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中信海直(000099,SZ)發佈終止籌劃重大資産重組事項及股票復牌的公告。至此,持續半年的重組最終折戟。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中信海直本次重組計劃是購買中國中信集團有限公司持有的中信醫療健康産業集團(以下簡稱中信醫療)有限公司100%股權,後者主要從事醫療服務業務,業務涵蓋輔助生殖、美容整形等專科及綜合性醫療服務。
此外,作為一家立足通用航空的公司,中信海直主營業務為通用航空飛行服務業務和通用航空維修業務,佈局醫療産業尚屬首次。
在給投資者的答覆中,中信海直表示,醫療服務行業一直是國家鼓勵和支援的行業,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公司擬通過本次重組進入醫療服務行業。
有航空專家則對記者分析,事實上,油價低造成中信海直業績下滑,這或許是其考慮發展新業務的原因。11月2日,記者給中信海直相關人士發去採訪郵件,但截至發稿時未有回復。
標的資産存在問題
中信海直此前披露的重大資産重組公告顯示,公司擬收購中信醫療100%的權益。《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中信醫療的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為中國中信集團有限公司,與中信海直屬同一實控人。
值得注意的是,作為一家立足通用航空的公司,中信海直是全國性甲類通用航空企業,也是為我國通用航空業第一家上市公司,一直主營業務是為國內外用戶提供直升機海上石油服務及其他通用航空業務。而本次的重大資産重組,是中信海直首次佈局醫療産業。
為何一家以通用航空類業務為主的公司開始佈局醫療産業?中信海直在投資者説明會上表示,一方面是受國際原油價格持續低位運作及無人機等新技術衝擊傳統通航業務的影響,經營業績出現一些波動;另一方面也是公司在積極尋找新的盈利模式和利潤增長點,而醫療服務行業一直是國家鼓勵和支援的行業,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
願景很美好,現實很“骨感”。中信海直最終也有沒有實現重組。
針對重組失敗的原因,中信海直表示,本次重大資産重組因標的資産中信醫療重要子公司在資産權屬、經營資質及歷史沿革上存在問題,未完成全部整改工作;以及中信醫療重要子公司的少數股東就相關子公司的估值水準和未來經營業績的預測未能與中信醫療達成一致,為維護公司全體股東及公司利益,經與交易對方友好協商後,公司決定終止本次重大資産重組。
欲轉型醫藥行業
作為我國通用航空業第一家上市公司,中信海直這幾年的經營情況並不算好。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統計2014~2016年中信海直財務數據發現,3年來,公司分別實現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02億元、1.69億元、0.86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國務院對到2020年通航發展提出了指導意見,相關部委相繼出臺相關政策和措施,通航産業迎來發展的最大機遇,但中信海直業績仍未改觀,公司營收和歸屬凈利潤分別同比下降9.11%和49.28%。
直到今年上半年,中信海直實現營業收入5.54億元,同比增幅5.43%;實現凈利潤為4132.18萬元,同比下降0.92%;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為3072.41萬元。
記者了解到,油價下降或是中信海直業績下滑的重要“推手”。
中信海直在2016年年報指出,國際原油價格持續低位運作,對海上石油飛行經營業績造成了很大的不利影響,由此也加速推動了中信海直的轉型。
民航專家于一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中信海直比較特殊,主要是做海上業務,把人運到平臺上,其面臨的問題便是油價太低,“油價太低,平臺減産,減産了以後,海上業務量就減少了,飛機都沒有任務。”于一強調,正是由於很多飛機“缺活”,所以要開拓新的業務。
事實上,海上作業飛機運營成本並不低,飛行成本高。據于一介紹,大概每一架飛機成本在2億元左右,每小時運輸成本也在幾十萬元,“這種飛機,做別的業務基本都划不來,海上石油利潤高,有收益。”
民航專家綦琦也表示,“中信海直在通用航空領域是一個個案,因為油價下跌,很多的近海石油平臺停掉了,他的業務就沒有了。”
值得一提的是,2011年底,中信海直髮佈公告稱,公司簽訂購置7架EC225LP型直升機合同。但今年8月21日,中信集團發佈公告稱中信海直決定取消第7架EC225LP型直升機訂單,中信海直表示,該舉措是鋻於目前市場環境及公司經營形勢。
(責任編輯:王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