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眾思壯近期宣佈高管不低於2億元的增持計劃終止。本欄認為此事有三點疑問:一是合眾思壯高管在承諾增持之後的近一年時間裏,不僅延期一次,而且一股沒買,是否涉嫌忽悠式增持?二是公司董事會、監事會審議通過了相關提案,是否真的勤勉盡責?三是根據增持承諾買入股票或者沒有賣出股票的投資者,是否可以向合眾思壯高管們索賠?
合眾思壯5月30日披露的公告顯示,部分管理人員原計劃自2018年6月20日起的6個月內合計增持不低於2億元股份,此後增持計劃延期至2019年6月16日。截至目前,公司管理人員暫未增持公司股份。合眾思壯解釋的原因是金融市場環境變化,融資渠道受限,然後沒籌到錢,最終上述人員決定終止本次增持計劃。
需要注意的是,合眾思壯高管們的增持承諾是通過上市公司官方公告發佈的,對公司股價以及投資者決策都形成了明顯的影響。諸如,2018年6月20日股價顯著止跌,還上漲了超過1%,其後更是出現了橫盤之後的反彈走勢,股價從16元附近一路上漲到了當年7月25日的19元之上,這段時間上證指數從6月19日收盤指數2907.82點運作至7月25日收盤2903.65點,還出現微跌的走勢。
顯然,投資者因為高管們承諾增持股票而不斷買入合眾思壯股票,但其後高管們卻沒有增持股票,合眾思壯股價上漲也成了空中樓閣,截至5月31日收盤,上證指數報2898.7點,較2018年6月18日收盤及2018年7月25日收盤點位幾乎沒有太大變化,但是合眾思壯的股價已經跌至12.06元,較2018年6月19日收盤下跌近20%,較2018年7月25日收盤下跌超過35%。
所以本欄要問的是,高管們承諾增持後又突然取消增持,是否涉嫌忽悠投資者?
令人不解的是,合眾思壯高管們的取消增持議案能夠輕鬆獲得公司董事會、監事會的同意,而且還表示沒有損害中小投資者的利益。本欄想説的是,對於那些當初由於受到公司高管鉅額增持表態而買入公司股票,或者準備賣出股票卻因此而選擇繼續堅守的投資者而言,持股至今已有20%左右的跌幅,這難道不算損害中小投資者的利益嗎?
按照合眾思壯高管們的説法,沒增持股票的原因是沒有借到錢,如果説2億元很難借的話,為何連100股都沒有增持?增持數量是一種態度,只要是努力了,即便增持數量與承諾數量差很多,相信投資者也很容易理解,但一股不買實在説不過去。
另外,合眾思壯高管們增持股票是全部寄希望於借錢融資,就沒有一點點自有資金?既然這樣,那就應該先把融資的問題敲定了再公告增持,否則難逃忽悠式增持的嫌疑。
如果合眾思壯的高管們真的忽悠了投資者,又給投資者造成了實際的損失,那麼投資者就理應有權利向提出增持承諾的高管們索賠,由這些高管們賠償投資者因此造成的投資損失。
(責任編輯:張紫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