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創新藥出海事件頻現,出海形式多樣,包括新藥在海外獲批上市、在研産品獲得海外授權、達成研發合作等。專家表示,中國醫藥企業創新實力持續增強,已得到海外市場的高度認可,創新藥企業出海呈現百花齊放的態勢。在此背景下,中國生物科技企業要主動佈局全球市場,利用全球資源開展臨床研究,提供更多優質、高效的醫藥創新産品與服務,推動全球醫藥健康事業蓬勃發展。
出海模式多樣
今年以來,國內創新藥企業出海模式更加多元化。
海外授權模式較為常見。12月23日,濟煜醫藥與納斯達克上市公司RAPT Therapeutics達成一項獨家許可協議,濟煜醫藥將具有自主智慧財産權的新型長效IgE抗體JYB1904在大中華區以外的全球開發及商業化權利獨家許可給RAPT。根據協議,濟煜醫藥將獲得3500萬美元預付款、最高達6.725億美元的里程碑付款,以及未來的梯度銷售提成。
NewCo(New Company)模式掀起熱潮。NewCo模式是指在海外由投資基金主導成立新公司,藥企把自己的一些管線剝離給新公司,獲得授權費用及這家新公司的股權。專家表示,在這種模式下,新公司聚集資源推進特定産品的商業化,藥企的潛力管線進入新公司後可以獲得更高的估值。
今年5月份,恒瑞醫藥將具有自主智慧財産權的GLP-1産品組合有償許可給美國初創公司Hercules,除了獲得授權許可費,恒瑞醫藥還將取得Hercules的19.9%股權。隨後,國內多家藥企達成類似的合作。
啟明創投合夥人、醫療健康行業共同負責人陳侃表示,NewCo模式在醫藥創新領域發揮著獨特的作用。這種策略在美國生物科技市場較為成熟,近年來逐漸引入中國市場。一些公司因估值過高面臨融資困境時,通過這種方式有利於吸引新的投資。
國內CXO公司積極加入出海行列。12月20日,藥明生物和多禧生物兩家公司與納斯達克上市公司Aadi Bioscience達成研究服務合作協議,將賦能Aadi公司研發三款處於臨床前階段的新一代抗體偶聯藥物。根據協議,Aadi公司將向藥明生物和多禧生物支付4400萬美元首付款、最高達2.65億美元的開發里程碑付款和5.4億美元的商業里程碑付款,以及銷售提成。
並購成為國內創新藥企業出海的關鍵詞,今年以來出現多起海外藥企收購中國藥企的案例。陳侃表示,創新藥企業出海模式多元化,為投資人開闢了更多退出渠道,同時推動國內創新藥企業加速全球化。
政策大力支援
創新藥産業加快發展,離不開政策的大力支援。近日發佈的《北京市加快細胞與基因治療産業創新發展三年行動方案》提出,發揮北京市醫藥健康産業投資基金的引導作用,帶動社會投資推動一批細胞與基因治療原創技術和品種在京轉化落地。加強企業上市服務,鼓勵企業在北京證券交易所等資本市場申報上市。
今年7月,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全鏈條支援創新藥發展實施方案》。隨後,多地跟進發佈相關政策,支援生物醫藥産業發展。例如,上海市發佈的《關於支援生物醫藥産業全鏈條創新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發揮上海生物醫藥産業母基金、生物醫藥産業股權投資基金和生物醫藥創新轉化基金作用,對潛力企業和優質研發管線加強戰略紓困投資。
在政策的推動下,生物醫藥産業投資基金加快設立,市場環境持續向好。例如,8月底,江蘇蘇州生物醫藥産業專項母基金(有限合夥)成立,目標規模為60億元,存續期為15年,將聚焦創新藥研發等領域。
招商證券研報顯示,2024年以來,新設生物醫藥政府基金規模超555億元。近年來,政府投資基金髮展迅猛,成為推動區域經濟發展、引領社會資本投資的重要工具。作為戰略性新興産業,生物醫藥行業是政府基金投資的重點方向。
同時,國家醫保局大力推進醫保改革,包括建立醫保支付新機制,開展醫保藥品目錄調整等,支援生物醫藥行業發展。業內人士表示,在政策的推動下,國內生物醫藥行業加快發展。在雙抗等新賽道,國內創新藥企業的優勢逐漸顯現。政策支援具有臨床價值的醫藥創新,將推動醫藥産業持續升級。
挖掘投資機會
陳侃認為,在基礎性技術方面,如基因編輯等領域,國內生物醫藥企業仍處於跟隨階段。為抓住全球醫藥創新發展機遇,中國生物科技企業應積極推進全球協同的臨床開發戰略,充分利用全球資源,提高研發效率,降低研發成本。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中國醫藥企業創新實力增強,越來越多的美國生物科技企業進入中國市場,利用中國的資源開展臨床研究。在此背景下,中國生物科技企業要主動佈局全球市場,提供更多優質、高效的醫藥創新産品與服務,推動全球醫藥健康事業蓬勃發展。
在投資策略方面,興業證券認為,創新和國際化仍是核心關鍵詞,建議重點關注具備較好成長性和産業邏輯的細分領域,同時關注基本面得到改善且後續風險較小的創新藥産業鏈標的。
湘財證券表示,目前醫藥産業運作至研發升級、創新求真、國際融合的高品質發展新階段,産業迎來轉型升級歷史機遇。部分生物科技企業逐步走向盈利,傳統制藥公司加快創新升級。醫藥板塊整體發展趨勢向好,具備較高的配置價值。
(責任編輯:譚夢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