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8日 星期二

財經 > 證券 > 正文

字號:  

四、多舉措保持匯率基本穩定

  • 發佈時間:2016-03-21 00:14:05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為保持匯率基本穩定,避免系統性金融風險,促進經濟健康運作,在此提出以下政策建議。

  貨幣政策保持穩健基調。2016年,中國經濟仍面臨一定下行壓力,經濟增速有望逐步企穩,但快速回升的可能性較小;美國仍可能再次加息並帶動美元走強,在此背景下中國仍將面臨資本流出和貨幣貶值的壓力。因此,貨幣政策應圍繞“穩增長”和“控風險”兩個核心目標運作,總體保持穩健、適度和靈活。在貨幣信貸增速偏高,杠桿率繼續上升和市場流動性寬裕的情況下,貨幣政策應不宜再明顯向松調整。具體操作上,應更加精細化和有針對性,注重傳統工具(準備金率、基準利率)和新型工具(SLF、MLF、PSL)的靈活搭配、組合使用,在助力穩增長的同時,需要將經濟體的杠桿率控制在合理水準上,防止貨幣政策寬鬆過度吹大房地産類和股權類資産價格泡沫,增加風險隱患,同時兼顧資本流動和匯率基本穩定的需要。

  有效干預市場和控制匯率風險。在市場非理性行為的作用下,一次性大幅貶值會進一步加劇貶值預期。在中國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的情形下,甚至推出CFETS籃子和2016年初的中間價下調等舉措都被市場解讀為競爭性貶值。因此,應避免再次出現一次性貶值,而是允許在市場供求關係影響下順勢逐步貶值,採取適度波動的策略,同時輔以外匯市場適時干預以避免大幅度貶值,推動市場預期分化。有限的干預操作應精準使用,每次干預應真正打痛投機者,以達到震懾一批的目的。

  謹慎實施匯率市場化改革。當前的內外部環境可能並不是大力推進匯率市場化改革的較好時機,可待內外部條件改善時,再適時加快推進匯率形成機制改革。目前,可考慮繼續通過調節離岸市場人民幣銀根來掌握離岸人民幣匯率的定價權,適時抬高做空投機者的成本,增加其杠桿,從而有效調控市場,穩定匯率。為縮短匯率決策流程,提高快速反應能力,建議可考慮由國務院授權貨幣當局在一定目標區間內自行決策、相機調控匯率。在人民幣貶值壓力較大、市場悲觀情緒佔主導地位的情況下,貨幣當局應及時與市場進行有效溝通、讓市場充分理解政策意圖,從而正確引導和管理市場預期。

  理性審慎地推進資本和金融賬戶開放。當前和未來一個時期,從市場需求和國家戰略的角度看,有必要進一步推進資本和金融賬戶開放。但在目前國際環境和國內狀況下,進一步開放資本和金融賬戶風險較大,因此,宏觀上應審慎,微觀上應穩健。在當前資本外流和匯率貶值壓力較大的情況下,建議合理和穩妥地設計資本和金融賬戶基本開放的步驟和路徑,採取先試點、再推廣的策略。諸如個人對外實業投資、不動産投資和證券投資等敏感領域的放開,尤其應謹慎。建議進一步依託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的制度創新優勢,在區內進行開放創新試點,並對區內與境內境外進行隔離。合理做好徵收托賓稅的制度安排,以提高對危機的反應和處置能力。在資本和金融賬戶開放進一步推進時,應確保並加強市場干預能力,以有效應對市場發生的動蕩。

  保持人民幣主要資産價格平穩運作。建議對股票發行註冊制改革做好頂層設計。對實施註冊制所需的相關配套制度要有相應的安排,協同推進。事前對註冊制實施可能産生的影響要進行全面、系統地分析、模擬和預判,防止類似熔斷機制的經歷再次出現。與股市類似,債市的杠桿風險主要來源於場外,建議做好事前排查摸底工作,密切監控,但也不宜立即予以限制,以免造成市場恐慌。對債市風險進行警示,合理引導市場預期。對可能出現的債券違約提前進行預警,提醒投資者做好準備,理性投資。從長期看,還應著力在優化債券發行、改變多頭管理等制度改革上加大力度,做好債券市場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性工作。總之,對這些市場化程度已經很高的金融市場,監管者需要更多地按照市場規律順勢而為、疏堵結合,而不是一味地管制和干預,避免成為市場的對立面。

  加快綜合金融監管體系建設,儘快提升市場化、綜合化的監管能力。建議按照功能監管的思路,將金融監管對象由特定類型的金融機構轉變為特定類型的金融業務,以適應金融不斷創新的需要,把新業務、新産品、新機構及時納入到金融監管體系之中,及時處理和解決監管中發現的問題。建議短期內在現有機制的基礎上,儘快建立統一的金融監管協調機制,實現宏觀調控政策和監管政策的協調,以及監管資訊共用,切實加強對系統性風險的評估、分析、識別和防範。應加快步伐研究統一監管體制,以從根本上提升綜合監管能力,有效控制系統性風險的發生。

  儘快建立系統性金融穩定機制,提高對金融危機的預警、防範和處置能力。從戰略高度和國家層面部署和推進金融風險防範工作。建議繼續有效發揮國務院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小組的關鍵作用,促其一定程度的實體化和常態化,賦予其適當的決策權力和管理職能。儘快建立與國際接軌的跨境資金流動統計監測體系,針對性地開展情景分析和壓力測試,以前瞻、透明地監測跨境資本流動。密切跟蹤監測風險狀況,做好風險監測和預警。建立境內外聯動的風險預警機制,與境外主要人民幣離岸市場的監管部門加強協同聯動、資訊共用,就離岸市場人民幣匯率、利率、股票、債券等價格異動、資金異常流動等資訊及時進行溝通反饋。為穩定市場,境內外監管部門應就聯合干預市場的條件、時機、方式以及成本分攤等事項事先協商確定。建立外匯管理應急機制,提前佈局能夠控制資本流動的有效措施,包括臨時徵收托賓稅、額度控制以及設置外幣兌換審批程式,一旦出現危機隱患,可以通過提高稅率、收緊額度、延長審批時間等措施控制資本外流。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