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7日 星期三

財經 > 證券 > 正文

字號:  

以制度供給為龍頭 釋放供給體系要素潛力

  • 發佈時間:2016-03-30 08:29:22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盈陽研究院首席顧問賈康

  中國供給側改革,不是要否定過去需求管理經驗和已有值得肯定的部分,而是要突破認識局限性。對於中國供給側改革來説,首先應是制度供給,以制度供給為龍頭,釋放整個供給體系要素的潛力,提升供給體系的品質和效率。

  現在正在追求“追趕—趕超”式後來居上的現代化,“守正出奇”是大思路定位的必然選擇。“守正”就是充分尊重市場的資源配置決定性作用,“出奇”則是“守正”後更要成功創新,把好的政策對接到繼續追求趕超成功、發展創新中去。如何讓制度優化配合是亟需解決的問題。

  大思路定位的必然選擇

  作為轉軌中的發展中大國,追求“追趕—趕超”式後來居上的現代化,“守正出奇”是大思路定位的必然選擇。説“守正出奇”,是在充分尊重市場總體資源配置決定性作用的同時,在政府職能方面有意識地把總量型需求管理與結構型供給管理緊密結合,特別是把理性的供給管理作為“十三五”及長時期內“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內在要求和重要組成部分。

  一般來説,供給側可以分成五大要素,分別是勞動力、土地與自然資源、資本、科技創新和管理制度。現在我國供給側改革的主要攻堅對像是“全要素生産率”,也就是最後兩項,這兩者之間有內在聯繫。科技是第一生産力,科技創新這一要素的重要性已非常明確,而調動積極性使得科研人員持之以恒地創新,需要制度環境的配合,制度高於技術,制度供給是中國供給側改革的龍頭。

  如何完善供給側環境與機制,激發微觀主體潛力與活力?中國特色的宏觀調控必須注重理性的供給管理。如果我們從原來貨幣政策的“從緊”和財政政策的“穩健”搭配,轉入認識、適應和引領“新常態”的適當寬鬆貨幣政策與擴張性積極財政政策的搭配之後,堅持有所區別對待地在我國“三農”、社會保障、區域協調發展、自主創新、節能降耗、生態保護、支援深化改革、國防等領域,運用結構性對策加大要素投入的力度和促進相關機制創新改進,便是通過“供給管理”加強了這些經濟社會中的薄弱環節。即,增加了國民經濟中的有效供給(包括制度供給)和可持續發展支撐條件,適應了激發微觀主體活力、增強經濟發展動力的環境建設客觀需要。

  這會改進而不會惡化總供需的平衡狀態,有利於維護“又好又快”的發展局面而不會助長下一期的通貨膨脹和經濟過熱,而且將會增強我國在國際競爭環境中的綜合競爭力和發展後勁。

  “守正出奇”的五大建議

  事實上,回顧歷史,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發展取得巨大成就主要是依靠供給側改革。當前我國經濟仍面臨嚴重的“供給約束”與“供給抑制”,問題包括:人口紅利下降,勞動力成本上升;土地制度僵化落後,自然資源粗放、低效耗用;金融壓抑明顯,對實體經濟的多樣化融資和升級換代支援不足;教育體制僵化,科技創新驅動力弱;政府職能與改革不到位,制度供給仍嚴重滯後。這些都呼喚著實質性的供給端改革創新舉措。

  而新供給經濟學首先是改革經濟學。攻堅克難的改革是統領,改革中“守正出奇”是關鍵。新供給經濟學的思維重點,首先是強調在“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的新時期,“攻堅克難”地從增加有效供給角度實施制度創新供給和結構優化,銜接從短期到中長期目標的運作調控。因而供給管理的手段,既需注重充分尊重和敬畏市場,又要理性地、“守正出奇”地引導和建設市場,以經濟手段為主,與深化改革優化制度供給緊密結合,進一步解放生産力,構造“又好又快”發展的持續動力源

  這需要對應前述問題出臺相應的供給端改革措施,包括:調整人口政策,從控制人口數量轉向優化實施人力資本戰略;積極審慎推動土地制度改革,逐步建立城鄉統一的土地流轉制度;全面實施金融改革,積極解除“金融抑制”,有效支援實體經濟;切實通過改革,為企業經營創業活動“鬆綁”、“減負”,激發微觀經濟活力;大力實施教育改革和創新驅動戰略,培育高水準人才,有效建設創新型國家。

  但以上舉措離不開我國行政、財政、國企、收入分配、價格、投資等多方面的綜合配套改革。對此,我們有五大建議。一是“結合式”深入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大部制改革和“多規合一”制度建設;二是繼續深化財稅改革,支援政府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三是有序推進國有企業改革,促進國有資産收益和存量的轉置;四是改善收入分配與再分配相關制度,打造“橄欖型”現代社會結構;五是以滿足公共服務需求、優化結構和調動潛能為大方向,積極理順基礎資源、能源産品比價關係和價格形成機制,積極實施選擇性“有效投資”和PPP機制創新。

  總之,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現代化進程已經到達一個非比尋常的關鍵時期和歷史性的考驗關口,僅以短中期調控為眼界的需求管理已不能適應客觀需要,應當及時、全面引入以“固本培元”為主旨、以制度供給為核心、以改革為統領的新供給管理方略,針對中國經濟社會的重大現實問題,“中西醫結合”多管齊下,共收療效。

  為適應中國新一輪經濟發展中打造有效動力機制的總體要求,亟需注重從供給側入手,針對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面臨的突出問題和矛盾,從微觀主體即創業、創新、創造的市場主體層面,釋放經濟社會的潛力、活力,托舉中國經濟的潛在增長率,促進總供需平衡和結構優化,加快增長方式轉變,進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拓寬道路。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