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提交速遞易股權出售議案到股東大會的這一天,*ST三泰(002312.SZ)董事長補建感嘆道:“資本是血腥的。我有選擇嗎?沒有選擇!”
拿到了50%股權的中郵資本一度還很擔心股東大會通過不了上述議案。董事長補建最終下達決定:賣掉速遞易大部分股權,來拯救上市公司。對已經連續兩年虧損的成都三泰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即三泰控股,2017年4月28日變更為*ST三泰)而言,可能是最好的選擇。
“讓物流巨頭們,來推動速遞易吧!”補建所指的“巨頭”,是指中國郵政和阿裏的菜鳥網路。
行業第一
速遞易成立於2012年,是成都我來啦網格資訊技術有限公司(下稱“我來啦公司”)研製的一種24小時智慧包裹自助收取櫃。而我來啦公司是*ST三泰的全資子公司,也是此次股權出售的標的公司。
速遞易旨在解決快遞行業與送達客戶之間最後一公里的問題,可以幫助快遞公司自助收件和派件,根據速遞易的官網介紹,目前該公司已經進駐了全國79個城市,實現包裹收發超過10億件。
在智慧快遞櫃領域,速遞易比豐巢快遞櫃要早,全國覆蓋面積也大。豐巢快遞櫃是由順豐、申通、中通、韻達、普洛斯五大物流行業股東,于2015年6月6日設立,2017年1月獲得了A輪25億元的融資。
因為要進駐各類小區,智慧快遞櫃是重資産模式,先把快遞櫃鋪設進小區,然後再尋求盈利模式。三泰控股正是因為把速遞易作為了公司的核心發展戰略,最終陷入虧損泥潭無法自拔。
2012年12月12日,三泰控股出資6000萬元,在成都設立我來啦公司,開始研製生産銷售智慧快遞櫃——“速遞易”。
兩年間,伴隨著中國物流行業的快速發展,以及電商經濟的飛速邁進,速遞易的包裹收取量在很短的時間內就突破了一億個,並且在全國主要城市開始布點。
2014年11月,速遞易的註冊資本金由6000萬擴張至7.7億元,在網際網路熱潮、創業熱潮的驅動下,三泰控股的股票價格,也從2012年底的9元每股,上漲至2014年的39元每股,股價翻了四倍有餘。
此時,公司上下籠罩在一片希望之中:速遞易造就了三泰控股的暴漲神話,並成功的將其市值推向百億元。
2015年,三泰控股為速遞易來了一個更大的手筆:定增募集資金29億元,用於以速遞易業務為載體的“24小時自助便民服務網格及平臺項目”第三期的建設與運營及償還公司銀行貸款和補充流動資金。
速遞易29億元募資時候,三泰控股樂觀估計:24小時自助便民服務網格及平臺項目總投資21.4億元,項目計劃在一期、二期原30余個城市增加網點布放的基礎上,繼續拓展新增70余個城市,預計2016年7月底前完成第三期3.3萬個網點的速遞易設備布放、後臺平臺開發及項目運營工作。
據三泰控股自己測算,此項目預計投産後年均可實現營業收入13.27億元,年均稅後凈利潤3.17億元。
最終,29億元募資成功施行,速遞易的資本金也增加至28.9億元。2015年5月,三泰控股市值到達頂峰,突破600億元,股價接近百元(每股99.83元)。
所有的跡象似乎預示著,三泰控股憑藉速遞易項目已成為中國物流行業一顆冉冉升起之星。
虧損13個億
2013年,三泰控股通過我來啦公司已在國內十余個城市設立分、子公司,加快速遞易業務在全國重要大中城市的戰略佈局,繼續提高速遞易業務的市場佔有率,公司管理層認為,要用網際網路的思維來解決快遞最後100米的難題。
2014年,已經在速遞易項目上砸入重金的三泰控股,其虧損態勢開始顯現:該年度三泰控股的凈利潤增幅減緩,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凈利潤同比減少了18%,公司現金流為負值,金額超過億元。
與此同時,三泰控股開始提示速遞易項目的風險。公司在年報中提示,速遞易項目在可預見的未來一定時間內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但由於市場本身具有的不確定因素,尤其是在前期投入階段,在形成規模效益之前,該項目面臨較大的盈利壓力,從而對公司全年經營業績造成一定影響。
由於急劇的擴張,全國城市鋪設快遞櫃,以及進駐不同的物業小區,還要向物業支付金額不等的進場費,虧損隨之而來。
2015年,三泰控股首次報虧。由於用戶增量達不到預期,受速遞易項目拖累,年報顯示,三泰控股錄得虧損3700余萬元。
但是在公司市值突破600億的情況下,公司管理層堅持:新的商業模式與創新業務都存在教育用戶、引導用戶的時間和過程。
這一年,速遞易“大躍進”,我來啦公司註冊資本金從7億元增至28.9億元;資本市場上,三泰控股傾盡全力,為速遞易項目募集資金29.4億元。
用戶增量不及預期,對於速遞易這個新業態來源,是一個不可回避的問題。
速遞易向快遞員收費,快遞員不樂意;向用戶收取包裹保管費,用戶也不樂意。於是速遞易就那麼尷尬的立足在城市的小區裏,怎麼賺錢,怎麼建立一套商業模式,成為了頭等難題。
一些負面消息也伴隨速遞易而來,比如有些消費者因為取不出來包裹,狂砸速遞易快遞櫃;一些消費者拒絕支付保管費,要求快遞員將包裹取出來送到府而不是放進櫃子裏。
速遞易脆弱的商業模式不斷受到質疑,在一片質疑聲中,三泰控股的股價不斷跌落,這顆冉冉升起的物流之星,隕落的速度更快。
到了2016年,三泰控股因為速遞易項目曝出13億元巨虧。營業收入也下降了27%。按照深圳交易所的規則,連續三年虧損企業將被退市,三泰控股已經兩年連續虧損,最嚴重的問題是——速遞易項目的盈利,仍然遙之無期。
儘管曝出巨虧,但速遞易仍然佔據著智慧快遞櫃這個行業的龍頭地位——保持著市場佔有率最高、覆蓋小區和城市最多、累計處理快件量最大。
在全國約15萬個快遞櫃中,其中速遞易已在全國79個城市布放運營智慧快遞櫃5.6萬個,豐巢運營智慧快遞櫃3.5萬個,郵政易郵櫃、中集e棧等快遞櫃公司等合計約6萬個。
虧損嚴重,卻行業第一,這或許也是接下來速遞易被中國郵政等物流行業巨頭看上的原因。
巨頭瓜分
董事長補建意識到,只有尋求盟友,速遞易項目才能繼續生存下去;只有出售速遞易項目的股權,三泰控股才能繼續生存下去。
“一旦退市,就什麼都沒有了。”補建説,“退市了,你們小股東怎麼想?能接受嗎?”
繼而他又開始懊悔,“一開始我就考慮過,是不是不要把速遞易項目放進上市公司體系中來?”
2017年3月31日,三泰控股開始停牌,出售速遞易項目股權來拯救上市公司,被提上日程。4月28日,三泰控股被實施ST處理,變更為*ST三泰。經歷了近四個月的停牌之後的2017年7月24日,*ST三泰復牌。
拯救的方式分三步。
首先,我來啦公司先減資,把多餘的募集資金,歸還給上市公司*ST三泰。
其次,我來啦公司50%的股權轉讓給中郵資本管理有限公司(下稱“中郵資本”),10%的股權轉讓給浙江驛寶網路科技有限公司(下稱“驛寶網路”);6%的股權轉讓給亞東北辰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下稱“亞東北辰”)。
最後,三家公司分別對速遞易項目(我來啦公司)進行增資。
2017年7月26日下午,補建在股東大會上介紹:中郵資本背後是中國郵政集團,網點眾多,並且中郵資本要求拿50%的股權和財務並表;驛寶網路背後是馬雲的阿裏;亞東北辰背後是郭廣昌的復星。
*ST三泰自己保留速遞易34%的股權,同時,速遞易也將更名為“中郵速遞易”。
在最新的資産出售方案中,我來啦公司100%股權估值為26億元,先從29億元減資至17億元,然後再分別出售給中郵資本、驛寶網路和亞東北辰;最後,三家新股東完成對我來啦公司的增資。
經濟觀察報記者向董事長補建提問:速遞易項目是否賤賣?
補建回答:“我們曾經找過擁有豐巢的競爭對手順豐,但順豐把自己的豐巢估值80億元,卻把我們速遞易估價很低,最終商談未果。”
“我們希望能夠借助物流巨頭,特別是中國郵政這樣的巨頭,借助自己的網路,加速速遞易的發展。這對於我們而言,是最好的選擇。”補建補充道。
最終,中郵資本以7.5億元受讓我來啦公司50%股權;驛寶網路以1.5億元受讓我來啦公司10%的股權;亞東北辰以9000余萬元拿下我來啦公司6%的股權。
*ST三泰拿到這筆股權出讓金之後,今年扭虧應該沒有太大的問題。
復牌之後,*ST三泰連續跌停,至7月28日,其股價收于5.77元,市值只有鼎盛時期的十分之一。
(責任編輯:毛凱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