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證券 > 正文

字號:  

一線樓市應增加供應

  • 發佈時間:2016-03-30 08:29:22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深圳市房地産研究中心 李宇嘉

  滬深樓市調控政策“落地”,南京、武漢、蘇州、寧波等重點二線城市樓市“新政”相繼發佈。考慮到樓市已經進入景氣回升週期,重點城市房價反彈明顯,筆者認為,新一輪樓市調控的大幕已經開啟,主基調仍是“需求端”抑制,比如提高非戶籍人口的限購門檻、提高二套住房貸款首付成數等。在貨幣寬鬆、鼓勵居民“加杠桿”和經濟增速下行背景下安全資産匱乏,住房投資投機需求明顯,從“需求端”進行抑制有其必要性。

  對於一線城市,以限購、限貸為主的“需求端”手段被認為是調控“利器”,甚至在“去行政化”干預成為主流的今天,這些措施仍舊沒有退出。

  筆者認為,包括一線城市在內的重點城市,未來靠“需求端”來調控樓市的難度會越來越大。首先,在經濟轉型期,基於財富保值和就業機會的考慮,人口和資金向大城市集中趨勢明顯;其次,即便適齡購房人群(25-44歲)在2015年達到峰值,但特大城市適齡購房人群佔比依舊很高,一線城市在50%左右;最後,貨幣大週期寬鬆和“加杠桿”背景下,貨幣取代人口,成為未來樓市景氣回升的推動力,而貨幣週期下一線城市樓市向上動力更大。

  因此,對於包括一線城市在內的特大城市,既然需求旺盛,那麼就應該多渠道地增加供應,未來樓市調控政策也應該由“需求側”全面轉向“供給側”。近日,關於重慶在沒有樓市限購、經濟增長全國最快(2015年GDP增速達到11%)、人口凈流入的情況下,為何房價漲幅很小(過去5年房價僅漲12%)的評論受到熱議,原因直指重慶大規模增加供應。

  比如,城市建設用地和農村宅基地增減掛鉤的“地票制度”,每年為重慶多增了14%的建設用地,緩解了城市用地供應緊張局面。截至2014年,重慶建成區面積達到1470平方公里。重慶以公租房為核心的住房保障用地佔比達到22%。因此,即便重慶大規模地鼓勵農民工進城,入戶門檻低,不實施限購政策,但樓市總體保持平穩態勢。

  再看作為一線城市的廣州。廣州是我國商貿旅遊、文化教育和經濟中心。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5年廣州GDP為18100億元,比深圳高500億元;固定資産投資5406億元,比深圳多出2100億元;廣州常住人口1667萬,比深圳多了近600萬,居全國第三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933億元,比深圳多近300億元;新房銷售面積1269萬平方米,比深圳高出400多萬平方米。但是,2015年廣州新房價格同比僅上漲9.2%,遠遠低於深圳近50%的漲幅,僅為上海、北京漲幅的一半。

  從房價水準上看,廣州1.5萬元的均價水準,不僅遠低於北上深3.5-4.5萬元的水準,也低於南京、廈門、杭州的房價水準,甚至低於省內的珠海(均價為1.6萬元)。廣州房價之所以漲幅小、價格低,供應量大被認為是主要原因。從庫存水準看,儘管2015年以來樓市回升,但廣州可售庫存依然達到歷史第二高位(890萬平方米),消化週期達到10.1個月,已批未售庫存消化週期達21個月。

  近20年來,廣州規劃建設了20多個新城,通過軌道交通、高鐵將城市骨架不斷向外延伸,樓市範圍不斷擴展。2015年,廣州經營性用地成交1031萬平方米,為近幾年次高位;房屋新開工面積2400萬平方米,為深圳的2倍;施工面積9370萬平方米,為深圳的三倍左右。廣佛同城是廣州樓市範圍擴大的另一途徑。早在2003年,連接廣佛的地鐵便開通了,基於文化語言、生活習慣、公共服務的差別不大,但佛山房價僅為廣州一半,廣州人習慣於到廣佛邊界買房。2015年,佛山商品房銷售面積達到1421萬平方米,為廣東省內第一,60%為廣州人購房。

  目前,北上深住宅用地佔比僅20%-30%(廣州為40%),50%以上的用地給了工業,且近年來住宅用地供應計劃很少有完成的,這與人口凈流入、適齡購房人群規模大不相符。今年一季度,一線城市土地供應690萬平方米,相比2015年一季度下滑33%,供應規模創歷史新低。在未來樓市需求旺盛、長期向好的趨勢下,一線城市樓市“需求側”抑制應該是穩定市場的權宜之計,調控的基調應該向“供給側”轉移,即多渠道增加住房供應,減少工業用地比例,增加住宅用地比例。

  同時,要加大主城區與週邊公共服務,特別是軌道交通的連接效率。目前,日本東京圈集中了全國30%的人口(3900萬),軌道交通分擔了圈內91%的出行,但北上廣深軌道交通分別僅佔42%、51%、47%和28%的出行。因此,未來在推進重點城市周邊區域一體化的同時,要大力開展軌道交通建設,提高週邊房地産開發的效率,這是未來北上深等高房價城市樓市調控的長效機制。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