收入佔比是否有明確目標等也是機構調研時關注的話題。
其他上市公司中,11月以來較受券商關注的標的包括新里程、京東方A、盛美上海、生益電子、道氏技術、南網科技、太辰光、安琪酵母等,其接待券商調研頻次均在30家次以上。除滬深上市公司外,11月以來北交所有27家上市公司也接待券商調研,康比特、瑞華技術、富士達、威貿電子、森萱醫藥、華密新材、國航遠洋等接待券商調研頻次居前。從調研紀要看,不少公司被問及2024年前三季度經營情況、收入結構變化等財務方面話題。
逾六成被調研公司股價上漲
從11月以來A股市場整體走勢看,上證指數、深證成指、創業板指均呈現衝高回落態勢,截至11月19日收盤,三大股指漲幅分別收窄至2.02%、1.44%、4.26%。就前述11月接待券商調研的上市公司而言,332家11月以來股價實現上漲,佔比超過六成。
北交所上市公司納科諾爾10月中旬以來股價持續震蕩上漲,不久前創出階段性新高,儘管近期股價有所回落,但11月以來累計漲幅仍達到119.41%,在同時期被券商調研的上市公司中位居第一。從公司披露的調研紀要看,公司産品及技術方面的話題較受關注,例如公司在幹法電極上的主要優勢、PTFE(聚四氟乙烯)的價格波動是否會影響幹法電極工藝的産業化進程、公司産品核心部件是否大部分為自産等。
作為鋰電輥壓設備龍頭,納科諾爾表示,公司是國內最早佈局幹法電極設備的企業之一,具有先發優勢,為了更好地控制産品生産成本及産品品質,公司主要將軋輥的精磨以及最後總裝作為公司自有生産環節,包括軋輥在內的零部件均靠外部採購或外協生産而來;PTFE的價格對電芯成本的影響有限,一方面因為聚合物生産工藝相對成熟,另一方面PTFE在材料中佔比較小,因此其價格波動不會顯著影響電芯整體成本。
其他同時期被券商調研個股中,易點天下、三維化學、和而泰、國芯科技11月以來股價累計漲幅均在50%以上,天奈科技、燦芯股份、若羽臣、西磁科技、天汽模、埃夫特-U等個股11月以來股價漲幅居前。從這些公司披露的調研紀要看,未來佈局計劃、與其他公司機構合作情況、對各應用領域的需求有何展望、採取了哪些措施來實施降本增效等話題被機構所關注。
看好消費電子等細分領域機遇
從行業分佈情況看,前述券商11月以來調研的532家上市公司,分佈最為集中的兩大行業分別是電子和機械設備,接待券商調研的公司數量分別有76家、66家;基礎化工、電力設備、電腦、醫藥生物等行業也是券商較為關注的方向,11月以來均有超過40家上市公司接待券商調研。
上述行業板塊近期涌現出不少值得關注的投資機會。就電子行業而言,長城證券産業金融研究院電子首席分析師鄒蘭蘭認為,受AI硬體創新提振,消費電子需求有望率先復蘇,疊加華為新品推動智慧手機需求整體逐步回溫,四季度消費電子旺季表現值得期待;降成本動力持續強化下,汽車電子需求有望復蘇;半導體行業景氣度回暖,晶圓代工稼動率持續提升,相關標的值得關注。
機械設備行業中,近期市場對人形機器人關注度升溫,華為(深圳)全球具身智慧産業創新中心成立並與多家機構簽署戰略合作備忘錄。對此,浙商證券研究所聯席所長邱世梁認為,人形機器人整合人工智慧、高端製造、新材料等先進技術,有望成為繼電腦、智慧手機、新能源汽車後的顛覆性産品,建議關注海外特斯拉、英偉達等巨頭拉動,國內政策推動下國産整機廠商崛起的機遇。
(責任編輯:朱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