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ST三泰發佈重大資産重組停牌進展公告稱,公司已與中國郵政及上海復星的子公司簽訂初步合作意向書,或轉讓全資子公司“速遞易”的部分股權及增資。
對此,業內人士表示,中郵與復星雖是*ST三泰的“白武士”,但從目前來看,從快遞企業到電商,從科技公司到風投,智慧快遞櫃市場早已是一片紅海。因此,未找到有力的盈利模式的*ST三泰能否通過重組在智慧快遞櫃混戰中脫穎而出,仍是未知數。
盈利模式不明
4月28日,已連續兩年虧損的三泰控股被實行“退市風險警示”特別處理,簡稱從三泰控股變更為*ST三泰。
據介紹,*ST三泰于2013年起開始佈局智慧快遞櫃業務。數據顯示,2015年底,速遞易業務擴張至全國79個城市,布放網點4.87萬個。2016年底線下網點又增至5.6萬個。
*ST三泰表示,經過五年的發展,速遞易用戶使用習慣已經形成,付費意願增強,付費服務模式亦已成為行業共識。作為行業第一家收費的企業,速遞易“快遞員付費+用戶超期費”付費模式已基本固化。2017年一季度實現投件單均收入相比2016年同期有大幅度提升,服務價值凸顯,預計在不新增網點的情況下,速遞易2017年至2020年日單量有望達到188萬單、200萬單、215萬單、250萬單,投件收入亦相應增加。
*ST三泰方面表示,業內預計到2020年快遞入櫃率有望達20%,即日入櫃量達6000萬單,對應快遞櫃格口需求約為7600萬個(假設投件率80%),需要增長9.5倍。若入櫃率達到30%,快遞櫃格口約1.12億個,需要增長14倍,市場需求及潛力巨大。
也正是預期的向好,*ST三泰2015年兩度募資投向“速遞易業務”29.4億元和28.7億元,輸血超50億元。
但擴張結果卻是2015年、2016年連續兩年大幅虧損,虧損的主因是“速遞易”業務。報告顯示,2015年,*ST三泰營業總收入是14.26億元,同比上漲13.52%,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3793萬元,同比下降-140.33%。而到2016年收入利潤再度下滑,*ST三泰營業總收入10.4億元,同比下降27.12%;營業利潤為-12.4億元,同比下降1428.69%;利潤總額為-12.9億元,同比下降5427.77%;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3億元,同比下降3337.67%。
對此,*ST三泰方面表示,由於加大對自身社區生活服務的宣傳,佔用了部分廣告資源,同時由於探索速遞易社區新媒體運營模式,預留了部分廣告資源,導致廣告收入減少。
同時,*ST三泰坦言,市場競爭加劇,為增強用戶黏性,速遞易在寄派件業務方面實施了優惠行銷策略,也是收入減少的主要原因。
*ST三泰表示,對於速遞易,公司將回歸本質,集中力量做好優化網點,積極嘗試速遞易寄件服務等逆向物流商業模式,發揮速遞易、社區金融等社區場景優勢,進行社區大數據資源和社區新媒體服務建設,著力構建三泰金融大數據服務雛形,探索速遞易流量新的變現渠道。
智慧快遞終端亂戰
事實上,隨著配送效率越來越受重視,快遞寄取的便捷程度成為消費者關注的重點,智慧快遞櫃站上風口,成為各路資本追逐的對象。
除了三泰控股等第三方智慧快遞櫃運營管理公司外,快遞企業、電商巨頭無不進入,順豐、京東、蘇寧、中集、海爾等紛紛涉足,産生了豐巢、京東自提櫃、速遞易、收件寶、中集e棧、格格貨棧、深圳一號櫃、樂棧、鳥箱、近鄰寶、派速魔方、收貨寶等智慧快遞櫃。
豐巢是典型的快遞企業所建智慧快遞櫃。2015年6月6日,順豐、申通、中通、韻達、普洛斯5家物流公司宣佈投資5億元成立豐巢科技。其中,順豐持股35%,申通、中通、韻達各持股20%,普洛斯持股5%。一年後,豐巢宣佈獲得原始股東5億元增資,用於佈局更多城市的智慧快遞櫃網點以及拓展“微倉”等業務。2017年1月5日,豐巢科技宣佈完成25億元A輪融資。
據悉,五大物流巨頭在國內總共擁有超過8.7萬個服務網點,85萬名一線配送人員,每日遞送快件數量佔全國總數的50%以上,在資源上絕對佔有很大的優勢。據豐巢官方數據,目前豐巢完成了超過70個大城市、逾5萬台櫃機的佈局,日均承接超過300萬件包裹的派送。
中集e棧也是第三方智慧櫃運營公司,e棧是中集集團旗下全資子公司——深圳中集電商物流科技有限公司開發及運營的電商智慧交付産品。此外,除了能提供免費的快遞收發服務外,e棧還可提供訂餐送餐,幹洗衣物等社區交付配套服務。據悉,未來的e棧可兼具水果、蔬菜等産品的保溫、保鮮等冷鏈服務的功能,打造智慧安全的社區微物流交付服務平臺。
“救兵”能否救贖面臨考驗
5月24日,*ST三泰發佈重大資産重組停牌進展公告,表示因籌劃重大事項,經公司向深圳證券交易所申請,公司已于3月31日開市起停牌,但由於本次重大資産重組事項工作量較大,涉及的溝通協調工作較多,重組方案具體細節仍在謹慎探討過程中,公司預計無法于2017年5月31日前披露本次重大資産重組預案或報告書。
隨後,6月2日,*ST三泰公告稱,公司已與本次重大資産重組的交易對方中國郵政旗下中郵資本管理有限公司和亞東北辰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上海復星的全資子公司)等簽訂了初步的合作意向書。交易對象涉及全資子公司成都我來啦網格資訊技術有限公司部分股權轉讓及增資,不涉及發行股份配套募集資金。
至此,中國郵政和上海復星正式浮出水面,在這兩個來勢洶洶的資本大鱷面前,*ST三泰將是怎樣的角色還難以判斷。
同時,中國郵政早已推出智慧包裹櫃,主要是與物業合作,為小區、寫字樓以及大學校園提供自助寄件和自助取件的功能。
對此,有業內人士認為,目前各地郵政及EMS都有佈局智慧包裹櫃,但分佈較零星,未呈規模;各地郵政與不同的企業或機關合作,包裹櫃外觀各異,功能也略有差異。因此,中郵或借力速遞易,加大品牌佔有率。
但也有人表示,對於速遞易來説,雖然暫時資金有了保證,但在沒有盈利模式的背景下,後續的發展依然難以看清楚。
的確,不止速遞易,整個智慧快遞櫃行業都面臨著盈利難的尷尬,以豐巢為例,順豐控股發佈的2016年報顯示,豐巢去年營業收入為2173.97萬元,但虧損達2.36億元。
上述人士表示,目前我國平均每個智慧快遞櫃的成本在5萬元左右,使用壽命約2年至3年。如果算上向該區域物業支付的場地費、維護人員、處理問題人員等一系列成本,一個智慧快遞櫃的成本就會相當昂貴。沒有盈利模式的“燒錢”發展是沒有未來的。
資深快遞行業人士邵鐘林曾表示,智慧快遞櫃的運營模式和經營模式還在積極探索中,問題在於到現在為止還沒有哪一家第三方智慧快遞櫃運營公司已經盈利了,還都處在燒錢階段。對單個公司而言還可以繼續燒錢,但對行業而言,整個行業要想可持續發展必須要有盈利模式。
邵鐘林認為,智慧快遞櫃盈利難度大。“目前來看,如果想盈利,便需要快遞公司或用戶付錢,但是由於寄件人已經完成付費,因此,用戶再次付費難度較大。但對於快遞企業付費,現在中低端的快遞盈利已很單薄,付費也存在很大的難度。”
雖有了中國郵政和上海復星的支撐,但未找到有力的盈利模式的*ST三泰能否通過重組在智慧櫃混戰中脫穎而出,仍是未知數。
(責任編輯:馬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