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聯證券在上海聯合産權交易所網站掛牌轉讓旗下持有的全部中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33.409%股權,掛牌價為2.1351億元。
國聯證券突如其來的低價清倉是否會導致中海基金國有股東喪失控制權?此舉引發了業內普遍關注。
14年情斷!中海基金“被分手”
在一起14個年頭了,如今像丟一塊“雞肋”一樣,要分手,國聯證券以及背後的國聯集團到底有什麼新打算?
中海基金成立於2004年3月18日,前身為國聯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在成立之初,國聯證券曾經是其第一大股東,持有49%的股權。
2006年7月,中國海洋石油(港股00883)總公司旗下中海信託股份有限公司入主,取代國聯證券成為中海基金第一大股東,公司相應更名為“中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據轉讓公告顯示,中海基金目前共有三個股東:中海信託、國聯證券和外資股東法國愛德蒙得洛希爾銀行,持股比例分別為41.591%、33.409%和25%。
同時通過公告可以看到,在此次股權轉讓中,老股東並未放棄行使優先購買權,所以不排除中海信託和法國愛德蒙得洛希爾銀行(羅斯柴爾德家族的一支)會借機增持中海基金的可能。
此次大股東變動是否會對中海基金産生利好或利空的影響?恒豐泰石總經理韓瑋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如果外資方或新進股東不斷增持,導致控股方發生變化則會對基金公司産生較大影響,否則影響不大。
一位知情人士向《國際金融報》記者透露,近年來,國聯集團在基金股權市場上不斷出“奇招”,目的讓人費解。
此前,國聯集團和旗下公司曾經高調疑似“代持”華夏基金管理公司股權,其轉讓引發媒體廣泛關注。2006年國聯集團把其實際控股的國聯基金管理公司(中海基金的前身)的控股權轉讓給中海油集團旗下的中海信託。後中海基金又于2008年引進法國愛德蒙羅斯柴爾德銀行作為戰略投資者,使得中海基金成為國內第34家中外合資基金公司。
此後,公司治理看似有很大改善,但發展不溫不火,旗下股票基金業績比較搶眼。
據悉,自2016年起,中海基金股東們又打起了股權轉讓的算盤。於是有了中海基金管理公司總經理黃鵬因個人原因,在公司業績上升、基金規模增長時被眾股東提前下課,導致中海基金規模和業績出現空中跳水。
截至2017年第四季度,中海基金的凈資産規模從年初的342.4億元縮水至174.28億元。其中,一季度和二季度出現了基金贖回份額遠超申購份額的情況。據天天基金網數據統計,中海基金去年一季度、二季度期間基金申購份額分別為30.94億份、115.91億份,而對應期間基金贖回份額分別為154.71億份、178.06億份。
截至2018年2月25日,中海基金資産管理規模僅為177億元,在122家基金管理人中排名第74位。據數據顯示,共有12家公募基金成立於2004年,與同期的這些公司相比,中海基金當前的資産管理規模排名墊底。
▲中海基金2017年規模變動明細
記者還注意到,作為一家有外資參股的基金公司,中海基金卻始終未涉足QDII基金。
急於回歸A股,國聯證券要另起爐灶?
儘管業績發展較為平淡,但從股東財務回報看,中海基金錶現尚可。
據國聯證券披露的首次公開發行招股説明書申報稿顯示,2014年到2017年上半年,中海基金向國聯證券分紅額分別為989.2萬元、1503.3萬元、1503.4萬元和1403.2萬元。
為什麼還會被割肉?《國際金融報》記者曾分別致電中海基金和國聯證券相關負責人了解詳情,但雙方均以不方便回應拒絕了本報的採訪。據市場人士分析,國聯證券今年回歸A股的意圖明顯,此番清倉中海基金股權或許就是為了上市衝刺做準備,意在打造控股集團。
早在2015年7月,國聯證券在港交所上市。
而後不到一年,又啟動A股上市計劃,于2016年12月在證監會官網披露了首份招股説明書。
2018年1月19日,國聯證券在證監會網站上更新了預披露招股説明書,擬登陸上海證券交易所,計劃發行不超過6.34億股。募集資金將用於補充資本金,增加營運資金,發展主營業務。
知情人士向《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本次國聯證券掛牌轉讓持有的全部中海基金全部股權有點“奇怪”。
其一,中海基金是發展了十多年的老牌基金公司,其公募基金牌照價值在“金融去杠桿”時代不斷上升,此時轉讓很可惜;
其二,當前重新申請牌照難度以及申請費用水漲船高,但是國聯集團卻在低價掛牌轉讓?似乎一點也不擔心別人來搶,難道是早已想好退路?
對此,恒豐泰石總經理韓瑋提到,由於國聯證券並非中海基金的控股股東,無論出於盤活資産還是優化財務報表等原因,都可以轉讓股權。
至於是否另起爐灶,韓瑋分析認為:“目前公募基金公司數量僅110多家,碰巧找到合適的基金牌照收購並不容易。一個可行的方案是提高證券公司資産管理業務的投資能力,以資産管理子公司的名義申請公募牌照是一個進可攻退可守的更優方案。”
也有分析人士向記者表示,“國聯證券即使想在A股二次上市,鋻於目前A股過會的嚴峻形勢,國聯證券這樣的近期經營主業不振的地方券商,很可能還有地方債務隱形資管資産等複雜問題,順利通過發審會的機會非常小,因此其所謂的A股上市申請,要麼只是個障眼的幌子,要麼是準備要被打回重審不斷申報。如果在香港如火如荼的行情增發H股這麼容易,如果公司品質好,何必回A股?”
評估價比十年前低,外資股東或奪權
事實上,正常情況下國聯證券應該儘量要求做高中海基金股權的估值,再由國聯集團回購,這樣國聯證券權益資産投資收益才會大一些,財務報表表現才會好看,才有利於其申請A股上市。
但業內傳聞,在近些年發展勢頭良好的情況下,中海基金公司股權評估價甚至比十年前還要低,這是非常奇怪且極為反常的現象。
有基金業內人士分析稱,國聯集團這樣做很可能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或者別有隱情。市場上也有傳言,一向宣稱戰略長期投資中海基金公司的外方股東羅斯柴爾德家族也在謀劃“以退為進”。
國聯證券掛牌其持有的中海基金全部股權,如果拍賣價格高,且由市場上第三方最後拍賣成功,這樣國聯證券就可以獲得比初始投資高數倍的利潤;如果低,國聯集團作為大股東也可以拿進。但是假如外資股東已做好對衝,由其代理人入場競拍,國聯集團和中海油大股東恐怕會賠了夫人又折兵,聰明反被聰明誤。
由於中海基金實際大股東是中海油集團,業內人士分析,也不排除國聯集團是與中海油集團合作出現“墻裂”問題,才會有把假離婚辦成“真奪位”或者真逃婚的可能性。
奪位就是奪回控股人地位,事先與外資股東在境外簽好協議,掛牌只是形式,外資在此次掛牌之後退出。未來中海油集團和中海信託在中海基金裏實際上將不再是控制人。
真逃婚很可能是國聯證券這次掛牌的真正目的,國聯集團最後很可能放手讓市場第三方獲得,這個第三方也可能是原來外資股東的替代者即代理人,他進場之前一定已拿到了羅斯柴爾德家族給的入場券。
“對於國聯證券以發A股為名轉讓股權將會引發的動蕩,無論如何都不利於中海基金穩定。更關鍵的是,如果法國的外資股東通過盧森堡和香港金融平臺做為代理安排,在國聯證券掛牌期間,以退為進,將國聯證券持有的股權也收入囊中,中海油將失去控股權。這種情形之下,如果國聯集團主導的中海基金股權價值評估低於八年前甚至十年前,不但將會讓中海基金管理人被市場看得一錢不值,最終也將導致作為國有股東的中海油集團失去控股權。”知情人士分析稱。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反駁稱,如果國聯證券掛牌轉讓的資産包是整體出售,外資股東可能無法買入,因為可能超過51%大限;如果資産包是分拆銷售的,那麼外資股東就有權買入。
(責任編輯:郭偉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