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0日 星期三

財經 > 證券 > 正文

字號:  

高凈值客戶風險偏好下降 股市回暖仍是主線

  • 發佈時間:2016-04-16 07:41:41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書海

  年初大盤大幅波動,導致高凈值客戶群體的市場風險偏好下降。本次調查結果顯示,與去年第四季度普漲格局下賺錢效應相比,一季度高凈值客戶的股票市場盈利收窄,賺錢客戶明顯減少,近三成客戶出現虧損。其中,“保守型”操作風格的客戶比例較前一季度上升,打算從股市撤資的客戶比例隨之增多。高凈值客戶群體繼續降杠桿,過半客戶不再融資。在持股偏好上,高凈值客戶青睞中小板股票,大盤藍籌股與創業板都遭到冷遇。在供給側改革政策暖風吹拂下,投顧看好週期股震蕩上揚,但週期股“叫好不叫座”,客戶加倉跡象並不明顯。

  一季度A股大幅波動,改變了投顧群體預期。雖然八成投顧對二季度行情保持樂觀,但認為看漲空間有限,近半數投顧預判上漲幅度不超過5%。此外,逾六成投顧認為,二季度大盤指數運作區間介於2600點-3200點之間。

  “資産荒”逐漸被投顧認可,多元化配置成為首選,使得黃金、外匯、衍生品等大類資産配置比例有所增加。

  展望二季度,宏觀經濟能否企穩回升,被投顧視為影響A股市場波動的最重要因素之一。隨著一季度諸多經濟數據陸續發佈,投顧對經濟下行擔憂大幅減輕,但仍需關注美聯儲議息、人民幣匯率等不確定因素的潛在影響。逾八成投顧預計,美聯儲年內仍會加息;近三分之二投顧預計,如果美國繼續加息,將給A股帶來短期擾動。⊙記者 王曉宇

  經濟下行風險下降

  在影響股市風險因子中,投顧依然最關注宏觀經濟,但關注度已由一季度的45%大幅下滑至32%。經濟增速反彈,被投顧預期是推動A股走強的最主要因素,其中37%的投顧關注這一變數。

  投顧對中國經濟“築底企穩”信心或已恢復。雖然仍有過半投顧認為中國經濟仍然“偏冷”,但“過冷”的比例已由前一季度的10%降至目前的6%;認為中國經濟回暖的投顧佔比也從7%躍升至17%。

  改革進程也是影響A股的重要因子。其中,有36%的投顧關注包括供給側改革在內的各項經濟改革措施落地的效果。此外,投顧對改革進度不及預期的擔憂環比減少了4個百分點。

  上海證券投顧表示,各地供給側改革的五大任務正在有序推進。一方面,是以淘汰落後、過剩産能為代表的緊縮性改革;另一方面,是以提高全要素生産率為目標的製造業升級改革,政府鼓勵和加大在高端裝備領域的投資力度,將拉動製造業投資,推動經濟結構的平衡發展。

  美聯儲是否加息仍受關注

  雖然趨於認可中國經濟已“觸底企穩”,但投顧依然關注包括美元加息、一季度房價快速上漲等在內不確定性因素的潛在影響。

  超過八成投顧預計,美聯儲年內仍將有加息動作。其中,37%的投顧認為,美聯儲年內將繼續加息,但次數不會超過1次;45%的投顧認為,美聯儲年內加息的力度會比較大,加息次數為2-3次,加息幅度為25-75個基點。與此同時,近三分之二的投顧認為,如果美國繼續加息,將引發國內資金外流,市場流動性趨緊,並帶來A股市場的短期擾動。

  申萬宏源資深投顧人士認為,儘管美國經濟增長趨勢良好,但全球經濟依然疲弱,加上金融市場動蕩,美聯儲決定是否加息也會考慮這個全球性因素。從全年看,美聯儲加息是大概率事件,但4月加息的可能性病不大。

  此外,超過九成投顧擔心房價上漲會分流股市資金。然而,僅有28%的投顧認可樓市分流資金的效果顯著,但多達64%的投顧認為“分流效果將不明顯”。

  ?預期貨幣政策仍將維持寬鬆趨勢

  與樓市資金分流相比,投顧更加關心資金面趨緊對股市的影響。

  超過九成投顧認為,未來貨幣政策仍有繼續寬鬆空間。其中,接近半數投顧認為,央行將通過降準方式進一步釋放寬鬆貨幣信號;另有39%的投顧認為,降息和降準均有可能;僅有5%的投顧認為,“有降息空間,但沒有降準空間”。

  不過,在經歷去年以來多次降息、降準後,投顧對市場資金價格下降的預期逐漸趨於平穩。其中,55%的投顧認為,在流動性進一步寬鬆背景下,資金價格將繼續走低,這一比例比一季度減少了6個百分點。與此同時,投顧更看好“流動性適度寬鬆下,資金價格將保持平穩”,所佔比重從一季度的18%提升至37%。

  在一定程度上,貨幣預期寬鬆提振了投顧對資本市場的做多信心。49%的投顧認為,“二季度市場面臨的不確定性將逐步消除,股市有望企穩回暖,資金逐步回流股市”;另有36%的投顧認為,二季度A股市場仍將處於存量資金博弈之中。

  樓市撤出資金是否回流A股仍需觀察

  春節後,一線城市及部分二線城市房價暴漲,讓投顧看到了股市的“比價效應”。僅有14%的投顧表示,“政策支援力度明確,相對看好樓市”。68%的投顧則看好股市,認為“房價過高,A股的整體估值相比之下更便宜。所以,機會是跌出來的,風險是漲出來的”。

  在本輪房價快速上漲中,部分獲益樓市資金是否會嘗試進入A股市場,這個問題也值得關注。本次調查顯示,來自樓市的資金“從無到有”,顯示有流入跡象。相比之下,去年上半年“賣房炒股”曾風靡一時,但去年下半年極端行情中這一行為也一度絕跡。

  此外,約55%的投顧認為,“2016年一季度固定收益類産品較股市的吸引力下降”,環比下降3個百分點。

  ?二季度大盤運作區間介於2600點—3200點之間

  年初股指的快速跳水挫傷了投顧的熱情,導致他們對二季度A股行情波動的研判分歧加大。其中,37%的投顧認為大盤走勢將出現“前高後低”;28%的投顧認為大盤走勢將呈“前低後高”;30%的投顧預計,“大盤指數波動將反覆震蕩,但部分板塊有可能會大漲”;僅有不足5%的投顧認為大盤將走出單邊行情。

  本次調查顯示,投顧整體上對二季度大盤行情樂觀看好。近八成投顧認為,二季度股指將上揚。其中,32%的投顧較為樂觀,預計漲幅超過5%;但接近半數投顧則偏于謹慎,預測漲幅不會超過5%。

  近期大盤走勢也印證了投顧的預判。4月以來,多空雙方圍繞3000點一帶展開拉鋸戰,股指橫盤整固,底部在震蕩中悄然抬升。

  與上一季度調查中對大盤股指運作空間的預測分歧較大相比,投顧對於二季度股指運作區間的看法大致趨同。超六成投顧認為,二季度上證綜指波動的上下限區間介於3200點-2638點附近,其中65%的投顧預判3200點是區間上限。

  週期股仍將是大盤主線

  2016年3月以來,大盤在週期股引領下止跌反彈,3000點大關失而復得。週期股悄然成為春節以來最熱的投資主題,“煤飛色舞”重現江湖,鋼鐵、水泥等過剩行業也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政策利好而煥發生機。

  週期股走出多頭行情,也逐漸得到投顧群體的青睞。近76%的投顧預計,二季度週期股將延續反彈行情。不同的是,其中三成投顧認為,“週期股反彈,成長股將橫盤”;25%的投顧認為,“藍籌股將與成長股共同反彈,二八邊界不分明”;22%的投顧認為,“週期股反彈,成長股去泡沫”;僅有24%的投顧看跌大勢。

  業內人士認為,二季度經濟形勢將繼續轉暖是個大概率事件,如PMI回升至50%之上、CPI同比漲幅2.3%等數據相繼發佈,使得週期板塊、漲價概念仍將是大盤反彈的主線。此外,機構此前一直低配週期股,週期股重回標配水準,同樣利好相關板塊。

  有意思的是,週期股看多者眾,但付諸行動者則寡。調查顯示,週期股行情啟動以來,49%的高凈值客戶“逢高減持週期股,同時抄底題材股”;僅有3%的客戶繼續增持週期股;另有27%的客戶“無論什麼品種,均逢高減持”。

  對成長股悲觀預期有所修復

  伴隨股市行情回暖,投顧對成長股的悲觀預期有所修復。

  上海證券投顧人士認為,從估值來看,經歷了年初以來的下跌,小盤成長股估值水準已顯著回落。從板塊相對估值來看,中小板和創業板的相對PE回落已到2014年12月底水準。不過,從相對PB角度看,小盤成長股仍被高估15-20%左右水準。

  與去年四季度調查結果相比,上次有42%投顧憂慮成長股的“高估值泡沫會破滅”,但本次調查結果與採訪的相互印證顯示,69%的投顧認為,“經過年初下跌調整後,股指經歷一定幅度調整,成長股風險得到釋放,目前風險適中”;僅有19%的投顧依然擔心成長股風險,認為其估值依然偏高。

  對於中小創上市公司的業績表現,投顧的判斷保持不變,其中72%的投顧認為將延續分化格局。

  基於成長股風險已大幅釋放,50%的投顧建議,持有這類股票的客戶“繼續堅持主體性投資思路”;20%的投顧建議,“倉位向國企改革、供給側改革板塊轉換”;24%的投顧建議“轉向估值較低的防禦性板塊”。

  高凈值客戶風險偏好下降

  2016年一季度,投顧服務的高凈值客戶資金繼續朝著“啞鈴型”方向變化。其中,100萬及以下客戶佔比繼續提升,由此前的33%增長至38%;500萬以上客戶數量小幅攀升2個百分點,至24%;介於兩者之間的100萬-300萬、300萬-500萬的客戶環比分別回落了4個百分點和5個百分點。

  元旦後,實施熔斷機制,讓不少投資者難以應對。多達36%的客戶表示“來不及操作”;28%的客戶稱“看不清形勢,不操作”;僅有19%的客戶“在滬深300指數跌幅達4%接近熔斷時迅速做出反應,低價賣出股票”;另外6%的客戶“在首次熔斷後立刻低價賣出個股”;僅有9%的客戶去年底已提前空倉,全身而退。因素利空引發2016年一季度股指下行,導致高凈值客戶的操作風格整體趨於保守。調查結果顯示,“保守型”投資者比例由上一季度的5%上升至9%,“進取型”投資者則由原來的29%降至25%,“平衡型”投資者達65%,依然佔據主力軍位置,但環比有所下降。

  ?一季度客戶整體偏向減倉

  從倉位調查顯示,今年一季度高凈值客戶在不同程度進行了減倉操作。其中,“80%以上”、“60-80%”的高倉位投資者佔比均較前一季度明顯回落。其中,八成倉位以上的投資者佔比從11%跌至7%;“60-80%”的倉位投資者佔比由38%降至29%,在10%-20%、20%-40%及40%-60%的倉位投資者佔比環比分別增加5%、3%及8%。不難看出,高凈值投資者減倉行為顯著。

  與減倉相對應的是,一季度高凈值客戶盈利收窄和虧損面擴大。數據顯示,有盈利的客戶佔比由去年第四季度的75%大幅降低至54%,大幅盈利(盈利幅度超過50%)的客戶數量減少了7個百分點。與此同時,虧損客戶數量大幅增長,近三成客戶遭遇虧損。其中,虧損10%以上的客戶數量由3%陡增至16%,虧損率在0-10%的客戶數量也從6%提升至12%。

  此外,有四成客戶選擇持幣觀望,環比攀升8個百分點。選擇離場的資金去向在大類資金配置上開始走向多元化。其中,有約60%的資金分流到銀行理財等固收類産品,分流到樓市、外匯、黃金和實業的資金分別為13%、2%、4%和22%。

  華寶證券分析人士表示,鋻於全球經濟不景氣,大宗商品表現平平,實體經濟回報下滑,資本市場上漲乏力,債市進入震蕩,各類資産均缺乏系統性的投資機會。在“資産荒”的大背景下,最好是選擇“分散投資”。

  客戶對中小板公司投資熱情不減

  從持倉結構看,雖然經歷了年初的大幅調整,但客戶對中小板公司的投資熱情不減反增。

  調查顯示,65%的高凈值客戶表示,更加傾向於持有中小板股票,與前一個季度相比上升了10個百分點,這是連續第二個季度客戶增倉中小板股票。同時,高凈值客戶持有大盤藍籌股的意願繼續減少,由上個季度減少9個百分點基礎上再降5%。

  有意思的是,雖然投資者對中小板公司青睞有加,但對創業板中成長股卻仍持謹慎投資態度。持有創業板股票的客戶比例從16%減至7%。接近六成客戶認為,創業板“估值太高,還是以觀望為主”;僅有15%的客戶堅信“創業板的成長邏輯,就算中途跌下去,調整之後股價還能漲回去”。

  從操作風格看,重倉成長股的客戶多為“滑頭”。在2月題材股的下跌行情中,近八成客戶選擇不同程度的減倉操作。不過,僅有8%的“聰明資金”成功“逃頂”。另有34%的客戶選擇“在下跌中大量減倉至三成以下”;“控制風險、在下跌中減倉至五成”、“在下跌中減倉至七成”的客戶數量大體相當,分別為18%和16%;也有7%的客戶“火中取栗”,在下跌過程中逢低買入。

  “去杠桿”仍是股市一大特點

  截至4月11日,全市場兩融餘額為8874億元,較最低點增長7%,但同期大盤漲幅超過一成,顯示客戶融資做多熱情明顯不高。

  調查結果顯示,“基本不用杠桿”的客戶人數繼續攀升,由去年第四季度的29%升至53%;“偶爾用用”的客戶則從原先的超過半壁江山回落至33%。此外,“積極參與”的客戶人數也從18%降至12%,與兩融餘額的趨勢相互印證。

  多達70%的投顧認為,隨著行情回暖,兩融餘額將逐步回升,但仍無法提升至前期兩融餘額規模。

  對於一些券商針對兩融採取逆週期調整,如調高折算率等方式,46%的投顧認為難以提升客戶融資積極性,但也有42%的投顧持相反觀點。

  存量客戶鍾情“打新”

  作為無風險、高收益産品的代表,“打新”基本已成為二級市場投資者的必選投資項目之一。

  調查顯示,高達84%的高凈值投資者參與新股申購。其中,有49%的客戶願意為了申購新股,保持一定倉位;43%的客戶把“打新”是做錦上添花的工具,並不會特別考慮打新而持股。值得一提的是,有8%的資金被專門用於實施打新策略,即長期持有一些低市盈率的藍籌股作為“打新”需要的對應市值。

  華泰證券分析人士認為,銀行股在遭遇系統性風險時,具有良好的抗跌性。持有銀行股同時參與新股配售,中長期看,兼具防禦性及收益性。

  ?“港股通”參與熱情不高

  滬港通運作一年多來,具備經紀業務資格的券商都上線了這一業務,券商也曾積極推薦,但大部分高凈值投資者卻不為所動。

  其中,64%的客戶稱,在一季度沒有通過港股通購買港股;僅有36%的客戶曾參與投資過港股。

  在從事港股通交易的客戶中,22%的客戶偏好于投資騰訊、博彩股等A股稀缺的投資標的;42%的投資者看好A/H股中H股對A股具有較高折價的股票;11%的客戶是為了獲取股票穩定的分紅收益,購買標的以銀行為代表的高股息率藍籌股;6%的投資者參與投機,購買彈性較高的小市值股票。

  創新工具普及率有所提升

  自去年下半年以來,A股市場經歷了多輪大起大落,極端行情令不少投資者蒙受虧損。從理論上講,如果可以合理使用股指期貨、期權等金融避險工具,就可以化解系統風險。但從本次調查結果看,高凈值客戶群體對創新工具使用仍不夠普及。

  具體來看,“偶爾使用”衍生品工具的投資者繼續增長,在去年四季度增加18個百分點的基礎上再增7個點,至63%;“基本不會使用”的則由39%進一步下滑至33%。不過,大量使用的投資者仍是少數,佔比變化不大,為4%左右。

  從投資類型看,投資者已逐漸走向成熟和理性。其中,使用衍生品進行套利的客戶佔比從31%升至39%;“套保、對衝系統性風險”的客戶人群也在增多,由20%增至24%;參與“投機或賭方向”的客戶人數逐季減少,已從48%降至37%。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